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一周微评】不必为我们行业缺乏颠覆性创新纠结
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盛况空前,无论协会,还是企业,抑或科研事业单位,都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大会还特邀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做了一场“创新驱动:中国GIS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精彩报告,对业界提出殷切希望,并在最后说出“我愿意为你们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肺腑之言,令所有从业者动容!
大会还搞了一场创新秀,让10家企业登台展示创新成果,是一次新的尝试。
产业大会是对产业状况一年一度的巡礼。尽管大家对创新充满期待,但整体而言,真正的创新点仍然不多,亮眼的创新成果也不够,让人尖叫的创意更没出现。
相反,近年却涌现出滴滴打车、摩拜单车这样的惠民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恰恰就是基于地图和位置的创新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样的企业也成为了独角兽,滴滴估值达500亿美金,摩拜也值500亿人民币,这两家企业的市值比我们所有地信企业总和还多!汗颜啊!
我们常常感叹,为何那么简单的想法就不会出在我们行业呢!为什么总是别人?!为什么我们总把握不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不由得有点沮丧,总觉得我们行业的人就是缺那么点创新意识,就是不如人家。
我也曾经为此着急,甚至觉得我们行内人就是“没出息”,端着金饭碗去讨饭,不懂创新,人家随便一跨界,就“夺了”我们的机会。
可后来冷静想想,我们大可不必揪心,更不要妄自菲薄,其实那些机会本不属我们,并非算地信创新,他们的创新在于解决出行问题,只是“碰巧”用到了我们的技术而已。正如微信用到了通信技术、谷歌用到了互联网一样。因为地理信息空间位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谁都可以用,不是我们的专属,在其它领域的创新用到了,算不上我们领域的创新,解决的也不是我们行业的问题,就跟无数的创新都会用到计算机一样,不能说跨到计算机领域创新来了。
当然,也跟我们行业日子好过有关,大家都能过日子,就很难去居安思危了。创新又很大风险、很大难度,尤其是跨界的创新,说来轻巧做时难,一个不小心还会功亏一篑,尤其是面临大机会的时候,可能还没完成0到1,就顶不住大额的进攻而胎死腹中了。
加上我们行业没有丰厚利润的支撑,创新的底气不足,这也是制约创新的因素。
赚钱不多,自然吸引的顶尖人才不多,创新也就受到局限。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眼红别人了,兢兢业业搞好本行业的创新也很好,毕竟还有很多机会,相对也安全,不断的微创新,也是一种进步,累积下来也会有飞跃。虽然弄不出个“颠覆性”的惊喜,却依然会有滋有味。
如此想来,其实我们行业的创新还是值得欣慰的,近年来,采集手段的更替、数据处理的快捷、平台软件的提升、各行各业的应用,乃至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都有可喜的突破和进步,能够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做出地信产业应有的价值,夯实地理空间框架这个基础设施,为政府、大众提供底层服务,依然大有可为。
颠覆性的创新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原有领域的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同样精彩。比如华为,一直围绕通信行业耕耘,把疆域越扩越大,成就世界巨头;腾讯的QQ、微信,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创新,但却创造了奇迹;再如大疆的无人机,其实也不能算无中生有,也是学习别人,可同样成为世界行业领袖。
中国市场太大了,变化太快了,谁能够提供多快好省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市场独含鳌头,然后不断深耕,不断微改进、微创新,你也能一骑绝尘,成就伟大,甚至屹立世界之巅。
因此,我们还是要沉下来,干好老本行,坚信老树同样会发新芽,不用羡慕凤毛棱角的奇迹,而是脚踏实地去创新属于你的未来。
相关阅读:
【南人一周微评】地信应用是“水中月镜中花”,还是真真切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