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利基金的“王炸”

浩冉 聪明投资者 2023-09-21

上个月某日,全市场大跌,大盘跌破3100点,作为当天的“万绿丛中一抹红”,红利表现极为显眼。


其实从2022年初至今,当市场还沉浸在净值下滑和收益亏损的悲鸣中时,红利指数就已经走出了震荡向上的态势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8日

 
红利策略的核心就是股息率,即通过选取现金流稳定、长期稳定分红、分红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来获取长期稳健收益。

 
每股分红除以估价就可以得到股息率,学术派一点的算法就是分红率与P/E之间的比值,所以高股息股票大多具有估值较低、分红较高、业绩相对稳定等特征。

 
从市场表现看,高股息标的多分布于金融地产、消费及周期行业;且除银行及石化等行业外,高股息股票大多偏中小市值

 
理论上,“高分红+低估值”为红利策略赋予了天然的防御属性,在市场景气低迷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确定的安全边际

 
一般刻板印象下会将红利策略视作单纯的熊市策略。平安证券研究所复盘2010年以后红利策略的市场表现(用中证红利指数相对万得全A来刻画),发现红利策略更是一类相对独立牛熊的策略一方面,熊市不是红利策略占优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牛市和震荡时期,红利策略同样可能跑赢市场。


来源:wind 平安证券研究所

 
2010年以来,红利策略大致经历三轮长期占优,均趋势性跑赢市场,分别是2012年9月2013年2月、2016年7月2019年2月和2021年12月至今。

 
现在红利还值得关注和投资吗?

 
前段时间红利比较火的主要原因是,当市场不好时,其他(低分红)指数估值会下移,红利指数的优势自然会凸显出来。

 
但随着近期政策不断出台,市场热情有所回调,相较之前大家对红利的关注度也在减弱,所以不禁发问——现在红利还值得关注和投资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股息的本质是上市公司对于其盈利分配给股东的部分,经常大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经营成果的现金流状况不错,盈利不错,没有过多的存货、应收和资本消耗。

 
其次我们看到证监会对公司分红的最新规定是,“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较之前规定的20%有了明显提高。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分红的一大重要前提是要盈利,盈利越多,分红可能就越多,当然并非有盈利公司就一定会分红。

 
所以这些基本要素以及硬性规定天然就是那些高分红股的背书,虽然不能保证高分红股就一定是好股票,但从概率上来讲,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来看看中泰资管姜诚前段时间的一个分享,就非常能理解了。

 
他说,“在我的投资框架当中分红是全部,因为价值的全部就是分红。任何一笔资产经济价值的定义就是它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对于股票而言,对于股东而言,股票带来的现金流是一定是分红,也只有是分红。

 
虽然红利指数的相对优势是阶段性的,但当然长期来看,红利策略也不会差,因为能够提供高分红的股票通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都比较稳固了,然后估值又低,所以很难特别差。

 
这或许也道出红利基金配置的真正意义。

 
同时姜诚还指出,“大家容易把平常说的分红理解成当期的分红,就会联想到高分红策略,但成长股即期的分红少,意味着它远期的分红多,成长股和价值股的区别只是在于分红是先分还是后分而已。

 
一个股票如果永远都不分红的话,它的价值就是零。但如果你要求的收益率低于上市公司再投资回报率,公司就不应该分红,它就应该不断地进行扩大再生产。”

 
在姜诚的持仓中一直都有不少高分红公司,投资结果也的确非常好。以中泰星元为例,截至2023年9月6日,任职年化超20%,同时从2019年到今年为止,每年都实现正收益。

 
其实红利策略已被证明在A股是长期有效的,在很多时间点都是有配置价值的。

 
红利指数基金一览

 
目前普通投资者投资红利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买指数,一种是买红利主题的主动权益基金。

 
市场上的红利指数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单一红利因子,即将股息率作为主要筛选条件,相关指数包括上证红利、中证红利、深证红利、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沪港深高股息等指数;

 
二是红利+SmartBeta因子,即除了红利策略以外,还融入其它SmartBeta因子,常见的有低波动或盈利质量,相关指数包括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沪深300红利低波动、中证红利质量、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等。

 
三是行业或主题红利,即针对某个行业或主题,借助红利因子进行成分股筛选,再按照过去几年平均现金股息率高低进行权重排序,相关指数包括中证主要消费红利、中证国有企业红利、中证央企红利等。

 
根据加权股息率(高于3%)、规模(排除规模在1亿以下的),我们筛选出了符合条件的红利指数基金,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8日

 
从业绩表现来看,跟踪红利低波的指数基金表现普遍最好,而跟踪红利质量、深证红利、消费红利等指数基金表现相对较差。

 
主要看下红利低波,这也是大家最近关注最多的一只细分指数,在红利策略的基础上加上低波策略。

 
低波策略主要是规避掉市场异动的高波动股票,更加着眼于长期表现,能与红利能形成共振,尤其在震荡行情或熊市中,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产品跟踪的红利低波指数主要有五只:中证红利低波、红利低波100、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东证红利低波、300红利LV(沪深300红利低波)。

 
在选股方法上,所有指数都考虑到了股息率和波动率,东证红利低波还加入了对ROE稳定性的考量,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东证红利低波没有关联ETF,只有场外基金,而其余指数都有。

