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讨论 | 以光合作用为案例分析中美核心教材对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黄紫筠 陈进 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 2023-02-13

【老朋友】点击右上方分享或收藏!
【新朋友】点击上方“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订阅我们!



       2017年5月6日20:00-22:00,我们相聚在《中学生物教学》QQ群(214350192),共同探讨了王燕老师的《以光合作用为案例分析中美核心教材对生物学素养的培养》一文。此次讨论内容较多,鉴于微信篇幅有限,故压缩了很多内容。若由于编辑的疏忽造成发言遗漏或者张冠李戴也敬请谅解。

        主持人:陈进;书记员:黄紫筠。


        讨论,我们一直继续,期待您的参与~



往期讨论纪实:

第一期: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探讨

第二期: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

第三期:“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四期:课堂展示的形式与实施策略研究——解读省评优课《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五期:2010 至2014 年福建省五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纵向分析

第六期:人工浮岛在改善水体污染中的实践应用

第七期:教学实践优化记——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为例

第八期: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原文

讨论原文,以及相关中美教材的电子版都在群文件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后进行研习。


二、作者谈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和出发点

【粤】王    燕    大家晚上好!感谢小编给了这次跟大家交流的机会,教学上也一直有很多问题疑惑不解,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同行们互相解疑答惑,实属幸运。希望日后能和大家继续保持联系,共同进步!这次的这篇论文也希望大家多指点,直言不讳,十分感谢!
    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是,刚好入手了《生物:生命的动力》这套教材,于是就光合作用这节,大致比较了下两个版本教材的区别。写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尝试,在应用层面还没有涉及太多。但是后来从这篇文章出发,我又借鉴了其他内容的细节,课堂实战效果还可以,感觉在参考书里面可以长期加入这本教材。
    这篇文章主要从实验设计、核心内容教学和旁栏设计这三方面做了对比。具体内容,请大家审阅,多提意见。非常感谢!


三、编辑谈选择这篇文章的原因

【编辑】陈    进   目前,关于美国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了,但大多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实验”栏目、“科学发现”栏目、“概念教学”、“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等等。但以解刨麻雀的方式对比、分析一节内容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讨论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思路,即针对一节内容的设计,中美教材的编写思路各是怎样的?其各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和能力?我们如何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去评价二者呢?


四、如何考量国内外教材的借鉴和再加工

【闽】吴佐建    在教学中,教师会选择一套教材使用,但并不是完全按照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教学。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实际情况,选择、组织合适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同的版本的教材实际上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在使用这些资源时,首先考虑参考国内的其他版本教材(这些教材是根据我国课程标准设计的,适用性很强);其次考虑国内师范院校使用的专业教材,特别是一些中学教材中没有讲清楚的问题,可以借鉴参考;最后考虑国外教材,对于国外教材的借鉴,往往不是参考知识内容,而是参考其中的学生活动、教学思路及一些创新点,例如《生命的动力》这套教材中的“折叠卡”。当然,除教材外,其他的课程资源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粤】杨祖芳    对照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教材,我认为可以相互补充不同教材编排上的信息,毕竟某一个教材的采用文字量是有限的。寻共性找差异,在借鉴的过程中,如果是实验部分最好是教师事先先动手尝试一下,毕竟教材也是一个思路借鉴过程。教师可以挖掘不同教材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因为能力提升是互通的,且不受具体内容限制,教师可以在这个点上多思考如何运用不同教材所带来的效益。


【皖】吴汝彬    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苏教版、上交版等。基本都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基础编写的,中心思想一致,但在知识点的顺序、深度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结合本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再加工,比如人教版等版本的教材对有丝分裂间期的描述比较简单,而北师大版把G1、S、G2描述的非常详细,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适当补充。而国外的教材版本译本中很多探究式学习方式和不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等也很值得借鉴和再加工。


【滇】蒙庚阳    要借鉴国外的教材,首先要了解国外的课程标准、考试内容的难度与我国的异同点。因为不同国家的教材往往都是根据本国的课程标准来编写的,而各国考试内容的深浅也会直接影响到各国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没有参考标准,处理教材可能会有些盲目。教材编写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同阶段要求的层次不同,假若不熟悉美国各年级对生物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借鉴时可能也会发生偏差。凭经验不行,还是得系统研究,教学才游刃有余。


【编辑】雷园园    不是国外的教材一定好,要看适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这两年一致倡导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动手实验,应该就是进步的表现吧!

