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牛市里,写给“新韭菜”的一些忠告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572篇文章
很喜欢,单曲循环系列。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再一次,空气里弥漫起熟悉的牛市味道。
自7月1日开始,上证指数接连收阳,并如一头“疯牛”一般,连续突破3100、3200与3300点的关键点位,进入技术性牛市。
今天两市成交额高达1.74万亿人民币,再创5年新高。
周一开盘,A股上演了堪称疯狂的暴涨行情,一天超过200只个股涨停,沪指一天狂涨180点。如此暴烈的行情,一度造成部分券商APP出现宕机卡顿。
与此同时,熟悉的牛市场景开始轮番上演:
场外的“神秘力量”开始蜂拥入场,券商APP开户一度要排队超过300个人,杠杆配资的电话再度开始响起,微博上各路股神又开始集中涌现,大讲自己的投资圣经……
我的投资生涯始于上一波牛市,那时我以“双桥巴菲特”的名号杀进股市,一路披荆斩棘。后来的结局是,作为后浪的超超被镰刀割的很惨,一度剁成韭菜馅。
实际上,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就已经隐约听到了“牛蹄声”。在3月份股灾的行情中,我开始不断加仓基金和股票账户,今天我打开支付宝,基金的收益已经快赶上去年全年了:
我的股票账户持仓远低于基金,但是近3个月的收益,也超过了9个小目标,我想这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一年的工资。
我妻子的股票账户更是已经盈利超过40%,远胜于我。我给小朋友单独配置的成长基金定投,从年初开始,每个月我都会转几千块进去,今年以来盈利也超过了20%。
巴菲特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警告:
投资者不要手持现金坐等好消息到来。
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市场永远是先经济指标启动的,如果你去翻过往历史的牛市轮动,几乎每一次都是在经济好转之前,股市便已启动大涨节奏了。
(二)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创伤,依然在持续加剧。
实体经济萎靡如斯,股市却一飞冲天,走出了牛市行情。很多人搞不明白,觉得实业和股市的冰火两重天实在魔幻。
但实际上,历来牛市和经济基本面的关联都不大。甚至可以说,往往是经济不景气的年头,越是容易出现牛市的行情。
宏观上,利率下行叠加全球大放水,市场上钱多的没处去,所以很多人称这波牛市为“水牛”,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我们的环境尤为特殊,一方面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已经开始(安信就喊出了“复苏牛”的口号),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叠加疫情打击,已经让A股处于罕见的历史低位上。
同时由于中央坚定房住不炒的政策,市场上的钱多到形成“堰塞湖”。况且居民投资渠道实在过于单一,以前还有个P2P,如今接连暴雷之下,中产们手里的钱除了股市基金,几乎没地可去。
于是就导致形成了事实上的“居民资产向股市迁移”的底层逻辑。
认识到这些底层逻辑,我开始给股票和基金账户加仓,3月份一度亏得很惨,但每次和朋友聊天,我都乐观地劝他们抄底,可惜那时候胖友们都把我当没有脑子的韭菜看。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奇诡的现象,往往是牛市已经涨了很久了,好的股票纷纷创新高了,很多人才捧着现金进来问:
“现在还能买吗?”
而在价值低谷时,你望着满地的黄金坑对他们说,现在是投资的好时节,则常常会收获一片嘲笑声。
所以在投资的领域里,你赚的每一笔钱,都来自于自身认知的变现。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自身认识范畴之外的钱。
即便你侥幸通过运气赚到了钱,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要靠实力亏掉。
这不是什么网红俏皮话,这是无数投资者在市场搏杀、感悟、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
(三)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总结过:
“牛市,是造成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越是在牛市行情中,越会造成投资者的大幅亏损呢?
因为在牛市里,几乎所有人谈起巴菲特的收益率,都是一脸讥笑。每个人谈起预期目标,都要求自己做的不能比巴菲特差。
上面这句话,你细品。
既然超超自诩“双桥巴菲特”,那么面对牛市,我有三条价值百万的诚恳建议,免费送给大家:
第一:永不满仓!
投资和经营一家企业很像,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一样重要。大多数人的习惯是买着买着就满仓了,以至于常常股价出现大跌时,自己却没钱补仓了。
现金,就是投资者的氧气,要时刻默念“太用力的人跑不远”,想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走的够远,就要坚定拒绝梭哈,任何时候都不要满仓。
记住市场上永远不缺乏赚钱的机会,重要的是当机会来临时,你还有钱买票上车。
第二:投资不加杠杆。
不加杠杆,不借钱炒股,不卖房炒股(当然你有5套10套的忽略这条)。
我做个比喻吧:杠杆炒股就像是在地雷区捡金子一样,那满地的金子似乎捡起来易如反掌,但稍有不慎,你踩错一次,就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芒格总是重复一句话:我总是想知道自己以后会怎么死,然后尽量去避免这件事发生。
所以,雷区洒满金子我也不羡慕,聪明人从来不去雷区捡钱。
第三:拥抱价值,管理欲望。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你应该坚定拥抱那些行业翘楚。
好公司大概率会一直好下去,而炒作垃圾股就相当于在粪堆里挑黄金,一是粪堆里未必真的有黄金;二是就算有,这个过程你也会溅自己一身屎。
何必呢,那么多优质公司不香吗?非得去证明自己的口味奇特么?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不急不躁,不攀比不过激。
曾经有人问巴菲特:既然你所倡导的价值投资体系那么简单,而你靠它成为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学着和你做同样的事情呢?
股神对此有个经典的回答:
“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大家不想57岁成为千万富翁,都想着如何在27岁、37岁的时候身价千万,香车美女鲜衣怒马地招摇过市。
但很可惜,我们的能力常常配不上自己的欲望。所以一场牛市过后,很多人反而亏了钱。
我投资的目标就定的很“怂”,我从来不指望通过股票和基金暴富,我给自己定的年收益率目标也很低: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在绝大多数年份里,跑赢通胀,有个15%的收益率,我就已经很满意了。
15%的收益率看起来很低,行情好的时候,可能两天就达成了,但就是这个看起来很低的收益率,长此以往,也会产生奇迹。
比如我的持仓里,如果有100万能保持年化15%的收益,如果15%的年化收益我一直能够保持25年,到我57岁时,在复利的循环下,25年之后这笔钱就变成了:
3290万!
在当下的通货膨胀水平下,即便过了25年,这笔投资也完全可以维持一个“有钱老头”的生活水平。
如果收益率再激进一点,比如一年能够赚20%,也就每年两个涨停板的水平,持续25年的话,100万将变成:
9539万!
如此,你超哥在57岁的时候,就真的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了。
怎么样,很震撼吧?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封神,不仅仅是因为他赌对了美国的国运,更重要的是老头真的牛逼,人家可以把20%的收益率保持整整30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穿越牛熊周期的复利奇迹。
还是那句话,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拉长时间看,一个人能够连续25年保持平均15%的年化收益率,是非常非常难的。
大道至简,重剑无锋。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从芒格到瑞·达利欧,大多数投资大师都会告诉你,投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能爬到金字塔顶端的,只有雄鹰和蜗牛。
先别记这句话,我双桥巴菲特劝你照照镜子,然后冷静地告诉自己没长翅膀,人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安心做一只蜗牛没什么不好,飞到天上的猪最后都摔死了。
不疾而速。
作为一株久经案板的老韭菜,超超祝各位,最后都能在牛市里赚到钱。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思维补丁】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