 
在加权方式上,红利低波100是根据股息率/波动率进行加权,红利低波、标普大盘红利低波50、东证红利低波是按照股息率加权,300红利LV是根据波动率加权,波动率越小,权重越高。

 
还有一些区别,比如红利低波100和东证红利低波的样本股是100只,其他都是50只,所以这两只指数的前十大持仓权重较低,持股也更分散;从风格上看,300红利LV、红利低波以及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更偏大盘蓝筹。

 
对于想做红利指数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搞清楚细分指数之间的差别非常有必要。

 
红利主动权益基金盘点

 
主动权益类的红利主题基金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合约规定要买红利相关主题个股或者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是相关红利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二是从结果上看,以往重仓股股息率较高的主动权益基金。

 
在目前全市场偏股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中,名字中含有“红利”或“高股息”,或者业绩比较基准涉及到红利指数的还不过百只。

 
这些基本都是以买高股息股或者使用红利策略为目标的基金,但老实说,目前在买高股息股同时业绩还不错的不多,包括但不限于: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8日

 
其中长盛量化红利策略基金的业绩比较亮眼,这是业内首批运用量化投资策略投资于红利股票的一只基金,基金经理是长盛基金的首席投资官王宁,投资风格上兼顾红利和成长,个股主要分布在石化、煤炭、交通运输、环保水利、公共事业等行业。

 
另外,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姜诚,去年3月一次性发了2只红利主题基金,他依旧秉持着低估值投资策略,前十大重仓都是银行股、建材股、煤炭股、家用电器股等等,而这些个股也恰好具备高分红的特性。

 
其实姜诚其他在管基金的重仓股股息率也不低,都算得上是天然的红利基金。

 
做“主动管理指数增强”的富国孙彬在2021年底新发的富国红利基金,旨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买优质的高红利个股,持仓较为分散,像公用事业、房地产、煤炭、机械设备、石油石化等板块都有涉猎。

 
虽然目前总收益为负,但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的排名还是非常靠前的。

 
除此之外,我们拉取了一些从结果上看股息率不亚于红利主题基金的绩优权益基金(加权股息率在4%以上,近三年收益率在20%以上),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8日

 
其中,万家黄海、大成徐彦、中泰姜诚、宝盈杨思亮都有2只及以上产品上榜。

 
黄海的两只基金——万家新利和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是去年主动权益型基金的冠亚军,理由也很简单,就是重仓了煤炭,这两只基金都是黄海在2020年9月开始接管的,目前差不多快三年时间。

 
如果具体看其持仓,实际上最开始的黄海是一个地产爱好者,前十大中基本有八家左右都是房地产商,煤炭股在2021年三季度首次出现在前十大,2022年一季度,房地产和煤炭占比平分秋色,二季度煤炭取代房地产成为第一大重仓板块。

 
而徐彦和姜诚则都是典型的深度价值投资者。

 
之前分析有说姜诚爱买低估值的银行股、建材股、煤炭股等,但他买的很多都是行业龙头;而徐彦,虽然也是买低估值,但是他涉猎的范围更广,且买的个股相对姜诚来说更加冷门。

 
杨思亮是在2018年3月在宝盈基金正式开启自己的基金经理生涯,核心能力圈是消费,其次是周期和医药,科技行业少有涉猎

 
过去3年里,杨思亮在管的宝盈新价值关注最多的方向是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农林牧渔、纺织服饰、轻工制造、房地产、银行等传统消费类与部分传统周期类行业,这两大方向是他过去收益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他目前更为擅长的方向。

 
杨思亮非常强调“现金流”, 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可预估性似乎看得比不少经理都重,这可能也是他买的公司股息都比较高的一个原因。

 
还有像专攻资源的创金合信李游、爱买金融地产股的工银瑞信杜洋、年年正收益追求安全边际的景顺长城鲍无可(因股息率稍稍低一些而未列出)等,旗下产品都有些红利基金的意味,而且长期来看,业绩都较为不错。

 
特别提醒

 
不过,市面上还有些基金标榜自己是红利基金,或者将红利指数作为自己的业绩比较基准,但重仓个股的股息率却并不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只: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9月8日

 
不管是今年以来、近一年、近两年还是近三年,这些“伪红利基金”的表现都不怎么好,基本没有吃到“红利”的红利。

 
不过有一只基金比较例外,即金鹰红利价值,截至9月8日,今年以来收益率为31.46%,近三年总收益为55.46%,远超其他该主题基金。

 
虽然持仓中也有高分红的个股,但重仓股总体股息率不高(季度重仓股变动较大),基金经理会主动寻找其它领域的投资机会,比如2021年买新能源,2022年四季度提前重仓计算机

 
虽说“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但如果提前做了约定,那还是要按照章程办事,否则对于不懂或者没深入了解的投资者来说,那就是个坑。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排版:慧羊羊责编:艾暄
  




 - 小彩蛋 - 


霍华德·马克斯: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

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聪投组建了媒体转载群,如有转载需要,请添加小编微信【fanxiaocom】,入群前请【备注新媒体名和姓名】


商务合作,请联系聪明牛牛(微信congmingtzz1/手机 13262200706 )具体商议。

喜欢文章,顺手“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