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的关系

丁健 语言生活研究 2021-03-17

来源:新浪博客


众所周知,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二者是不可偏废的。但实际上,国内语言学界在处理这一对关系时,往往有重视这个而轻视另一个的“偏爱”倾向。具体说来,就是重视语言事实,轻视语言理论,或重视语言理论,轻视语言事实。这两种观点一旦过度发展,就走向了极端,出现“理论无用论”等观点(国内说语言事实完全没用的观点似乎还没听到)。

支持前者的人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事实就像一个美女,理论就像美女身上的衣服。美女不会变,而衣服可能每天都换不同的。光盯着衣服看是不行的,你下次见到她时,如果换了衣服你就认不出来了。只有从美女着眼,比如她的相貌特征等,这样你才能在下次见到她时认出来。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事实才可靠,理论是不可靠的。

这种论调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看待了事实与理论的关系。我们同样在这个“美女与衣服”的比喻的基础上,谈谈我们的比喻:美女本身是事实,美女身上的衣服也是事实,换言之,每天换不同的衣服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理论是什么呢?理论就是我们看美女时不同的角度。我们可能从正面看、侧面看、背面看,或是俯视、仰视等等。语言事实纷繁复杂,以我们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还无法一眼就洞头其本质,我们在观察事实时,就像“盲人摸象”,只能在观察之前选取某个可能合适的角度,如果没有角度,我们如何开待事实呢?

有人说,事实是客观的,具体某种语言现象的事实只有一种,但理论却有很多种,理论有什么用呢?我还是用上面那个比喻回答你,美女只有一个,观察角度有很多。我可以说今天我看到某某美女别了一个很精致的胸针,但你确实从背面观察她的,你会说,没有胸针,我倒是看到她腰带上有个很大的蝴蝶结。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谁都能理解,为什么一到语言学中,很多人就晕了呢?我们不能苛求语言学家一下子就把语言事实完全搞清楚,就像我们不可能见一面就完全了解一个美女一样。

实际上,倡导事实重于理论的人,在观察事实时必定有一种先设的理论的。很多人说什么“这篇文章对事实描写得很清楚”之类的话时,实际上忘了如何描写事实必然牵扯到理论问题。结构主义的描写方法在现今的中国可以说很普及了,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都会掌握。难道这不是理论吗?是不是太普及了我们就看不到它的本质是理论而误认为是事实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结构主义在传入中国之前我们是如何研究汉语的,就知道这一理论的作用有多大了。所以我们希望以后说“这篇文章对事实的描写不够清楚”的先生们要明确指明你是从那种理论来看这个问题的?每种理论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缺陷。某种事实描写在既定的理论框架内可能是很详细的,但在其他框架内可能还有很多欠缺。由于我们长期缺乏必有的“理论意识”,在很多问题上,往往两个人说的不是一个框架内的东西,你说我文章的有问题,我会说我讲的根本不是这个意思,你说的问题虽然存在,但对我所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影响。没有明确理论,我们只能陷入“鸡同鸭讲”的论辩中,毫无意义。

听陆丙甫先生说,国外学者写文章,首先要明确你的理论主张,说明你所描写的事实与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这样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因为任何文章所描写的事实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的。国内有不少论文前面用的是A理论框架描写出的事实,后面看到B理论的某个观点对自己文章好像有用,也弄进来,或许还有C理论、D理论。最后搞得文章像“杂烩汤”一样。搞不好,C理论本质上是否认A理论的,他也没弄清楚。有些文章为了求新,赶时髦,“贴标签”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少文章在参考文献中弄本国外的理论书写上,然而通篇读下来,却没有一个引证是来自于这本书的。这种做法实在没有必要。

将理论看作美女衣服的人,还有一种意思,就是理论像衣服一样经常会变,无法把握,理论有什么用,而美女是不会变的。这种错误思想也把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害的够呛。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决语言学的所有问题,要是有这种法宝的话,语言学这个学科也可以消亡了。这是常识。既然每种理论都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那我们当然要不断更新理论,使我们对事实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因此理论的变动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论的僵化才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我们不能用“变与不变”的标准来看待理论是否有价值。实际上语言事实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就像美女也会从年轻变为年老一样。难道我们也因此说事实无法把握吗?我觉得,说“理论会变而无用”的人应该统一组织起来学习“科学发展观”,他们连中学生都知道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都不理解。

还有人会质疑,理论不是来源于事实吗?为什么你还说事实描写之前有既定的理论框架?理论源于事实这句话没错,但语言学发展到今天,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并非都来自于事实,与以往既有的理论也密切相关。比如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创立就与法国的“普遍唯理语法”有密切的关联。刘丹青先生曾在一次讲座中指出:“理论与事实是相对的概念。在某种条件下是理论的东西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就是事实”。也就是说,今天没有人会像我们的祖先在传统语文学时代那样就事实论事实(实际上那个时代也是有朴素的理论的),每种新理论的创立都是基于旧理论对事实的研究的,而不是没有理论框架的事实本身。那些过度强调事实重于理论的人,实际上在描写事实时总有某种既定的理论框架在悄悄地指挥他们,但他们却浑然不知。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一个问题,语言学家对事实的描写是否等于语言事实本身呢?某种现象的客观语言事实只有一个,语言学家描写出来的却有好几种不同的事实。这恰好说明了过分强调事实的人,在描写事实时都是有既定的理论框架的。

综上,语言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全面、深入地认识语言事实,挖掘语言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并加以解释。但在进行这些复杂的工作之前,考虑到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我们只能先假设一种理论进行探索。如果我们假设的理论与所发现的事实相符,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那么我们的理论可以推广,用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如果假设与事实基本不相符,那么我们的假设就是错误的,就应该换一种假设。当然,能解决某些问题的理论在解决另一些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麻烦,这样,新理论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因此,过度强调事实或理论的重要性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