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媒关键词的温度测试

2017-02-28 钱钢 数洞社媒


「原来环球并未同此凉热

作者 | 钱 钢

编辑 | 杨开心

来源 | 尽知天下事


“热词”一词被广泛使用。什么叫“热”?鲜有标准。以人民日报为例,该报出现的所有口号,都会被称为“热词(语)”,不过这些词语的传播量彼此不同,甚至可能有数倍、数十倍差异。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MP)总结多年语象分析经验,并经大量测试,设计了一个测量人民日报语温的标准,将人民日报上语词的冷热度分为六级:沸、烫、热、暖、温、冷。 

  • 沸级:年度全文使用篇数≥2000;

  • 烫级:年度全文使用篇数≥500;

  • 热级:年度全文使用篇数≥200;

  • 暖级:年度全文使用篇数≥100;

  • 温级:年度全文使用篇数≥50;

  • 年度全文使用篇数在50以下的,为冷词。


考虑到人民日报自1946年创刊以来版面数曾数次调整,年度总篇数有变化,我们以2016年的测温篇数为基准,折算出占比率(全文使用篇数占全年总篇数的比重):

  • 沸:占比≥0.0518;

  • 烫:占比≥0.0129;

  • 热:占比≥0.0052;

  • 暖:占比≥0.0026;

  • 温:占比≥0.0013;

  • 其下为冷。


统一的占比标准,适用于长时段研究,如各历史时期相互比较。各年度词语使用篇数显示传播实况,同样是值得引用的重要数据。测试显示,2000年后的人民日报,用篇数与占比得出的语温结果差异甚小,对这个时段的研究可以直接使用篇数统计。


我们还设置了词语被标题使用的测温标准:

  • 沸:≥300;占比0.00777

  • 烫:≥100;占比0.00259

  • 热:≥20;占比0.00052

  • 暖:≥10;占比0.00026

  • 温:≥2;占比0.00005

  • 其下为冷。


下图是2016年人民日报上的主要口号:

 


2016党报口号,谁热?谁冷?

这些词语中,达到沸级的是“一带一路”(2256;括弧内数字是全年使用篇数,下同)。平均每天至少在6篇报道或文章中出现。


达到烫级的词语有:“供给侧”(1820),全语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梦”(1395),该词在2014年曾达沸级;深化改革(1388);从严治党(949);脱贫攻坚(930);“绿色发展”(840);“系列重要讲话”(821);全语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四个全面”(792);“治国理政”(778);
顶层设计(722);依法治国(529)。


热级词语是:“五位一体”(496);“反腐败”(492);“不忘初心”(465);“看齐意识”(440);“核心意识”(387);“政治规矩”(279);“道路自信”(275);“八项规定”(38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23)。“霾”,也是人民日报2016年的热级词,全年使用篇数为330。


暖级词语有:“红色基因”(163);“协商民主”(115)。


温级词语有:“维稳”(82);“把权力关进*笼子”(80),全语包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或“把权力关进笼子”;“敌对势力”(53)。


当局使用的重要政治词语,在人民日报上有可能是冷语。2016年,这样的词语是:“四项基本原则”(24);“政治体制改革”(21);“依宪治国”(12);“依宪执政”(8)。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是中共的重磅政治口号。习近平在上任之初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4年9月5日和2016年12月4日,他两次重申“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然而这两个词语的年度传播量从未达到过温级。下图显示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依宪治国or依宪执政”每个月的使用篇数:

 2016冷语,还有“妄议”。其完整语句“不许妄议”,2015年以来在网络传播中较热,但在2016年的人民日报上,仅有16篇报道或文章使用。纸媒党报和网络的语温差异现象,需专题研究。


“政治体制改革”是写入历届党代大会的政治口号,但已多年不热。其语温变化,是浅红老口号整体降温的表现之一。



浅红老口号的语温演变

中国党报上的浅红口号,是当政者话语。这些口号的传播频率,变化幅度很大。若干红极一时的词语,经历了从沸级、烫级降为热级甚至暖级、温级的演变。这些口号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民主政治”;“党内民主”;“政治文明”;“以人为本”;“政治体制改革”。


2013年底,笔者开始观察上述词语自2004年以来的词频变化。发现其中有8个词语,处于10年来最低点。“政治体制改革”处于7年来最低点。


2014年底的检索显示,除“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略有回升,其余继续下滑。“政治体制改革”降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5年继续观察。结果是:“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党内民主”、“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已跌到2004年来的最低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政治文明跌到第二位低点。