 

【豫】张        大家在借鉴其他版本教材的时候只在一个点上切入还是整合整节内容?如果以点切入,学生学习上如何处理?如果全面整合,那教材和进度又是如何把握?我们借鉴整合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编辑】陈        教材全面放开之后,对于“一标多本”,教师们已经不再陌生,对于高中生物学科而言,我国大陆地区有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中图版、河北少儿版。而香港地区有香港生物教材,台湾地区有台湾生物教材,美国、英国也有多个版本的生物教材,对于科学课程生物学而言,国内外的教材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教师在借鉴国内外教材时应具备以下认识和判断:(1)没有一本教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材都有缺憾美,这也为教材借鉴提供了基础;(2)应充分考虑学情、校情和其他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3)客观、公正地审视国内外教材,不应有国外的月亮一定更圆的认识;(4)灵活地处理、加工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渝】黎潇阳    借鉴国内外教材,并对其进行再加工,考量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首先,被借鉴的内容应该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不能出现“借鉴了错误教材”这种情况,其次,不管是翻译还是整合,借鉴过来并再加工的内容都应该具有科学性,不能出现“错误地借鉴了正确的教材”这种情况,所以要求借鉴人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本质有极其精准的把握;

2.适切性,借鉴到本土教材或教学时,要注意被借鉴教材的内容是否适合国情、市情、校情、学情等,如果生搬硬套,将绝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怎么评判是否合适呢?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层级目标是否达成”辅助借鉴人摘选借鉴内容;

3.时效性,教材的更新换代应紧跟生物时代的快速步伐,应借鉴被权威论证的新知识、新科技、新方法来革新旧教材、创办新教材或优化教学,墨守成规的教学和教学内容都是不利于培养社会“新人”


【皖】吴志强    还有一个内容不能忽略,那就是知识的递进性。前后教材的联系。之前我就一直在找美国这套教材的上下年级的衔接教材。


【吉】姜万录    把国外教材中找出与国内教材比较研究,从中找出两者的差异,尤其是体现学生素养内容和方法,才更有借鉴意义。


【皖】吴汝彬    以课标和大纲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利用各种版本的教材确实需要一线老师下一番功夫。

 

【豫】杨德雷    应用角度,那个小折纸作为课堂自学导入,很有创意。迷你实验《色素分离》,<模型构建>穿插到课堂教学中,相当于色素提取分离实验分割开,分布在一节课中,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实际操作出发,大多学校也能实施,人教版那个实验,好多学校是开展不了的。


【川】申定健    1.中美主流教材是依据各自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不同的课程标准有不同课程要求。在教材处理和加工时,应该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予以考量,依据课程标准适当取舍教育教学内容,目的提高教学实效。2.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呈现的侧重点就不一同,相同教学内容因教学目的不同呈现方式也有差异。故教材加工和借鉴还需考量教学目的和方式。3.中美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美国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而我国课堂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讲授等传统模式为主,则教材内容的安排也要为适应教学主导模式服务。借鉴和参考需考量教学模式的需要。4.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会因课时的安排差异进行适当取舍,课时充足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课时紧张下多数会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总之,教材在教学中的借鉴和加工应符合学生实际,以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和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皖】吴志强    主动探究,和美国倡导的动手还是有一定差距。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更多的高中生少有用实验动手去探究。不同教材,可以带给老师很多灵感。


【豫】张        我觉的借鉴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借鉴整合要适度,引入丰富的材料和新的方式固然好,但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构建能力还有局限性。是不是在一些具体的整合课例上做些研究。


【粤】陈云妹    将多种不同版本的中外教材来慢慢阅读,备课时适时适量地借鉴和整合,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滇】张景红    老师也需要不断开阔视野,国外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很好的资源!有时觉得老师才是最该学习的。现在高三的语文老师用晚自习时间在给学生放朗读者,我感觉是有情怀的老师才做的,可能这才是毕业前真正留给学生的也是真正带走的。


【吉】姜万录    中外教材对比研究有很多方面,不单纯是方法,还有思维训练等。


【皖】吴志强    我是很喜欢对比不同教材的,从中能发现不同编写的不同想法,极为有趣。之前,将国内的几套教材中的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对比,就是我比较满意的作品。


【豫】张        我觉得重点是:对比,借鉴以后能不能更合理的提出个教学方案,或者教学设计。更进一步是如何对接生物教学。


【皖】吴志强    美国的这套教材主体内容都是知识的直白描述。


【滇】邢艳兰    美国教材具有开放性,我们教材重理性。


【吉】姜万录    国外教材更符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


【湘】佘巧玲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自律的学习者。国外教材中关键词、基于培养建构模型、理性思维生物学素养的活动,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编辑】刘亮岐    也就说教材是死的,教师的魅力和水平就体现在教学的处理上。所以,现在的教师很辛苦,不再是读读教材讲讲习题就能应付了。


【吉】姜万录    教学中教材的处理,素材选取,问题的设置,方法采用都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


【粤】王    燕    现在的教案应该也是多设置灵活模块,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不同版本,看上次的讨论讲教案优化的,很有启发,教学在教案多次优化的过程中递进。


【辽】魏凤国    我个人觉得美国教材最大的启示在于尽最大可能,尽最大限度启发学生的智慧!开发其创造力!我是第一次看到美国教材,这使我突然理解为什么美国的诺贝尔奖那么多!教师不禁锢学生的思维!


