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郝京诚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学院纵览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26年的省立山东大学应用化学系,迄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是山东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根据学校院系调整方案,将东校区的化学、南校区的化工和西校区药学院部分老师集中,组建成目前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化学学科是山东大学首个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2013年被确认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色优势学科和山东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特色学科,2017年成为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本科专业。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分成三种模式:泰山学堂化学取向国家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国家强基计划班和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有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教融合菁英班。
学院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国家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国家强基计划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胶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聚集体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山东省强化重点实验室、理论与计算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构成分测试中心等,共同搭建起了学院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平台。
学院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现有教职员工220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包括教授92人、副教授35人。人才队伍中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近十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特聘教授。
近90年来,秉承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学院始终把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全国著名学者教授汤腾汉、傅鹰、陈之霖、刘遵宪、邓从豪、刘椽、徐国宪、尹敬执、杜作栋等曾执教于此,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学科创建以来,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学者、专家、企业家。两院院士朱兆良、王文兴、计亮年、蒋民华、吴祖泽、钱逸泰、薛群基、江桂斌、马大为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毕业生中有近40位青年俊杰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或被评为国家级特聘教授。
培养目标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人格健全发展的最优秀的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
01
【化学基地】
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技能,具备宽厚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和外语等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独立承担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02
【强基计划】
具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素养优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学贯中外、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立志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未来可推动化学及材料学、药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发展、研究解决化学及跨学科相关领域前沿关键问题的国际一流化学家及相关学科的专家人才。
03
【泰山学堂】
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和英语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扎实宽厚的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追踪化学发展前沿,研究解决化工、生命、材料、能源、环境、医药等领域的化学尖端课题的科研领军人才。
04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系统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工程知识,具备化工过程与设备的设计、优化、管理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能力,能在化工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学院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分三种模式:
01
【泰山学堂化学取向】
创立于2010年,以培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领军人才为目标,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通过笔试、学生面试、专家面试等环节,选出15名左右的尖子生组成独立班级,小班制国际化教学,采用独立的培养方案,配备全校最优秀的教师队伍,提供全校最优良的教学资源。毕业生100%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去了杜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大连化物所、北京化学所等高水平大学和研究单位。
02
【邓从豪班】
始于2008年,以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著名量子化学家邓从豪先生的名字命名。以培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创新人才为目标,每年从全院新生中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选出30名优秀学生组成独立班级,采用独立的培养方案,配备全院优秀的师资,提供全院优良的教学资源。超过80%的毕业生获得研究生深造资格,大部分学生去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大连化物所、北京化学所等高水平大学和研究单位,少部分学生进入了耶鲁、牛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巴黎综合理工、德国马普所等全球著名高校深造。
03
【强基计划班】
2020年首批招生,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将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化学学科能力素养,研究生阶段既可在化学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材料学、药学、医学等)培养。将与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等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就业方向
学院本科毕业生每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近几年有超过10%的毕业生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东北大学、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法国巴黎综合理工、澳洲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德国马普所等世界著名高校留学深造。
有近50%的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大连化物所、北京化学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单位进行深造。
有3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到石油、化工、制药、新材料制备、化妆品研发、教育培训等企事业单位,其中有1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到全球500强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杰出校友
王文兴
环境化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朱兆良
土壤农业化学家
中科院院士
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蒋民华
晶体材料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吴祖泽
细胞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钱逸泰
固体无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薛群基
材料化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江桂斌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 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计亮年
无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马大为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精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物理化学——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
分子模拟与实验——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
学子分享
01
孙一鸣
2017级本科生,保研至北京大学
不知不觉,我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首大学时光,如果用两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充实和成长。在这里,我摆脱了高中稚嫩朴素的化学思维,见识到更加广袤的理论化学海洋。刚入学时,稚嫩的我还怀揣着“化学真有趣”的朴素思想;在大学丰富的理论和数理基础的学习中,也陷入过“化学究竟是什么”的迷茫;在忙碌的本科生科研活动和前沿学术讲座中,我又重新领会到化学的魅力,并决定继续深造,用化学的手段探索世界。真理永远没有尽头,山大化学院各位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教导,是我求学路上的明灯,他们使我意识到,志存高远,同时见微知著,才能在化学科研的路上走得更远。毕业后,我会带着山大化学人的坚韧,继续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也欢迎热爱探索的学弟学妹们报考山东大学,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02
张帅
2013级本科生,保送至清华大学
在山大化院学习的4年不仅让我领略到化学的神奇与美妙,更为自己打下了牢固的科研基础。化院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学习资源与科研平台,让我们可以尽情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大二时,学院会提供机会让我们深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学习书本知识与探索未知领域相互促进,迸发出创新的火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化学在创造新物质中认识世界"的真谛。“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能有幸聆听化院老师的教诲也是我一生的财富,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实验室里的悉心指导让我们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严谨和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直到现在,我依旧感恩在山大化院学习的时光,那是追梦少年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心中永远怀念的地方。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8364464
网站:www.chem.sdu.edu.cn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来源 /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封面 / 储琳
编辑 / 谭旭
责编 / 宋沁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