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托在掌心里的苏州韵味

曼小拗 苏州艺术志 2023-12-07



记忆中,小时候的花鸟市场是很热闹的,被奶奶牵着手从一家家铺子前走过,花叶围绕、虫鸣鸟叫,像是穿越了一片热带雨林。那些有着漂亮羽毛的、我叫不上名字的精灵们也曾频繁地出现在公园,在一个精巧的笼子里,被捧在手心,像是一枚“官印”。



后来,公园里遛鸟的人少了,甚至影视作品里也不常见这样形似“官印”的鸟笼,才知道这是“苏式鸟笼”独有的形制。底座是20.5厘米的方形,顶部略收,是沿用至今的完美黄金比,形成一个流畅的弧度。



方清华制作鸟笼已近三十年光景,1992年正式拜入苏州“南笼泰斗颜虎金门下,而早在小学时他就与鸟笼,与颜虎金结下了缘分。在黄山脚下长大的他,有着自由的灵魂,他爱在茶树下观察各种鸟类,也养过一些。自然而然的对鸟笼产生了兴趣,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学着用各种工具做些简单的鸟笼。



巧的是,颜虎金去黄山附近寻鸟就住在他家不远的地方,之后还带了个徒弟是方清华的小伙伴。彼时的方清华虽然没能正式拜师学艺,但在小伙伴的带动下,也算入了“苏式鸟笼”的门,凭借一双巧手经常为朋友做些鸟笼的配件,学技术也赚些外快。



初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做了大半年桶匠还是回去研究鸟笼了,只是基础的“直角养笼”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他了。第一次,他决定跟着朋友出远门,在苏州的花鸟市场,迈出了推销自己的第一步,也见到了许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鸟笼,世界第一次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缝隙,让他惊叹不已。



在熟识的老板那见到了更为精巧的“内圆角”、“花门花脚”,“雕刻罗汉线”等等技艺综合的鸟笼,凭借对鸟笼的热爱和不俗的天赋自己琢磨出了制作方法,一下子提高了自己的技术和收益。同样又是在这位老板的家中,他正式认识了颜虎金,走上了正轨。



鸟笼不仅仅是人类把玩的玩意儿,它首先是作为鸟类的居所而存在的,所以也是一门建筑学的艺术。除了顶部略收的黄金比例,每一处的连接、榫卯结构、扎线等等都有讲究,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那些看着小巧脆弱的鸟笼,每一个都有着至少六十斤的支撑力。



在愈来愈深入地学习研究后,方清华认识到“苏式鸟笼”是苏州技艺的集合体,绘画、书法、竹刻、镶嵌、园林建筑等等,都能灵活呈现在这一载体上。不仅如此,它也表现了苏州人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憧憬,所有美好的愿景都能被浓缩到这一方小小的“官印”上。



三十年的时光转眼即逝,方清华对“苏式鸟笼”的热忱却越来越炽热,也越来越单纯,他渴望在这只小小的鸟笼上展现自我、展现生活、展现传承。原本就淡泊的他,愈发投入到创作中,从业三十年依旧像曾经那个少年一般,腼腆、虚心地求学……



方清华

现为苏州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竹刻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市工艺美术学院。


·  上  ·  月  ·  回  ·  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