【苏】肖    逸    美国教材注重边动手边学习,我国学生课堂主要听和写,动手少,除了专门的实验课,开发一些随堂迷你实验吧。


五、文章有哪些亮点,是否可以在教学中借鉴

【辽】魏凤国    文章主题很好,吸引人。


【闽】吴佐建    教材方面的研究,往往落点在教学。虽然,王燕老师比较的是教材中的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旁栏等,但都是从教学的角度切入。这样的文章实用性强,可给人以反思的空间。


【粤】杨祖芳    摘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正文结构清晰,内容新颖,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作者通过两个版本教材的比对,找出光合作用这一部分在实验设置、核心内容和编排环节的异同,让教师在这一块处理上使有一个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可以比较娴熟得应对这一重难点内容。读后,有一种想参考作者王燕老师的做法,去尝试对比教材不同内容的处理手法,感谢作者提供这么好的研究思路。王老师在文中通过对比学习,运用图表方式呈现,非常清晰,融入大量个人思考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受启发。


【鄂】田瑞娟    1.能将人教版的某节内容与不同的教材做细致的比较,找到各自的优缺点,用于教学实践,非常难得,非常值得我学习!2.内容进行分类比较,设计的图表、概念图很清晰。


【豫】杨德雷    教材整合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不同国度的思维差异,编写教材的课标出发点不同,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多新的思路。课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保证科学性的情况下,符合学情即可,从做中学,从不同教材设计的活动中,寻找个合适的素材,寻找突破重难点的不同途径,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也可以照顾个别学生。


【湘】佘巧玲    1.全文观点清晰。从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插图设置三个角度比较:直观、具体。2.实验设置的比较非常出彩。但没有从操作层面上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


【粤】刘付香    优点:通过表格和图片比较两本教材的不同之处,思路清晰。


【皖】吴汝彬    亮点及借鉴:1.王老师的论文写的很棒,从文章的立意、布局到内容的过度、衔接等方面都精心酝酿,亮点可见一斑。2.选题新颖,构思巧妙,内容联系实践具说服力。通过阅读很受启发,个人认为作为一线老师,熟知国内外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很有必要,结合本地区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合理引用和加工其他教材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3.文章结构工整,从引言到结语,透过正文严谨的思维清晰地把文章的主旨呈现在读者面前。4.表格式比较使读者一目了然,既强调整体的对比又突出细节上的差异。


【皖】吴志强    在对比中思考,在借鉴中整合。于陈旧中出新,再创实践高度!


【滇】蒙庚阳    王老师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教材的优缺点,教学时可以弥补当前自己所使用教材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发挥出"教师"这一本身就具备独特优势的教学资源。王老师备课拓展到了国外的教材,这是我最值得我去学习的。


【吉】姜万录    文章体现出实验特色,栏目设置,科学史安排,概念图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体现作者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得出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意义,很有启发。


【渝】黎潇阳    本文可借鉴亮点:1.写作模式可以借鉴,从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旁栏内容三大板块的对比为支架,对中美两种教材的光合作用一节进行详细地对比,挖掘了两者的联系与差异,又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对学情和教材的联系有较深入地剖析,文末又给出教学操作建议,写其它课例可以本文为借鉴再加以创新。2.写作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一线教学的补充材料,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以延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习进阶目标的达成,跨好教育的每一步。


【豫】杨德雷    迷你实验、模型构建,一个疑惑?很简单的原子去向,我们教学中用箭头标注就表达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构建模型,构建模型和我们上课用箭头标注,或者直接提问,优缺点在哪里?直观形象是一方面,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什么?请各位前辈赐教。


【编辑】陈    进    “迷你实验”是美国教材的重点栏目,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家庭完成,其特点就是小而精。它分为很多目标类型:实验、构建模型、应用概念、制作表格、对比,等等。“分离色素”的目标类型是实验,“用同位素来研究光合作用”的目标类型是构建模型。这里作者需要更多地展示实验的具体内容。


【豫】杨德雷    按各位前辈的说法,画在思维之后,回答问题也在思维之后,中国讲究含蓄,西方侧重表达、动手展示,模型构建也是一种思维的表达方式,对比教材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从中西方文化传统差异的角度,相互借鉴下。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从文化差异方面,也可相互借鉴,以提高我们学生国际竞争力,弥补下我们学生的弱势?


【豫】张    阳    我学习到的事:我们可以向书籍借鉴,也可以关注生活实际,从身边的事例出发,去开展教学。去血糖平衡的调节,我们如果从医院获取了相关的资料(去病症的诊断,检测,治疗,发病机理等),教学开展起来是不是更水到渠成。


【川】申定健    1.本文把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与我国人教版生物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将《生物:生命的动力》带入读者视野,让读者认识和了解美国高中教材,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功效,阅读价值较高。2.作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旁栏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图表,并对两教材的优缺点和生物素养培养进行对比分析,内容翔实。3.在大力提倡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美国教材相关内容安排值得教学借鉴,可以为探究提供内容素材,尤其是作者提出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教学,值得教学借鉴,实用性较高。


六、文章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辽】魏凤国    1.关键词与文章主体不符。

2.相关实验对比中,没有说明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两种做法的效果,只是简单陈述,读者不知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要这样做。

3.美国教材构建模型旨在要全体学生参与,重视感性经验,由抽象到具体,符合科学发现规律,也容易理解。

4.美国教材对于实验的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更加开发,不禁锢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5.内容上更重视机理,尊重知识的客观性。

6.旁栏对比前的一段,一头雾水,具体做法需明示,列举实例。

7.旁栏对比可以更简洁,没有必要有一个大表格,对比在其神,不在其形。

8.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教学建议?

