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镇上中学的俞老师

Yichen 莆田作家 2020-09-08

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镇上中学的俞老师

文丨一捧星辰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高中毕业照,第二排右四是俞老师


1


一九七五年的一个夏日,镇上中学操场边的公示墙上公布了高一新生的分班名单,学生和家长们伸长了脖子在这张大红纸上找寻着熟悉的名字。

这一届的高一共有六个班级,每个班级由正、副班主任共同管理。从家长们的议论声中,我得知五班、六班的班主任是往届带领先进班的老师。

而我却被分在四班,心情不免有些低落。

不过那时,因为没有分到先进班而失望的我怎么能想到,正是命运这样巧妙的安排,我才得以认识时任四班语文老师兼副班主任的俞伟俞老师。

俞老师不仅在教育方面,为我们这些文革后期极度渴求知识的学生们,开启了知识文化的大门,更重要的是,他的善良宽厚春风化雨为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2


俞伟老师当时三十多岁,是外地人,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穿戴整洁大方,逢人总是面带微笑。这在人人都操着乡语方言的小镇上,可真是稀奇。

因为俞老师有文化又平易近人,常和镇上的“秀才”们聚会聊天,有着尊师重道风气的小镇居民们都特别尊敬他。他的妻子在镇上的医院当护士长,一家四口租住在离学校不足100米的院子里。我们下课时,常常见到一个七八岁小孩牵着弟弟到学校食堂打饭,就是他的两个儿子。

镇上的大人们都说俞老师特别有福气——妻子贤惠漂亮、儿子们也很懂事,有这样幸福的家庭,难怪总见他整天乐呵呵的。



2


听过俞老师课的学生们都说,俞老师教课就像是说书般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这一届的学生,经历过十年动荡——1966年刚好上一年级,整个小学语文老师讲的都是老三篇,初中老师上的是毛主席语录,而到写作文时,都要求我们写批判文章,从批刘、批邓、批林、批孔到批四人帮,哪个运动都没落下。因为这样,许多同学对于语文可真是提不起任何兴趣。

可到了高中,俞老师讲课总是抛开课本另辟蹊径,他标准的普通话、生动的表达能力给我带来了对于语文课的全新体验。

在讲授毛主席诗词时,俞老师绘声绘色地引领我们跨进了诗歌的殿堂,我们仿佛就是风华正茂的少年,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壮心澎湃;我们仿佛就是狂风暴雪中,目光坚定的战士,向着革命根据地跋山涉水不畏艰辛;我们仿佛见到了月宫的嫦娥和吴刚,为人间失去了革命烈士而神情凝重默哀致意。

正是俞老师生动的授课,毛主席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为丰满立体,也更令我们心生敬意。同时,我也从这时起,体会并且迷上了诗歌——寥寥几字,竟能让人产生出如此丰富的想象。

教古文时,俞老师可不像其他班的老师,一来就先翻译成白话文,再让学生背好词好句。俞老师知道学生们爱听故事,他就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授课。我还记得有次他讲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当最后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话音刚落,教室内外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沉浸在故事里的我这才发现,原来走廊里已站满其他班级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纷纷被俞老师的精彩演讲所吸引,悄悄地在教室外当起了旁听生。



4


俞老师管理班级也很有一手,班级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竟能被他调教得服服贴贴的。

时值文革期间,学校和学生关系紧张,但凡学生闹事,学校基本上都会妥协,接受闹事学生的诉求。

开学后不久,我们班上几位同学因为没有分到先进班而闹情绪,就做出了一些出格的行为,一心就想和学校闹,好让自己得以进先进班。

对于这些学生,正班主任陈老师一律严肃批评,可换来的是那些同学们的"虚心按受,坚决不改"。有错不改,万一事情闹大了可怎么办呢?陈老师、班委们只好请俞老师出面协调,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那些调皮的学生真的收敛了许多,安安分分地待在这个他们曾经并不满意的班级里,一学就是两年。

大家都很好奇俞老师是用什么办法,稳住了这些令老师、学校头疼的捣蛋鬼。后来,在我与下几届校友的一次聊天中,才略知一二:

当时学校规定每个同学必须做课间操,但有部分同学不爱做课间操,每次看到段长来抓人,他们就赶紧躲起来。有一次段长又来了,同学们来不及跑走。恰好俞老师就在附近,他明明看到了这些同学,却径直迎向段长打起了招呼并开始聊天。

