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绘画这一种生活方式

曼小拗 苏州艺术志 2023-12-07



“520”、“521”的日子里,漫天都是粉红色的气泡,空气中到处飘散着恋爱的酸臭,完全不给单身狗留条活路,让我不禁想到了一位住在520房间的画家。美好的爱情该是那样让人安定、平和的样子,和生活相互拉扯,既不浮躁、也不沉闷,就像他的工作和理想之间,也是如此。

 


周建捷的外公读过些书,记忆中外公对审美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不论是种地、还是修排水沟,都要像要求一件艺术品一样去修整。母亲也喜欢做些样式精巧的盘扣,舅舅一手灶花画得精妙,或许正是这种对美一脉相承的追求让他选择了绘画。

 


对于他来说,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绘画,那将不能称之为一种生活,从初中第一次撞进绘画的世界,就注定要以此为生。他至今记得走进绘画教室的瞬间,空气中浮动的铅笔灰味道,灵魂的感动和契合甚至让生理上起了鸡皮疙瘩。

 


兴奋得像是突然找到了灵魂的突破,青春荷尔蒙的释放口,当别的男生在讨论着班上漂亮女生的时候,他在专注眼前这一抹颜色的浓淡。每个夜色还未散去的灰色清晨,他便已经出现在教室,守门的大爷总是无奈地被他从梦乡拽出。



毕业后他原本分配了份稳定的工作,却遇上了90年代的下岗潮。微薄的工资和工厂里人人自危的不安气氛让年轻的他焦躁不安,生活和精神都面临着重压。绘画上也陷入了困境,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该坚持理想还是向生活妥协,茫然不知所措。

 


为了生活,也为了画画,他接了许多在墙头画海报、写广告语的工作,“迪士尼太远,来苏州乐园玩”就有他的一笔。每天骑着没有刹车的自行车,扛着一把竹梯,从西园骑到宝带东路。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他为了几厘米的油画布跟人讨价还价,勉强绷在画架上的边缘粗糙难看,还有不合适的钉子支棱出来,让人赧然。

 


在如此低谷的时期,爱情是周建捷唯一的奢侈品,交往多年的女友辞去了无锡的稳定工作,毅然决然地嫁给一无所有的他。你问为什么?他宠溺一笑:“傻呗!”人人都说这是不理智的,但年轻就是允许不理智,如果所有的一切都谋划完美了再行动,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遗憾。

 


结婚后,周建捷像是踏进了人生的另一个层面,原本混沌的思绪变得明朗,有了方向和目标。家庭安定了他漂泊不安的心,责任让他双脚落地,踏实而稳定地向前。那是他有史以来最幸福的时期,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有了条理,生活和绘画也都能够得心应手地把握。

 


释怀了内心的纠结,他的画却依然是混乱的,虽然生活无忧,但在艺术上他无法肯定自己。他自言是吃“百家饭”的画家,没有所谓体系,不断重复自我探索、构建、推翻的循环,直到2008年在许多前辈的指导下,在写生中找回初学绘画的激情。

 


这是纠结几乎所有艺术家的难题,究竟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还是该向金钱妥协。经历过困窘,周建捷并没有迷失在对金钱的追求中,他知道什么时候让自己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安定的心,充满激情的灵魂,终于他的创作在2013年后开始得到广泛的认可,连续多次在全国性的美展中获得好评。

 


周建捷的作品中弥漫着朦胧的江南烟雨,在油画和水彩的介质下,是属于东方人不可捉摸的意向表达。低调灰暗的色彩有着历史的厚重和尘埃,同时反衬出光线的明朗和温暖,如同豁然开朗的人生,每一笔都是故事的倾诉。 

 


离开周建捷工作室的时候,回头抬眼看到门牌号上的“520”,真好!



周建捷

1977年生于江苏启东,1996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江苏省书画院特聘油画家,苏州市吴江区书画院第六届特聘书画家,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兼职教授,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美术领域)校外导师,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上  ·  月  ·  回  ·  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