9.本文旨在给教材编写人员带来有价值的可以参考的东西;给教师在利用本土教材如何落实生物学素养带来可以参考的东西。

10.建议:作者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对文章进行修改。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粤】杨祖芳    文章需要改进的地方:作者信息可以提供得更祥细一点,比如预留电话等信息,方便编辑直接联系作者。会前我动用了我所有人脉才找到联系方式,正准备拨打时,作者及时在Q群出现了。


【湘】佘巧玲    缺点:1.比较中没有以生物学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展开。有点不对题。建议关注美国教材中理性思维、构建模型实验设置,适当加些自己教学时的处理感受。2.题目可用主副标题表示。3.前言几乎是摘要的重复。


【粤】刘付香    不足:文章只进行了大量的比较,未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内容上略显单薄,且未对教学提出具体的建议。


【闽】吴佐建    个人感觉文章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论文的标题是“以光合作用为案例分析中美核心教材对生物学素养的培养”,文章内容的核心却是放在对教材中的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旁栏等的比较上,而且分析方面主要分析教材中的学生能力培养问题。那能力培养是否等同于生物学素养培养?“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旁栏”与生物学素养培养之间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应该在论文中界定清楚。(建议:这里的生物学素养是指什么?如果是现行课标中的“生物科学素养”,那是否还应参照概念进行其他方面的分析。)

②“以小见大”和“以偏概全”可能只有一线之差。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仅依靠一节“光合作用”实现。因此,在文中提到的教材比较问题,个人认为结论可能较为片面。例如,文中提到“美国中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应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其实人教版教材中也有不少搜集资料的活动(只不过是在其他章节),因此不能就此认为国内教材不重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又如,旁栏方面,人教版在其他章节中也有“学科交叉”、“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栏目,不能简单得出“美国教材的旁栏形式更多样”的结论。建议强调结论的范围或进行适当的说明。

③对比国内与国外教材,是否需要考虑各国的学情?文中提到的美国教材内容难度较深及与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综合较多的问题,是否考虑是分析教材出现差异的原因。建议可以从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不同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④表1最后一栏“培养生物素养”建议修改为“能力要求”或“能力目标”。表2的对比性不强,建议重新设计表格以突出“比较”。


【皖】吴汝彬   不足之处,以下是个人拙见:

1.摘要中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使用第三人称;且摘要中的语句和前言部分雷同,给人以重复之感;关键词应该用分号隔开。

2.应该把美国版的“尼尔实验”和人教版的“鲁宾和卡门实验”作比较更好:一方面突出“尼尔实验”的模型构建,另一方面显现出“鲁宾和卡门实验”的对照性原则。

3.“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应把美国版的科学发现(P.453)”卡尔文循环“也加入对比更能突出差异。

4.表2的表头部分第一格不应空白,应加入“版本“;参考文献[1]的最后应注明引用的具体页码或范围。

 

【鄂】田瑞娟    1.文章第一段感觉写的像摘要,本段最后一句可删去;

2.图1的标题是“实验设置对比”,那不如将本小节的标题修改为“实验设置对比”;

3.文中出现了几次“我们”,应删去;

4.表1中分号和句号的使用不是很恰当;

5.关于2.1中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并未对两种教材中的处理作出评价,是否可以适当的给出评价;

6.“3.旁栏对比”是否改为“旁栏设置对比”更好;

7.表2可以重新设计;

8.旁栏类别中人教版的“本章小结”,是否可归在这一类?

9.结语部分是否可以分两段来写会更清晰:第一段综合分析对比中美教材的优缺点,第二段写对比优缺点之后,如何用于指导实际教学。


【滇】蒙庚阳    文章结论部分还是不够明确。该借鉴什么,如何借鉴,作者的观点比较模糊。


【川】申定健    1.摘要:删除“本文通过”一词,将“人教版生物教材”与“美国主流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交换位置,改为:对人教版生物教材与美国主流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光和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从核心内容、实验设置、旁栏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本教材呈现内容的差异,为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2.关键词建议改为:光合作用;中美教材;生物学素养

3.正文第一段引言部分:将“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改为“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将最后一句放在“……内容的对比,从核心内容、实验设置和旁栏三个方面分析中美主流教材对生物学素养培养的差异,为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4.正文标题“1.相关实验对比”建议改为“1 教材实验设置对比”,其下的图1还应在图中标注出“人教版教材(左侧),美国教材(右侧)”;表1“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实验对比”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和一致性,例如每一格内文末如果要加“。”号就统一加,不加就统一不加;建议把表1的第一横格内容删除,与表1标题重复。

5.正文部分:建议把“2 核心内容对比”标题改为:教材核心内容对比,并将此部分内容放在“1 相关实验对比”之前。教材应从“核心内容”开始,逐渐延伸至实验和旁栏的设置。