这样一来,俞老师成功掩护了这些不爱做课间操的同学,同学们都对俞老师心存感激。

事后,俞老师把同学们一个个找来做思想工作,结果这些同学以后再也不敢不去做广播体操了。段长最头痛的问题,就被俞老师解决了。

大家都知道,俞老师手中有一台照相机,每当有学生毕业,都会带上胶卷请俞老师帮忙照相。他很乐意接受这个任务,每次拍完一卷胶卷,就还多送给学生一叠洗完的照片。要知道在那时候,洗照片要花好多钱呢。他把这些珍贵的照片,当做是送给学生的毕业礼物。俞老师当年为我和好友照下的相片里,我们两人在阳光下笑得灿烂非常。这张照片我珍藏了四十年,我时常将它拿出欣赏,心里默默感恩为我们留下青春影像的俞老师。

还记得班级里有位同学父亲去世,没钱交学费,家里正准备替她办理退学手续。俞老师知道后,就偷偷帮她交好了一切费用,派同学通知她回学校上课。在俞老师的关心下,该同学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她很感激俞老师,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将俞老师的师德延续到了更多的学生身上。

俞老师用自己独有的办法,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和尊敬,建立起了友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们来说,俞老师亦师亦友,如父如兄。



5


而对我个人来说,我人生最重要的契机也是俞老师为我争取来的。

那时候,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就得去生产队起早贪黑劳动。我哥哥担心我身子吃不消,让我在临近毕业时休学。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俞老师时,他十分支持我,并说也许很快就要恢复高考了,休学可以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复习文化知识。在休学这件事上,俞老师积极和学校沟通争取,帮了我大忙。当77年底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后,我深深地感激俞老师的支持为我备战高考争取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高考的消息正式传遍全国后,俞老师非常高兴,到处动员学生参加各类补习。

那时我们班的几位男同学都住进他租的并不宽畅的房子里,俞老师呕心沥血将所学倾囊相授,一心希望眼前这些小镇青年,将来能去更大的城市闯荡,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俞老师知道我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学习不错,因此也特别关注他们的高考情况。

当时我哥哥正在家务农,对于学习已经荒废多年,在俞老师的鼓励帮助下,我哥果然一炮打响,考上了师专,让俞老师欣慰不已。

78年我姐姐参加文科高考,当考完《历史》走出考场时,等候在考场外的俞老师赶紧迎上前,得知有几题较难的题目我姐姐都答对时,俞老师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姐的记忆里,至今难以忘怀。



6


1977年7月份高中生涯结束后,同学们基本是回家务农,在以后的几年中,有的同学继续求学,有的同学去参军,有的去境外谋生,有的……

我工作后,逢年过节只要回家就会去看望俞老师。我总能从俞老师那里知道同学们的近况,比如某某同学结婚了,某某同学的太太与某某同学的太太是堂姐妹,还有那位女同学嫁到某某人的家里等等。看来毕业后,不仅是我,其他四班同学和俞老师也往来密切,俞老师对班上同学的近况都了若指掌。

1983年我带着新婚的先生去见俞老师,俞老师很高兴,连连祝福我们。在我们临出门时,俞老师严肃地对我们说“婚姻不是穿衣服,想穿就穿,不想穿就脱。”

我听了觉得奇怪,俞老师怎么会说这样的话?而事实上,在以后的几年中,我的同事、同学中,脱脱穿穿婚姻这件衣服的大有人在,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四班的班委中(我所知道的)一直都穿着婚姻的第一套衣服。 

成家后的我回娘家次数减少,加上当时交通通讯没有现在发达,和老师的联系也减少。

记得1985年的一天,我还在单位上班时,接到俞老师电话,说他全家要移居香港,现正在车站。我请他等下,就要马上过去送他。俞老师急忙说你别过来,我现在就要上车了。我想他是怕影响我上班才这样说的。

没想到,我也因此失去了和俞老师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7


俞老师一家去香港后,我们就断了联系,但每次遇到同学或有朋友从香港回来,我都会打听老师的近况。有次遇到四班的同学,她告诉我,俞老师还是像原来一样关心学生,有空时会打电话邀他们出来喝茶。

几年前知道俞老师得病后,我非常紧张,但不知道如何能够了解他的现状,也不敢冒昧打扰他的家人,只好默默地为他祈福,希望俞老师早日恢复健康。

2017年,77届四班四十周年同学聚会后,我加入了班级微信群,也得以联系上俞老师的夫人、我的师母。没想到师母是如此地平易近人,她说俞老师经常念叨我们七七届四班的同学,也时常提起我,现在联系上了,师母非常开心。

她也很乐意告诉我俞老师的近况。当同学德柱带着四班同学四十周年聚会的礼物去看望俞老师时,老师异常高兴。师母描述道:

近年余来,老师甚少微笑,除了见长孙有笑一下,今天看到德柱同学,微笑了很久!我们都很感动!这是德柱带来师生情呀!

