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女性职业天花板的根因,不在职场在家庭里

古典古少侠 古典古少侠 2023-11-26

这是古典古少侠的第534篇原创文章


妇女节到了,祝所有女性节日快乐啊!

这几天,智联《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这个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3年,综合几年的报告,做了一些总结。

看看女性职业发展的不公平困局,到底在哪?该如何破?



01
女性力量的崛起

先说说工资,女性的职业能力越来越被认同,同工不同酬的比例在变小。

2019年,女性比男性月薪低23.5%,到了2023年,距离缩小到12%。2023年女性的平均薪酬是8689元/月,和男性的9942元/月差1253元。


男女在基层、中层的管理岗位上,分布差不多。但到了高层管理者这里,女性高管的晋升比例就极速下降。女性晋升高层的比例是25%,男性是35%。

但如果进一步考察这些职位,女性可能更多在人力、财务等支撑部门,在业务部门高管里,这个比例会进一步倾斜。


女性做技术岗的比例,比男性低一倍。大家似乎都觉得,女性不应该做技术啊。

女性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

是“家庭影响事业”和“应聘被问及婚育问题”,这两个障碍的比例加起来超过7成。

简单来说,就是:

职场上,大家越来越认同,女性很厉害,能做事。但因为要照顾家庭,婚育,所以没法竭尽全力,所以责任重大的活儿,还是让男生们去吧。

这种观点,在最近延迟退休话题很热的情境下,给了姐妹们更少的通路。

对于“延迟退休”,55.3%的女性很担忧,认为“升职竞争可能会更激烈”,而同样担忧的男性只有22.7%。

在35岁后,人要向专业和管理发展。专业路线本来从事的女性就少,而高管给女性开放的空间有限。这相当于限制住了她们的上升通道。大部分人不得不在中层管理者的岗位待着,管管家庭,搞搞副业。这又强化了“女性就是不适合做高管”的印象。

所以,“女性要婚育所以不能做高管”,不是歧视的原因,而是歧视的结果。



02
不对等的家务分工‍‍‍‍

这个问题的根因在哪里?

企业的调整有效,但程度有限。组织也是个效率单位,总倾向于把任务给投入工作更多的人。希望资本家以“社会公平”的角度给女性更多机会,立意很好,但效果甚微。

有人提出一个更加深刻的观点:

照顾家庭和婚育,是客观存在的工作量。问题在于,为什么女性要独自承担大部分的工作量?

如果男女能共同分摊这些工作量,是不是女性受到的婚育歧视会变少?

这观点来自于美国的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在她的著作:《The Second Shift》(第二轮班)里,她提出,职业女性其实在上两轮班,一份是日常工作,一份是家务工作。她们在和同事客户勾心斗角之后,回到家里,还要开始第二份工作,而这份工作,对于男性女性的分配,是完全不对等的。

这本书中国被翻译成《职场妈妈不下班》,但我觉得“第二轮班”,显然更加接近本质。


霍克希尔德在12个孩子在0-6岁的双职工家庭做研究。她发现家务和养育工作,在这些家庭里有巨大的分配不平等。

比如说下班后,丈夫常常可以理直气壮的享受闲暇时光,但妻子却没有这样奢侈。丈夫常常有空花1小时搭火车模型,还经常随手带本书上厕所,苦读45分钟,但是妻子却需要带孩子睡觉,每天精疲力竭,没空读自己的书。

想想我也是这样,唉,要改。

这些家庭里,有的是双方都很优秀,有的是丈夫收入很高,妻子很少,有的是反过来,但无一例外,这些家庭里,都是女性背负更大的比例。

女性们好不容易打破职场里的不平等,和男生打了一样的仗以后,回到家里,却还要面对一份没有边界,没有薪水的第二份工。这份工往往比第一份工更难,更耗时。这才是女性面对职场的不公平待遇的更底层原因。

这本书写于1989年,但对于今天的时代,是不是超级真实?



03

根源在家庭里‍‍


那这个问题又怎么解?

赚钱可能吗?
不可能。

在书里,有一对律师夫妇,他们因为有钱,雇佣了一堆家政工人,各种机器来减轻家务工作。但机器怎么开,怎么用,家政工人怎么管理,也是工作啊。

经济仅仅是把妻子从一个家务基层工人升级成了管理者,并没有解决分配的问题。

最后,作者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她只是观察到,那些特别前卫的丁克家庭,这个问题会比较少,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少,而且也愿意分工。而在很传统的比如拉丁美洲家庭里,女性会通过“示弱”,比如哎啊老公这个我不会做,这个我搞不定,来获得一些丈夫的支持,平衡这种不平等。但在双方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家庭,冲突最大,甚至要以离婚收场。

虽然男生们脑子里理解应该男女平等,但他们的生活习惯,亲戚的期待又让女性回到第二轮班。在这些家庭里,冲突最大。

女性的职业发展困境,不仅仅要发动社会、企业,更重要的,要发动那些“接受了男女平等,但家务分配事实不平等的男人”。

也许职场歧视的根源,在家庭里。

如果更多的家庭能正视女性的第二轮班,重新根据精力和贡献分配工作——就像现在的发生在职场的变化一样。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解决的问题。

此致,敬礼。




近期活动:

知识工作者时代,未来无论职业发展、想做自媒体或疗愈自我,阅读和写作都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我推荐你学习SS卡片读写法,是我阅读写作将近20年,总结出来的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可以扫下方海报二维码,参加我发起的【阅读写作3天训练营】,已经到60期了。

在里边我会分享,我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所有底层读写心法,一站式打通从读到写的全过程。只需0.99元,3月13日开营。

  👇扫码报名学习👇


点亮「在看」,再聊典啥:
你身边有哪些女性,发展很好的例子?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字即可):

1.《铁饭碗保不住了,该何时离开体制内?》

2.《人均月入过万,是大多数打工人的错觉》
3.《211学生毕业5年存款5千:当个“废物”真挺好的》
4.《古典:成绩公布,474万考研人的“生死之战”》
5.《古典:日本“收纳女王”跌落神坛,我还挺高兴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