6.“2.1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2.2 关于光反应和暗反应”小标题中的“关于”建议删除。正文2.2下原文“……,而这一知识点的考察在2014年高考题中也有涉及,……”这句话有别字和说明不清的问题,建议改为:而这一知识点在2014高考×× 卷×题中进行考查。原文“而美国教材从电子传递链入手,……”建议改为:美国教材则从电子传递入手。将原文“……,最终形成NADPH的过程。”后的“。”改为“,”。将原文“……。美国教材对于光反应的原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改为“……阐述更加详细”。原文“……如CO2和C5反应生成不稳定的六碳化合物,再迅速分解成2个C3。”建议改为:如CO2和五碳化合物(C5)反应生成不稳定的六碳化合物(C6),再迅速分解成2个三碳化合物(C3)。

7.原小标题“3 旁栏对比”建议改为:3 教材旁栏设置对比;其下原文“美国教材与人教版……”改为:中美教材……;其下“表2 两种教材版本的旁栏对比”标题改为:中美教材旁栏设置对比;表2每一格内容标点使用仍按表1修改意见修改;原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查阅资料的习惯上面似乎更胜一筹。”建议把“似乎”一词删除,用词不当。
8.原文“4.结论”建议改为“结论与建议”,其下内容建议分成两段,在“……,但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具体环节方面还有待改进。”处另起一行分段,前段是“结论”,后段是“建议”。
9.原文中的语言需要大量精炼,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并注意语序结构。如原文“通过对比光合作用过程的处理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建议精炼为:……,可见……;再如原文“2.1 ……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很多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并且逐渐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再到产物,符合……”建议改为:按照发现历程介绍科学家的相关实验,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和产物的过程逐渐揭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符合……。像这样需要调整语序的文字还有很多,建议作者通篇精炼和调整。
10.原文参考文献在每一篇参考文献后加“.”状句号。

经过讨论活动,建议作者在投稿之前先按照《中学生物教学》征稿细则要求对原文初稿进行细致打磨,可以采用“冷处理”方式进行,也就是刚写好的论文,先放几天时间,再进行审视和阅读,像这样会发现新的问题,再行修改。还可以将修改稿交由其他人(内行)帮助审核和修改,根据修改意见再次校稿。投稿前如有三次及以上的打磨,相信文章会增色不少,同时中稿率也就提升了。


【渝】黎潇阳  补充一点,图1除了申老师建议的标注“人教版教材(左侧),美国教材(右侧)”,建议再美化一下排版。


七、编辑谈文章的亮点、不足和修改建议

【编辑】雷园园

    陈编准备了“光合作用”美版和人教版的教材节选,非常用心。先抛开文章不谈,说说两版教材的差异:
    美版教材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和对形成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解释,着重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格,值得我们借鉴。
    国内教材突出结果和结论,简化处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过程机理的阐发、解释存在不足。学生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依靠记忆,应当改进。
    ——孙仲平,唐晓燕.中外高中生物教材资源选择与编制的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10(3):51-55.
    看了两版教材“光合作用”一节,非常认同孙仲平老师的观点,确实两版教材给我最大的感受。可想想我看美版教材时的艰难(查阅大学《植物生理》,仍然有些懵懂),就真的怀疑美国的中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我国的教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应该是最符合我国国情、学情的,当社会发展,学生发展,我们的课程专家也在修订新的课程标准,修订新的教材,寻找新的高考之路,我认为这就是进步。不要完全肯定国外教材好,我们的教材不好,我们要做的就是借鉴国外教材的长处,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

   对文章的看法:1.作者从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旁栏设置几个方面比较了中美教材的差异,比较全面,论述也十分详细。但对于没有看过两种教材相关内容的读者来说,稍显凌乱,缺乏条理性。人教版教材大家都很熟悉,是否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稍加描述美版教材的主要内容、编排体系等,使读者做到心中有数,更容易认可作者的论述。2.我们进行中外教材的对比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因此,我认为本文的落脚点应该是“教学建议”:国外教材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有哪些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可以略去?作者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对比”以及文末的结论部分略有提及,但太单薄,建议在“结论”部分之后增加一部分“教学建议”。3.文章的“结论”部分,应该写明两版教材的比较结果,它们在发展学生生物学素养上各自有哪些优势。其实这个结论就是摘要应该写的内容,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摘要,只写比较了哪些方面,没有说出比较的结果。4.摘要中说了“从实验设置、核心内容、插图、旁栏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但文中只有实验设置、核心内容和旁栏三个方面的比较,应修改统一。5.图1中美版实验的名称不准确,修改。写作时要注意引用内容的准确性。6.参考文献的格式要修改规范。


【编辑】雷利平

一、亮点
1.作者对比研究了美国的主流理科生物学教材,并提出了一些我们需要借鉴或学习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从实验和核心内容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大的条理相对比较清楚。
2.文章结构较完整,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强调本刊今年的所有来稿必须有摘要和关键词)。

二、缺点

(一)内容方面

1.对比不准确或者说对比没有分析到位,即对比不深刻,浮于表面,如文章第一部分表1中的对比,“优点”一列的对比并不是优点,而是内容,也没有突出主要的优点。其他的见原稿批注。

2.本文第一部分缺乏启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对比比较浅,也没有从对比中提炼出更深刻的教学启示。

3.文字表述欠缺,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再次强调表中每一栏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下面各仅举一例说明:

①表述:

“考察”(别字先不说)能在高考题中涉及吗?

