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的生物制造会被卡脖子么?

芳博士 芳博士 2023-09-29

2023年30篇(共380篇)原创文章

昨天文章《在生物制造领域,特朗普没做,而拜登做了的事》中,提及:
白宫公布的《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
在生物技术先进性上,老美大张旗鼓地开疆拓土。
我们是曲线救国,还是狭路相逢?

1

紧跟,并弯道超车

我在这篇文章《我国有望弯道超车的赛道:新能源&合成生物》中提到:
生物制造领域,是我国有机会弯道超车的赛道。
中美之间的差距,不像化学合成领域那么大。
并且,我们的追赶速度,也不容小觑。
目标是:突破美国石油化工体系的供应链封锁,绕过高耸的技术壁垒,在生物制造领域拥有话语权,并参与制定游戏规则(技术标准)。

2

我国的生物制造会被卡脖子么?

在2021年1月15日,拜登任命兰德博士为主席科学顾问时所发送的电子邮件中,明确表示: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ynthetic biology, new technologies are emerging in increasingly rapid cycles that promise to transform our lives. Each arrives with a distinct set of promises and challenges—and each carries the capacity to dramatically impact job creation, equ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Other countries—especially China—are making unprecedented investments and doing everything in their power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new industries andeclipse Americ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Our future depends on our ability to keep pace with our competitors in the fields that will define the economy of tomorrow.”
(从人工智能到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周期出现,有望改变我们的生活。每一个都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承诺和挑战;每一个都具有极大影响就业创造、公平和国家安全的能力。
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并竭尽全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并让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黯然失色。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在决定未来经济的领域与竞争对手保持同步的能力。)
坦白讲,我们的快速进步和产业应用让美国感到紧张。
美国把我们当作竞争对手,也是确定的。
但远远没到美国要“卡”我们脖子的地步——
因为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价值,暂时没有那么大。

3

美国合成生物股票大跌是没竞争力了么?

美国生物制造领域的股票大跌,是因为公司的经营业绩不达资本的预期。
市梦率再美好,也还是要经受市盈率的检验。
下图:
左侧是Amyris(最高市值509美金,最低市值0.99美金);
右侧是Ginkgo(最高市值15.864美金,最低市值1.165美金)。

但这些企业即便股价低迷,依然砸了大量的钱投入研发,以维持他们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比如,Amyris在2022年营收为2.7亿美金(18.56亿人民币),研发费用为1.11亿美金(7.64亿人民币)——研发费用率41.11%
比如,Ginkgo在2022年营收为4.78亿美金(32.87亿人民币),研发费用为10.53亿美金(72.40亿人民币)——研发费用率220.29%
生物制造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那真是“视金钱如粪土”。

4

我国企业如何提升科技水平呢?

尽管国内风险投资这些年转向硬科技,但国内少有企业敢疯狂地砸钱搞研发。
美股11275企业中,有831家的研发费用率超过40%,占比7.37%。
而A股的5166家企业,只有15家研发费用率超过40%,占比0.3%。

国内的资本,在科技研究方面,既没耐心,也怕风险。
而在不计回报的公共教育支出下,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和转化效果并不好。
对知识产权估值过低,科研院所的资产评估过不去——
宁愿卖不出去,也不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对知识产权估值高,企业又负担不起——
毕竟从科学到技术到工程到商业化,需要较长时间和失败风险,企业很难覆盖成本。
因此,企业的研发投入都集中在能较快见到经营效益的应用侧。
也进一步导致了应用侧产品的供给过剩,不得不陷入价格战:
国内合成生物现状:高价值产品同质化竞争》。
正如昨晚文章的末尾说:
如果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哪怕道路艰难,也有赶超机会。
但如果我们把资源全部投在的应用侧,哪怕效益立竿见影——
终会因为下游增长迅速,抢夺海外市场,而被技术领先国在上游“卡脖子”。
就像我们的5G手机铺满全球,但手机里的芯片,依然是老美要挟我们的筹码。
希望在生物制造领域,我们不会重蹈芯片的覆辙。


欢迎创投圈朋友们参加6月19-21日的第十届国际生物药大会。

活动详情请见《BioCon 2023首发阵容!抗体/CGT/mRNA/合成生物领域等首批先锋领袖已吹响集结号》,或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

往期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