2016年底,笔者总结了从2013年到2016年4年来的情况,与2009年到2012年4年的情况相比较,看到这一组浅红口号的整体缩水:

这九个词语中,2016年词频温度最高的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达到热级。“三个代表”、“民主政治”次之,为暖级。温级词语有“政治文明”、“党内民主”、“和谐社会”。冷语是“政治体制改革”。上述词语的语温,均远离沸级与烫级。


2016年,“邓小平理论”的使用篇数为205。“一带一路”为2256。2016沸词“一带一路”的频率是“邓小平理论”的11倍。


各词语2004-2016年语温排列如下:

九个词语中曾达到沸级的是:“科学发展观”(2006年到2009年连续4年,使用篇数2344、2472、2619、2590,与2016年的“一带一路”近似);“和谐社会”(2006年,2340;2007年,2185;)。“和谐社会”在这一时期的沸级最高点(2006年的2340)与温级最低点(2015年的64)相比,后者仅为前者的2.7%。


曾连续三年为冷语的有“党内民主”(2013年到2015年)和“政治体制改革”(2014年到2016年)。这与两个词语所指称的政治运作的现实状况是一致的。

 


以政要姓名词频为参照系

语温分六个级别,各个级别设置数值分界线,这源于长期从事语象观察的经验。为使级差跨度的描述更接近传播实际,接近受众的信息接收感受,我们进行了大量测试,并引入重要的参照系。


同一份人民日报上,不同类别的常见语词皆有语温级差。其中,中央常委姓名词频具有极高参照价值


文革前的中央常委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观察文革前七年(1959-1965)在人民日报的词频总量,用“CMP温度计”测量,各常委姓名的语温如下:

  • 毛:篇数与占比均为沸;

  • 刘:篇数与占比均为烫;

  • 周:篇数与占比均为烫;

  • 朱:篇数与占比均为热;

  • 陈:篇数与占比均为冷;

  • 林:篇数为温;占比为暖;

  • 邓:篇数为暖;占比为热。


在我们的测温标准下,“一把手沸,二把手烫”的规律浮现了:1993年到1997年,江为沸,李为烫;1998年2002年,江为沸,朱为烫;2003年到2007年,胡为沸,温为烫;2008年到2012年,胡为沸,温为烫。离开此规律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2年到1986年,邓、胡、赵三人的姓名词频,篇数和占比均为烫,无人为沸。


来看2016:

  • 习:篇数5306,沸;

  • 李:篇数934,烫;

  • 张DJ:篇数318,热;

  • 俞:篇数253,热;

  • 张GL:篇数224,热;

  • 刘:篇数201,热;

  • 王:篇数119,暖。


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政治词语,能达到或接近“习”的传播温度。2016,“一带一路”是沸词(全文使用篇数2256),而同为沸词的“习”(5306)是“一带一路”的2.35倍。“李”(934)是烫词,语温相似的烫词有“脱贫攻坚”(930)。“张DJ”(318)是热词,语温接近的热词有“八项规定”(384)。“王”为暖词(119),相似的暖词是“协商民主”(115)。


范围扩大到政治局委员,姓名为热词的有刘延东(248)、栗战书(221);为暖词的有汪洋(193)、王沪宁(187)、李建国(121)、马凯(117)、刘奇葆(110)、李源潮(105)、孟建柱(103);为温词的,有孙春兰(87)、赵乐际(83)、许其亮(80)、范长龙(68)、郭金龙(65);姓名属于冷词的是韩正(48)、孙政才(38)、胡春华(32)、张春贤(27)。


政要姓名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话语。其传播与党务活动、国务活动、节庆、政治宣传等有密切关联,在党报上形成较固定的格局,且彼此间有明显级差。这一点与政治词语的传播具有共性。权力塔尖的二十多位人物,他们的姓名语温涵盖了沸、烫、热、暖、温、冷全部六个级别。


以政要姓名为参照系,我们通过大量测试,调校了“CMP温度计”,以便对人民日报上的政治话语进行有效的语温模式识别。现在,同一时期不同词语的横向语温比较,与各词语在各时段的纵向语温演变,将更完整的语象图景呈现于研究者面前。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尽知天下事

△封图来源:mt.sohu.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