②标点:

4.文章不够严谨,如上面的表1中,关于美国教材的缺点“实验结果是记录气泡数,可操作性低,人为误差大”此缺点做过实验没,证明过没,或者有人证明过没,不能根据自己的推测就想当然的说,要有事实证据

    再如图1:

    图不准确,与后文也不一致;一定要尊重事实,要严谨,即使我们教学中长做的是这一个实验,但是既然分析教材,就要如实反映教材。

    还有多处不再一一赘述,在原文中有批注,后面会上传到群共享。

5. 结论部分只是简单的总结了两个版本教材的优点及简单的教学建议,深度不够。

(二)格式与规范性方面

1.摘要、关键词不规范。

①摘要:本文摘要写作基本符合规范,但是注意:须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②建议增加一个关键词,并注意关键词用分号分隔。

2.参考文献不规范,规范的如下:

注意:①参考书籍要写页码,参考期刊要写期数,注意上面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②在文中未标注。

三、修改建议
1.规范摘要写作。
2.正文方面:①添加第四部分“教学启示”,即对比完两本教材以后要有“教学启示”或教学建议,不能只有对比,这样文章肯定没有深度,也没有意义,因为任何一个人拿到两本教材都能看到这些差异。所以,对比的关键是它的意义,即能从中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本文第一部分缺乏启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对比比较浅,也没有从对比中提炼出更深刻的教学启示。建议启示单独作为一部分展开论述。
②修改文中表述不严谨之处。
③修改标点符号。
④在正文相应位置标注参考文献。
3.其他按照上述缺点修改。

 

【编辑】刘亮岐

  主要从论文写作方面对文章进行点评。

1.亮点

(1)文章对我国和美国两个版本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的点很清楚,所以最终文章的呈现比较条理,这一点值得学习,学习如何在大的论题下面找到适合的点进行展开。
(2)作者在对比分析时适当地使用了表格,而且表格的设计基本合理。
(3)文章不仅有对比分析,还有对教材优缺点的阐述,更有相关教学建议,比较充实。
(4)文章完整性比较好,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标题分级)、总结、参考文献一应俱全,而且也有详细的联系方式(为保护作者隐私在pdf版中删除)。
2.不足和修改意见
(1)题目。太长,可以将“光合作用”等字眼以副标题呈现;“对生物学素养的培养”不妥。是否可以改为“分析中美核心教材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
(2)摘要。依旧出现了“本文”,同时不够精炼,如“找出两本教材在处理这一节内容上的差异”比较多余,摘要撰写要规范,要简洁。
(3)引言。内容和语句与摘要重复,这是大忌,引言应该更具体的介绍文章,例如,摘要中说对比两本教材,那么引言中应说怎么对比的。
(4)正文。首先,作者以实验、核心内容和旁栏顺序对两版教材进行对比,这个顺序是否合适?三者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是递进?总分?分总?……其次,每一部分都有两版教材的情况介绍及作者的观点,但是在文字呈现有时边介绍情况边评价,有时介绍完情况后评价,是否应该有更清晰的形式。再次,表2的设置和设计需要斟酌,是需要完整呈现所有栏目还是比较主要、新颖或有明显差别的栏目,这样一个大表难以突出表现某些内容。
(5)结论。本部分先总结了两版教材的特点,然后提出教学建议,中规中矩,缺乏新意。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认为因素,怎么在最终回扣到标题“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这一部分应该点明。
(6)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应参照“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群文件中搜索“参考文献”可以找到)。
(7)文字图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仔细修改润色。例如,美国教材在文中出现两种写法“《生物—生命的动力》” 和“《生物:生命的动力》”,应统一;后文对两版教材简称为“人教版”和“美国教材”,但是没有在教材名称第一次出现时注释,不规范,应该“我国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引言中有两个“本文……”;表1第一行多余,应作为表题;表中句末不加句号;图2应像图1一样有图题;等等。
因个人工作生活原因,以上意见在书写时较为仓促,如有不妥之处还请王燕老师和各位热衷教研写作的老师见谅。