△2017.10.16,同学德柱看望俞老师

听师母说,虽然俞老师因为中风,对往事记忆模糊,但师母坚持每天给他念诗看相片,希望用物理疗法来唤起他对往日的回忆。

那时候,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奇迹搬地恢复健康啊。到时我们一定能够把酒相聚,畅谈人生!

只是没想到,今年五月份突然接到了俞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噩耗。

我满怀对重逢的期待,只能随着俞老师的离去,变成无尽的遗憾和哀思。


谨以此文

怀念我敬爱的俞老师

愿您在天堂安好


(此文由母亲提供材料,我整理而成)




附:

1

1982年4月14日,母亲收到的俞老师的来信,其中写道:

生活的色调有五彩缤纷,充满阳光;有平平淡淡,枯燥乏味;也有阴霾笼罩,令人不悦,总之,生活是五味瓶,咸酸苦辣甜样样都有。能驾驭生活,就能成其主人,反之,则会成为生活的仆人,被生活所摆弄。青年人对生活多半是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对美好的未来憧憬向往,如果客观现实不能尽如人愿,则容易悲观。我见过好多年轻人就是如此。我愿你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让生活的道路为你洒满阳光。这就算是我对你即将毕业的祝贺吧!


2

母亲怀念俞老师所作诗两篇:


痛悼俞老师


惊闻俞老返天家,

泣血沾巾几番拭。

七十八年尘世居,

春秋冬夏李桃植。

亦师亦友谊留存,

可颂可歌心记刻。

驾鹤西归主召回,

音容笑貌永追忆。

(2018.5.26)


送别俞老师


躹躬遥送回天国,

默默低声话慢归。

春风春雨心血洒,

化成泪水别依依。

(2018.6.20)


3

父亲去年为徳柱同学探望俞老师照片所感,作诗一首:


题《探望恩师》照


时雨催桃李,

锦江传盛名。

兼师兼作友,

半父半为兄。

漫忆一腔爱,

相牵四秩情。

春酲何日解,

聊复话平生?


-END-


△作者简介:一捧星辰,女,祖籍莆田,现在厦门工作。虽从小在外地生活,但在父辈的影响下,始终心系故乡,愿意为这方热土和这里的人民,写下更多的故事。


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点击这里查看征文详情

征文要求:散文、诗歌(现代诗或古体诗)均可。参赛作品整理在同一份WORD文档中,发送到大赛征稿邮箱:ptzj2014@163.com。邮件主题写明【“花啦啦”杯+体裁+作者姓名+标题】。

截稿日期:2018年9月1日24:00。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价值2000元大礼包+1000元奖金+获奖证书;二等奖2名,每人价值1000元大礼包+500元奖金+获奖证书;三等奖5名,每人价值500元大礼包+200元奖金+获奖证书;人气奖10名,每人价值200元礼包+获奖证书。

同时,大赛设校园奖若干名:一等奖1名,1000元奖金+礼品+获奖证书;二等奖2名,每人500元奖金+礼品+获奖证书;三等奖5名,每人300元奖金+礼品+获奖证书;

此外,入围作品在《莆田作家》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后,作者可前往“福建花啦啦园艺莆田旗舰店”领取价值58元礼品一份(鲜花花束/绿植盆栽/花瓶花器任选一项)。

咨询电话:180-5959-2833(微信同号)。


延伸阅读

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花啦啦”杯征文丨许子和:逐梦

“花啦啦”杯征文丨黎崖:木兰溪畔的故乡

“花啦啦”杯征文丨刘青华:一神一庙一座城

“花啦啦”杯征文丨双寒:城市的植物(组诗)

“花啦啦”杯征文丨陈华斌:乡村记忆之看电影

“花啦啦”杯征文丨黄玉清:蛾饼



本期责编:踏浪丨排版:慕白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