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给还会坐飞机的你

慧超 思维补丁 2022-08-07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679篇文章

很好听,推荐听听。

希望每一次抵达,都能平安。


“朋友,愿你平安。”



(一)

 

4227天。


东航MU5735航班失事之前,这是中国民航人创下的自人类能飞之后,全球最优秀的持续安全飞行记录,没有之一。


MU5735航班失事的新闻出来后,和很多人一样,我的情绪不自觉间滑入了一种巨大的惊恐与哀恸之中。
于是整个人不免沉浸在或真或假的,不断刷新的新闻和谣言中,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视频和新闻图片,你本能地期望能够出现奇迹,但理智又反复提醒你,类似的坠机,生还率极低。


散落山谷间的飞机残骸,沾满泥土的蝴蝶结,残破的纸张上,清晰可见的字迹叙写着“平安扣”的寓意,所有的这一切,包括不断由新闻媒体推送出来的人物报道,都加剧了人们对这起突发灾难的具象化悲伤。
仅仅在我朋友圈里,就有数十位朋友表达了难以自持的惊恐感,其中一位朋友晒出了机票退票的截图,“以后高铁能到的城市,决定都坐高铁了”。
空难是现代人难以名状的噩梦,它提醒我们当下的生活是如此地易碎,无常之劫可以如此突兀地降临,骤然折断你的所有,折断你一切所爱之人和一切未竟之事。
悲伤、惊惧、焦虑,一种悲不自胜的痛感和惶恐席卷全身——类似的灾难,的确会引发公众普遍的心理危机。
这个时候,远离那些不断刷新,汹涌而来的新闻推送,可能会收获更为稳定的情绪状态。
毕竟,除了悲伤和惊恐本身,面对如斯灾难,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实在也做不了更多。
我想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和你,每一个在当下心情忐忑、惊恐焦虑的人,依然会穿过连廊,迎着空姐的微笑走向自己的座位,在引擎磅礴的轰鸣中冲上云霄。
所以我将那组仍值得所有民航人骄傲的数字,放在文章起首。至少对我而言,这组数据具有惊人的安抚作用。它让人重回理性视角,即从全世界的交通出行数据来看,飞机仍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


而如果你乘坐的是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那么毫无疑问,从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三大安全指标来看,你所选择的都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
(二)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本就是个“概率游戏”。
你的每一次出行,每一种选择,每一份努力……人生的所有决策,其实都是一种概率博弈。
人生,从来没有什么“必然之物”,那些我们无限笃定的结果,只不过是“极大概率”。
时代的洪流急转,命运的凛风呼啸,我们无数次和厄运擦肩而过,可以说,世间每一个幸福的人,其实都生活在“幸存者偏差”的光晕之下。
但总会有人要承受突如其来的不幸——这与你善良与否,财富多寡,成就高低统统无关。
世界之于人类,在很多维度,仍如“黑箱”一般。太多太多的事情,没有人能预料它将怎样演变,甚至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即便模糊的答案。
不免想起史铁生写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天问: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不不不,我不是说应该以命运的无常去解释飞机的失事。当然不是,对这起灾难事故的调查、分析、反思和接下来的系统性改进,都是必要且必须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灾难再一次重演,也唯有如此,才能告慰逝者,温暖生者。
(三)
我想提醒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故,在震惊之余,人心底也会同时涌起一种“幸免于难”的逃脱感。
灾难之下,这种逃脱感固然是普通人对自我生活的一种“再确认”,但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公共叙事,又的确是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一种再伤害。
我看到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以感叹空难为由,着重展示(甚至是一种炫耀)了自己当下生活的温馨、幸福和安稳,以及自己对待生活昂扬、乐观、感恩的态度。
我总觉得,这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基于普通人心底最起码的悲悯和人性,让我们把那些对当下生活的感恩,和自我日常里的小确幸都先“藏一藏”。
至少不要在公共平台上,在“空难”的标签下去感叹自己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小美好,这些内容对遇难者的家属、朋友和同事而言,是一种异常残酷的温馨。
请不要将他人所遭受的悲苦与灾难,异化成一种歌颂自我生活小确幸的大型刻奇。
(四)
朋友,我想说的是,请关掉新闻直播页面,跳出铺天盖地的灾难特写,屏蔽掉自媒体们自以为是的灾难分析和阴谋论吧,耐心等待一份审慎的、详尽的空难调查报告。
这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2004年包头空难和2010年伊春空难的最终事故调查结果,都在灾难发生后近两年后才公布。
对每一位不幸罹难的个体而言,谈论概率是残酷且无力的。即便是亿分之一的概率,遇上了,对每一个承受它的个体和他的亲友而言,都意味着100%的灾难。
概率之低,难以承受生命之重。


平凡人的迷信是“种善因,得善果”的良性循环,我们常常需要在内心建立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秩序感。
但物理学告诉我们,其实世界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秩序感,只是文明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一个“假象”。
真正意识到人活于世,在此间的任何一句“再见”都可能成为永别。
真正接受人生中必然会遭遇的无常和残酷。
真正认识到秩序感的脆弱和生命的易碎性。
或许,只有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熵增,我们此生方才能够走出一条熵减的旅程。
所以罗曼·罗兰才会写下: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或许我们没有那么幸运,或许我们注定要承受失败、悲痛和灾难,但又怎样呢?
对于西西弗斯而言,除了咬紧牙关,再一次将巨石推上山顶之外,别无选择。
在我们的一生中,注定会遭遇到无数的小概率事件,这些小概率事件,有些是我们能控制的,有些则是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控制不了的。
与其沉浸在那些普通人无力控制和左右的“概率悲剧”中,不如小心拾起那些惊恐焦虑的情绪碎片,多关心自己,多关心身边的爱人和朋友,做好那些我们能力范畴之内的可控之事。
命运无常,祈盼你我都能有足够的幸运,拥有一根平静且宽广的进度条。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如何鼓励生育?对不起,我反对这类提案


大涨后,我仍亏60多万:一株老韭菜写在暴跌暴涨之后


丰县那条铁链上的“锁”,全部解开了吗?


丰县内外,那些“锁链”之下的女人


欧金中面临的困境,至死也未能解决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思维补丁】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