【编辑】李佳琪 
    文章非常细致的分析了中美两个主流版本教材在“光合作用”这一节的差异,客观的给出评价,并在最后给出教学建议,在结构上非常完整。
建议:
1.摘要中不应出现“本文”等字样。
2.文章题目可修改为“分析中美教材对生物学素养的培养——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文章重点应为两个版本教材中有关生物学素养培养的内容,因此不需要对所有内容进行对比。
3.文章中的部分内容,要求阅读的老师要提前熟悉两个教材的内容,若能做到不需看美国教材也能清晰理解则更佳(必要时可以图片形式附上美版教材部分内容),例如文章第一部分中提到的迷你试验“分离色素”与人教版教材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质上相同,就可以表格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再来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比单纯的文字对比更为直观。
4.文章第三部分“旁栏对比”中作者设计了一个很大的表格,对比列出了两个版本教材旁栏的名称、位置、内容、特点等(人教版仍缺少“资料分析”“同位素标记法”两部分),但对比性不太强。建议改为两个表格对比旁栏设计的异同,将相同、相近的内容放在一个表格中对比优缺点,将各版本特有内容整理出来分析设计意图。
5.科学史是培养生物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人教版教材中有完整的科学史的介绍,若能利用好这部分内容,十分有利于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美版教材中缺失了这一大部分内容,文章中对这一部分有提到但分析不够深入。
6.本文是以教材模块划分,本人认为可以如下思路进行构思:先分析两个版本教材设计的内在逻辑、侧重点、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于学生生物学素养培养的益处与弊端;再根据内容来进行划分,选取重要比对内容,分析两个版本教材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对培养生物学素养的影响;综合分析多个重点内容后,结合中学学生的学情,给出教学建议。


【编辑】陈进
(1)论文的要素齐全,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和要求。那么,既然写出了上述要素,就一定要写的规范,符合各自的写作要求,这对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引起重视。
(2)希望作者在写作时能更严谨一些,例如,美国教材本节名称是“光与光合作用”,人教版教材本节名称是“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而作者却都写成了“光和光合作用”;类似问题还存在于实验名称上,美国教材的两个迷你实验分别是“分离色素”和“用同位素来研究光合作用”,人教版教材的实验或探究名称分别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迷你实验”是美国教材的重点栏目,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家庭完成,其特点就是小而精。它分为很多目标类型:实验、构建模型、应用概念、制作表格、对比,等等。“分离色素”的目标类型是实验,“用同位素来研究光合作用”的目标类型是构建模型。这里作者需要更多地展示实验的具体内容。
(4)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作者需要描述的更细致、更详细,什么时间哪些科学家通过什么实验获得了什么结论,写清楚这些科学研究过程,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能让人信服了。
(5)关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内容,作者需要增加证据链,或者以文字,或者辅以图示,清晰地展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编写主线、教学主线,尽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6)对于中美教材栏目的比较,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作者可以选择一些特色栏目进行重点解读,介绍清楚栏目涉及的内容、特点或优点即可,例如,人教版教材的“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学科交叉”等栏目,美国教材的“折叠式学习卡”“本节预览”“科学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等栏目。

(7)对于写作框架,我的建议是:

1中美教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比较

 1.1核心内容的比较

 1.2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比较

 1.3特色栏目的比较

2中美教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特点分析

 2.1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2.2美国教材的特点

3对教材借鉴与再加工的启示或建议
(8)作者写好文章后,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对于读者来说,若抛开两本教材,还能读懂这篇文章吗?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吗?作者的结论经得起推敲吗?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论点吗?我的观点是,这篇文章并没有抓住中美教材的核心内容,看似字数很多,但都是作者的自说自话。
(9)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这足以说明图示的重要性。两本教材中都有比较丰富的图示,希望作者能根据需要,恰当地使用图示来进行描述,一方面可以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不建议文中出现大幅表格,大幅表格给排版造成困难,又会占用很多版面,毕竟版面的资源是很有限的。


八、自由谈

【沪】严黎炜    1.美国教材百花齐放,所以,他们的教材并不统一,所以请谨慎使用,类似主流教材的说法。因为他们就没有什么主流教材,顶多说使用比较多的教材,他们每个州,每个学区都不统一,甚至一个学校还很多种教材。2.分析教材必须从大环境看,否则会只见树木不见林。比较森林中的小草和高原沙漠小草,两者作用必然不同。所以,需要跳出教材看教材,它们为什么不同,实际上是选拔人的方式不同。这个需要去实地了解会更有收获,不过,这个有难度,或者见解查查更多文献,最后来一段总结,无论哪里的教材,能够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变化就是好教材……类似这样的理论提升,就更佳。


【川】申定健    刚安全到家了。首先感谢@编辑-陈进 帮我个人发的信息,谢谢!现在准备爬楼学习学习,参与活动自己也可以进步。多参与,也有很大进步的。


【鄂】田瑞娟    我有个疑惑,就是这一版是翻译过来的,没见过原版,不知翻译的是否正确,如何拿来用?


【粤】王    燕    还在细细读大家的修改意见,感谢大家手把手的教我,第一次投稿,问题多多,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多多。为各位编辑和老师们的专业精神打动。感谢


【苏】肖    逸    感谢中学生物教学给我们这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粤】杨祖芳   我再重新温习一下今晚大家的发言!感谢深情的主持人!@编辑-陈进 感谢大家观点的碰撞!


【沪】严黎炜    前人的智慧也需要参考。然后加上自己的就更佳


【编辑】刘亮岐    对,教材的设置需要考虑得因素很多,刚我也说了,不是国外的月亮一定圆,人家娃从小喜欢那样的方式获得知识,最后考查方式也有区别,拿来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情,慎重。


【滇】蒙庚阳    原来说的时效性问题,黎老师说“教材的更新换代应紧跟生物时代的快速步伐,应借鉴被权威论证的新知识、新科技、新方法来革新旧教材、创办新教材或优化教学,墨守成规的教学和教学内容都是不利于培养社会“新人。”
理论上没错,但是我国现用的人教版教材是2004年审查通过的,已经用了13年了,要跟上时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需要老师补充新知识,积极发挥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加之教材传递的知识主要是基础的理论知识,最新的研究一般不太适合编入教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考验,且符合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考虑编入教材。这点与大家教材编写可能差别很大吧?


