蓬莱文章建安骨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对于一本普及性的历史读物来说,两晋十六国是一个不太讨巧的选题。
这段历史纷乱复杂,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两晋交替、汉人南渡、五胡崛起,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变幻不定,王朝快速兴衰更迭,疆域划分不断变化,多数人对于这段历史并不熟悉,一时间难以理清脉络。与《历史的沸点1》涉及的秦汉三国相比,没有耳熟能详的名字,没有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这样一个选题,不仅挑战作者的历史功底,也并没有投读者和市场所好。
然而《历史的沸点2》另辟蹊径,选择了20个历史人物,独立成章,以点带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大师,国家不幸诗家幸,越是战乱纷争的年代,越是能凸显人格魅力。
两晋十六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大分裂时期,但也伴随着意识形态禁锢的放松,各种思潮碰撞,儒释道合一,魏晋风骨所代表的洒脱不羁、辽远疏阔的气象流传至今,李白对“蓬莱文章建安骨”念兹在兹,苏轼评魏晋以来诗人“高风绝尘,亦少衰矣”。在思潮碰撞下,这个时期产生了群星闪耀般的人物群像,以人写史,正是抓住了此时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来,编年体、纪传体是写史的两种主要体例,一则时间脉络清晰,一则人物形象鲜明,二者各有千秋。纪传体的佼佼者非《史记》莫属,兼具史实性和文学性,高山仰止,不可企及。
《历史的沸点2》从两晋十六国时期的特点出发,因人记事,由人引事,凸显人物风貌。读全书,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陶渊明的舒朗旷达,如在眼前。这是其可贵之一。
可贵之二在于,本书并未限于人物本身细节而丧失了对整个历史脉络的观照。历史的作用在于鉴往知来,如果一味陷入故事之中,不过是传奇小说之类,未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放弃对历史局势的探究与寻求。《历史的沸点2》中,写阮籍,带出了竹林七贤;写谢安,带出了淝水之战。两晋十六国时期绕不过去的大事件,在本书中都有涉及,前秦、后燕等各个政权也逐一登场,勾勒出这个时期的大画卷。
可贵之三在于,作者能够从自身的积累出发,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给予恰当的点评。本书着眼于两晋十六国时期人物,同时也将目光放远,收录了后世知名人物的品评,比如李白对谢灵运的缅怀、辛弃疾面对刘裕古迹的感慨、林语堂对陶渊明的评价,一方面使得所写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方面也从侧面描绘了魏晋风度在历史中的回响。在叙事写人的同时,作者自己时有感悟。书写历史,难在知人论世,也贵在知人论世。
《历史的沸点》第二卷“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上市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国内规模最大的“上海书展”成功举行签售活动,上市一周便开始加印,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河北日报》、《海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现在当当网、京东网等有售,欢迎订购阅读和宣传推荐。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历史的沸点」,搜索「yaoyuandefengying」即可关注。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历史的沸点Ⅱ》
还可以↓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XdJgb34SmKc€ 【立即享受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