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悠悠夏日,一弦清一心

林乔 苏州艺术志 2023-12-07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玉手抚弦,流水潺潺,似有凉风过。夏日午后,像这样待在周雨墨古琴工作室的后院,是惬意的。

若移步室内,只见屏风婉婉,桌上栀子花香气扑鼻,瓶中小荷含苞待放,荷叶则是刚剪下来的。主人身着浅色旗袍,步履款款,于琴几前坐下,一曲《平沙落雁》从指尖而出。凉风钻进纱窗,顿感身心轻盈空旷。


周雨墨弹古琴的时间并不算长。2003年,已经三十几岁的她辗转找到吴门琴家杨晴先生,想要拜师学艺。先生问:你为什么来学?她答:没什么原因,就是喜欢。先生说:那你能弹好的。自此,她的后半生便注定与古琴为伴。那一年,也是古琴申遗成功的一年。


“我大学是学美术的,没有任何音乐基础,家里唯一弹过古琴的就是我外婆,可我小的时候,古琴已经没落了。”周雨墨说。那份对古琴的喜欢,可能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吧。由于一开始就不带目的性,她一直以一种放松、闲散的态度在弹琴,就像吃饭、喝茶一样,从不刻意,却必不可少。


作为吴门琴社的一员,除了登台演出,周雨墨也常常和同门一起参与怡园雅集,还为老师及前辈们策划了很多场古琴音乐会、公益讲座,争取多留下一些老琴家的影像资料,多做一些普及。尽管如此,还是有太多人分不清古琴和古筝。


“后来老师就说,我可以去做教学,去做最基础的传播,一种正确的传播和普及。一方面让更多人认识古琴,另一方面,不要让大家觉得古琴一定是高高在上的、曲高和寡的,甚至玄玄乎乎的。”周雨墨说。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去承担。她这么想着,几乎没有犹豫,便着手创办了弦风阁古琴艺术工作室。


工作室创办以后,不少感兴趣却仍心怀忧虑的人问周雨墨,现代人学古琴难不难。她回:只要你真心喜欢,就不难。她认为,琴棋书画自古以来便是修身养性的方式,弹古琴本就为了愉悦身心,因此学琴、练琴都应该是主动的,“当它不变成一种负担,就很简单。后面所有的事,都是顺其自然。”


就像她淡泊平和的性格一样,作为一个演奏者,周雨墨偏好表现山水情趣的曲子。她的琴风舒畅恬逸、澹远中正、清越和雅,使人置身高山流水般的清凉旷远之境。但作为一个古琴老师,她需要更为广泛的涉猎,除了吴门琴派,她还师从梅庵派、广陵派的几位老琴家,甚至跟随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习乐理知识。


“在教学上我比较注重基本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基础打好了,后面你怎么发展,都是可以的。我不会一开始教,就上升到某种层面。”周雨墨说。同时,她认为自己也一直是个学生,“琴是一个文化载体,越学越觉得匮乏,越学越觉得学无止境。”


古语有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近两年,周雨墨正琢磨着将三者合而为一。“古琴和箫合奏是非常动听的,人声我选择昆曲。因为昆曲的唱腔与古琴的韵味也很合拍。这样一来,会更好听,普通人的接受度也将更高。”


此刻窗外竹影婆娑,啼鸟谷谷,室内铜炉生烟,茶香沁脾。只见主人神闲气静,心手自知。不懂琴的我们,亦是挪不开步了。


周雨墨
苏州琴人,弦风阁古琴艺术工作室创始人,苏州吴门琴社理事,中国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琴学先后师从苏州吴门琴家杨晴先生,叶名佩先生,黄耀良先生以及梅庵派琴家刘善教先生,广陵派琴家李家安先生,并从学于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老师,龚一老师等琴家。琴风舒畅恬逸、澹远中正、清越和雅。多年教学经验,注重基本功训练,耐心豁达,教学认真严谨,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同时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开展古琴教学,讲座,雅集,音乐会等活动。

·  上  ·  月  ·  回  ·  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