【渝】黎潇阳    蒙老师,借鉴国内外教材要注意时效性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教材的编写审核及发表与生物科学学界某些经证明的论点相比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且随着教材的使用周期的不同,会发现延时性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编写或改进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更新陈旧的、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旧教材内容,而将被证明是正确的、完善的、前沿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发现加入进教材。

的确,教材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但让学生学习部分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知识,是否有违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衷呢?


【川】申定健    借鉴的目的是提高教学实效,但得从实情出发,还是借用邓小平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皖】吴汝彬    写作多是来自教学中的实践,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亦或一个问题……本身写作就是成长,提高的过程。中了最好,不中继续努力,一直在路上的我会一直乐此不彼的写下去……


【滇】蒙庚阳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讨论,也为了能在群里听到更多教师的新观点,我前几天也在昆明教研群与文山教研群发了微信讨论的链接,并附言“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参与本周六的讨论,表面上是论文写作的讨论,实质上是教法的探讨,通过相互交流,对自己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帮助”。目的就是让更多教师受益。发这个链接都是因为前几周给几位硕士生修改论文时,才突然发现幸亏自己曾经参与周末写作的讨论,经历过就是不一样!


【粤】杨祖芳    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经历过,当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累,但是这样的积累和迁移能力,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就体会出优势了。


【苏】肖    逸    第一次参加周末讨论,收获很多。希望能看到本次讨论的最终修改意见,期待文章整容后的新面貌。


【陕】李    季    我们的教材到底为了应试,还是育人?如果是育人,那就不能统一标准,因为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不统一标准,那如何选拔有用之才?我觉得美国教材在这方面想的比咱们多,咱们虽然有孔子在,但事实上还是落后了。


【滇】蒙庚阳    美国的考试内容与我国的考试内容两国对教材的依赖性有很大的差别。


【川】申定健    对于中学教材,研究的学科一般性规律和基础认识,让中学生学会基本的生物学规律和原理,不宜将过深的尖端的前沿知识纳入教材。相对中学教材而言,时效性在当代大学教材或科普读物可以有更好的体现。


【粤】彭成圆    不论是美版教材还是老师的讨论稿,都出现了氧放射性的错误,可以修改一下。


【沪】严黎炜    人家人少,大学多。有些问题,不是教材本身问题,而是什么教法的问题。

 

【闽】谢仁荣    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死的甚至是一两百年前的认识,如果只是教学生做题。教材不可能没问题,人类的认知只是阶段性的。


【粤】彭成圆    大家都总结非常好,学习到很多东西,谢谢。


【川】申定健    我突然记起去年的一个新闻事件:英国一中学高薪聘请中国的教师去给英国学生上课,将中国教学模式“引入”国内进行对比观察研究分析。上课的中国教师第一感受就是英国学生不如中国学生受教,而英国学生是不太“适应”中国模式课堂,学习“吃力”,但英国当地教育部门就想通过此种方式对他们的教学和学生进行改进,实施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新闻事例,至少能够说明教材处理要为教学实际服务。相信借鉴也应该值得考量和深思。各位的意见如何?

 

【滇】蒙庚阳    你对比教材十几年来的变化,就明白其实已经好了很多。题型也可以开发能力,不能完全否定优秀的题目对学生能力的开发,也不能全部否定能力开发一定飞得全部要动手实验……


【陕】李    季    蒙老师说的对,我们也不能太吹毛求疵,毕竟改革不是一下子就能完美的,我们要相信教育界的同仁,总有一天能弄出来更好的教材。


【豫】张    阳    我们不能一味地反对传统教学,他有优点。新的教学理念要接受,要实践。


【滇】蒙庚阳    各国对自己国家人才的培养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较研究越来越国际化。


【陕】蒋    立    我咋觉得课改就像时装,流行来流行去,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之间打转转,很难说有个万能的长青的课堂教学法万古流行下去。


【属】张晓燕    无论如何,还是要坚守自己的立场,教改是大趋势。重过程重学法才是硬道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九、结束语

【编辑】陈    进   今晚,我们遇见了老朋友,又迎来了新面孔,感谢大家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厚爱和支持。长路漫漫,课标、教材、高考都将随之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学习的态度和追求,希望《中学生物教学》能一直陪伴在您的左右,与您一起成长、壮大。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付出和奉献,我们也热烈期盼更多老师参与这一活动,夜已深,大家:晚安,好梦!




重磅活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研讨会

关于厦门课标研讨会的几点说明





近期活动:

“2017生物教研成果评比与论文点评”活动

“2017中学生物教学微课视频专辑征集”活动

稿件过审秘籍:

别人的稿件屡屡中的,你的稿件为啥却频频被拒?猛戳这里看看秘籍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订阅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