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一周微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营商环境还有哪些需提升?
日前,我接到产业协会电话,他们说有关部门为了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精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要来了解地理信息产业的营商状况,问我们:作为企业觉得政府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改进的。
为此我还认真想了一下,作为地理信息企业,我们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困惑?政府还有哪些地方有提升空间?我们自身又该如何适应?我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结合平时听到的意见和呼声,在此也做一个简单的汇总。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期待今后营商环境能逐渐改善,更有利于我们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一
政府项目拖欠款可能一直是地理信息企业的痛。
企业老板、老总们坐一块,几乎都会抱怨这方面问题,哪家都有这方面的困惑,每一家应收款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过亿,绝大多数就是政府欠款。本公司就有过亿的应收款,跟我们当量的企业基本差不多,甚至几个亿,以致很多规模大一点的企业现金流都为负数,包括上市公司。今年尤为明显,我还听到几家百强知名企业为此都发不出工资了!非常被动。
大多数传统地理信息企业都在做政府的项目,无论农经权调查、地籍测量、不动产测绘,还是今年推迟启动的三调,这些全国性的大型工程,无不是政府投钱、企业干活,但很多地方都出现干完活没钱付的状况,企业也很无奈,虽有合同在手,却又无法起诉,只能忍气吞声、耐心等待,熬!
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政府部门缺乏履约意识外,大多数还是因为政府本身也缺钱,尤其是经济困难地区,既不能不完成上级任务,又没有资金来支付项目款,因此只好先借助企业的力量,干完再说,逐年分期支付,这就让企业非常吃力。
相信这个问题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切肤的问题,几乎家家都有,成为共性难题,却难以解决。
二
社保负担过重。
随着对民营企业社保的严格管理,加上社保和税收联动收缴,企业面临全员都要缴纳社保的局面,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单位缴纳比例将超过30%(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公积金等),个人也要10%,等于得支付工资额的40%以上!即便按照当地职工平均收入的60%缴纳,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笔开支实际上都会转嫁到企业的成本里面,很多民营企业是承受不了的,因此依然存在很多企业逃避、漏交现象。相信随着大数据、金税三期的监管手段推进,企业这方面的漏缴空间会很小了。
当然我们不是说社保不应该交,而是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力,取一个合理的比例为宜。不过,我们公司2016年上过新三板,社保一直是全员缴纳的,但确实感受到这种压力。
三
税收。
一个是企业所得税。我们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这方面倒是享受很多优惠,负担不重,很满足了。但对于一般企业而言,25%的所得税,还有17%的增值税,实际税负真不轻,因此有的小企业就有可能想方设法偷税漏税,否则可能很难生存;
二个是个人所得税,是正规公司面临的一个较大的负担,基层员工缴纳虽少,但涉及面大,而高收入员工虽然涉及人不多,为了留住人才,每个企业总会给核心骨干尽可能高的收入,这就会面临缴纳较大数额的个人所得税。
比如收入每月超过2万的,就要交20%的个税了,其实都不算什么高收入,但承担的税负是较高的。
幸好我们行业收入水平还是偏低的,过百万年薪的还是极少,否则还要按45%的最高税率课税,等于近半都要交出去,这会大大影响积极性,或者逼迫企业和员工去逃税。而且因为交税多了,个人到手收入少了,实际还是会转嫁到企业来。
当然税负问题不仅仅是本行业的问题了,各类企业都面临的,社会有很高的呼声,中央应该也看到了,因此人大也在积极推动提高起征点和降低税率。但企业也担心,随着个税的降低,社保的税收化征收,社保的应缴基数就会提高,无形中等于还是没减轻负担。
四
公平竞争问题。
实际上现在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企业是挺苦逼的,被两面夹击,一方面上有事业单位的正规军,另一方面下有非正规的“游击队”,处在夹心饼之中,优势没法跟事业单位比,无论人才、市场地位、资金实力都处在弱势地位,而灵活性又没有“游击队”强,因此需要付出更多,才能勉强存活下来,还要受到各方监管、要求也较多,以致倍感吃力。但他们却是市场的中坚力量、大项目的主力军,养的人也多,如果得不到公平竞争,就会大大压缩生存空间,以致没法长大。
事业单位的改革艰难推进,咱们也不能有太高期望值,而且从诞生那一刻起,市场就是这样的了,倒也习以为常,而对于非正规公司的市场竞争,按说政府还是有可能有所控制的,对于重点项目、大项目能够设置一定门槛,而不是什么队伍都可以进来。工程质量问题会延期显现,小队伍往往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随时可能散伙走人,而且资质低的公司承接大的项目,实际是没有那么多人手的,只能层层转包,质量和工期更是得不到保证,甚至还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还有就是大家说了有十年的保密制度了,这也是大大制约地理信息普及应用的一个瓶颈。目前的保密制度是基于以前的技术条件设定的,如今技术和外界环境已经日新月异了,如何重构保密制度适应现在的安全和发展需要,一直是各界热议的焦点,看能否突破,如能很好解决,将迎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次春天。
再有就是资质的门槛降低了,本来是为了更多小企业的参与,但有些地方也管得太松了,可能很多未达标的也放进来了,为了投标总会办到高等级的资质。这方面也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把好关、负好责的,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监管,有诚信记录,有抽查流程。
以上问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了,也知道不容易解决,但还是要提出来,算是代表大家一种心声吧,政府能解决多少是多少。
当然作为我们企业自身而言,还是要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合法合规经营,履行相应职责,该交的还是要交,不该省的不能省,这也是你要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现在政府也强调事中事后监管了,而且信息化手段越来越高,实际上就算够胆违规违法,你也难逃应有的惩罚。
同时我也觉得一方面要放开市场,降低准入门槛,但对高等级资质的管理也要加强,同时让有品牌、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得到更多机会,这样才能使得强者俞强,弱者也能循正道,否则都在钻空子,走歪门邪道,这样对整个产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也许还有其它的痛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相关阅读:
【南人一周微评】局之不留 测绘仍在——也为“不再保留”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