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期刊征稿启事的批评话语分析

朱&张 语言生活研究 2021-03-17

  要:本文以外语类核心期刊征稿启事为语料,从语篇、句法和词语三个层面,从话语体裁、信息突显、主位结构、预设、情态和措辞等多角度,展开对学术期刊征稿启事的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此类话语的语言特征,揭示其中隐含的期刊的意识形态、期刊与作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并为学术期刊征稿启事的编写相应提出几条批评性建议。

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启事;批评话语分析;权力关系;意识形态

一、引言

征稿启事,又称“稿约”或“征稿简则”等,是期刊社或编辑部根据期刊特点和办刊需求编写发布的有关稿件征集的启事类文稿。它是刊物宣传和发展的重要推手,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征稿启事”文本本身的编写规范和要求等[1-3],二是关于“征稿启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4-6]

批评话语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对语言语篇的批评性分析解释语言背后含而不露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问题,并试图解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7-9]。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语篇的分析,主要有政治类、新闻类、社会类等等[10-13]

本文尝试将批评话语分析应用于学术期刊征稿启事的分析,拟以外语类学术期刊征稿启事为例,从语篇、句法和词语三个层面揭示此类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以及隐含其后的编辑/期刊的意识形态和与作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二、语篇分析

学术期刊“征稿启事”一般由期刊编辑部在该刊物上发布,是用于向特定作者群体征集学术论文的正式文体,其内容通常包括刊物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投稿须知、稿件要求、审稿流程、联系方式,等等。其中占篇幅较多的是期刊介绍、栏目设置和稿件要求。征稿启事具有目的明确、语言正式简明和结构清晰等明显的语篇特征。除此之外,它在内容要素取舍和详略安排上也表现出一些相对隐蔽的特征。

信息突显方面,可能是因为篇幅较小、内容较为固定的原因,大部分采用逐条列举的方式呈现征稿内容,没有突显特定信息。而《中国应用语言学》、《外语界》和《外国语》等通过提炼小标题、加粗字体和加大行距等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来突显征稿启事结构信息,一定程度上体现对征稿启事形式的较高重视程度和对作者友好型编排的考虑。另外,《现代外语》通过突显“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似乎在特别强调刊物审稿的客观公正性

信息增补上,除常设栏目内容外,部分期刊增设了其他期刊没有呈现的内容。《外国语》单独设置“注意事项”一栏以提示投稿问题处理、投稿查询及编辑反馈等信息,《现代外语》用较大篇幅对网络系统投稿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提醒,这些内容的增加都反映出期刊编辑较强的作者意识

信息遗略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现象有:栏目设置或采稿范围的叙述似乎华而不实,期刊特色和征稿重点没有得以体现;在强调作者责任和稿件要求的同时,少谈或避谈期刊方的职责,即便提及,也多有闪烁其词之感;审稿制度多有提起,审稿流程多有省略。关于处理意见或结果的反馈问题,在调查的征稿启事中仅有《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两家作出回复承诺

征稿启事篇幅较小,多则一页,少则半页,在内容呈现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编写时应注意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特别是作者关注的刊物栏目特色、用稿范围和沟通渠道等,至于那些较为固定和常规的信息或要求宜简而言之。

三、句法分析

很大程度上,“征稿启事”是编辑部或期刊社的单方面约定,规则的制定者始终控制着话语权,而潜在作者是则没有约定的协商权,只是被动的遵守者。这种隐性的社会话语实践反映在启事语句功能类型、主位结构、语用预设等多个方面。

(一)句法功能分析

句子根据基本功能可以分为陈述式和祈愿式两大类,前者用于陈述或发问,后者用于祈使和祝愿。较之于其他文体,学术期刊的征稿启事频繁地使用了反映明显规则性特征的祈使结构来实现其语篇目的[14]

(1)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2)来稿请附外文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从期刊本身的格式规范要求来说,期刊编辑处于较为权威的地位,同时也因参与文稿的编审而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他们和作者是一种不均衡的工作关系,祈使结构的大量使用正好体现了这种权力关系。同时出于正式文体和礼貌话语的考虑,征稿启事的编者大多都会在祈使句前冠以“请”字,彰显对作者群体的尊重

然而表达规定和要求时也可以突破常规,使用陈述句,间接传递对作者和文稿的要求。例如《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表达写作和格式要求时就使用了移情式的陈述结构,诚恳委婉,易于接受,让读者和作者耳目一新

(3)符合本刊论文投稿格式(详见有关各期)的投稿让我们有享受尊重之感。

(4)我们希望作者能以一本书所属的整个专题领域为背景来评述书的创新性或独到之处。

(二)句法结构分析

征稿,即期刊征集作者的稿件,期刊为施事者,作者为受事者,编辑是征稿启事的创作发布者,作者是启事的被动接收者,这就决定了句子的主语/主位以“本刊”等开头为主,“论文”和“来稿”等次之,“作者”及其他再次之。

介绍期刊信息和栏目设置时通常用“本刊”或刊名作为主位或主语,涉及对稿件或作者提出要求时,交替使用“来稿”、“论文”或“作者”等为主位或主语,在说明稿件处理或注意事项时会将句子话题作为主位以突显话题。

(5)作者姓名、单位、学历、职务和通讯地址等请另页写明。

(6)文章格式体例请参照《本刊文内引文标注、注释及文后参考文献体例》。

例(5)将宾语提前,以突显宾语所含信息需要在盲审稿中省去。例(6)中的话题以类状语形式被提前,引述句子主题内容。

在涉及到稿件处理,特别是退稿通知问题时,绝大多数刊物在表述时使用被动接收的作者为主语,省略了发送反馈意见和通知的施动者,隐匿了一般需要刊物方承担的责任,例如:

(7)如投稿后4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8)投稿4个月后,若未收到处理意见,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

此外,在刊物介绍上,我们注意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采用叙事的形式,以“作者”作为主语,站在作者的角度,从侧面反映期刊在作者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9)本刊当年的许多作者今天已成为享誉外语界的专家级学者与领军人物;它近年来的众多中青年作者也正成长为全国各大高校外语院系的学术精英和教学骨干。

(三)语句预设分析

预设指说出或写出话语或句子时所作的假设,反映说话人和写作者的观念和思想。学术期刊的征稿启事则预设刊物或编辑的一些观点和意识。

(10)编辑可对拟用稿件作必要的修改或删节,不同意者请在来稿中事先声明。

(11)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采用的稿件酌情修改,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说明。

以上两个例句预设着编辑修改权的合法性或合理性,同样隐射编辑修改权高于作者著作权。然而根据《著作权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期刊社可以对作品的修改仅限于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 应当经作者许可。上述三种表述较为笼统,可理解为既包括文字性的修缮,也包括内容的修改,而至于内容的修改,作者尚不知编辑会作怎样“必要”或“酌情”的修改,如何表示同意与否。我们认为,类似以下的表述更趋合理和合法:根据《著作权法》编辑部有权对拟用稿件进行文字性的修改,涉及我们认为必要的内容修改,会事先与作者沟通协商。

(12)本刊力求高效处理稿件。投稿3个月后若无答复,表示本刊不拟采用,作者可另做处理。

(13)力求高效率处理稿件。投稿3个月之内若未接到稿件修改意见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在调查的期刊中,有不少期刊在征稿启事里都如上郑重承诺高效处理稿件,这是积极主动的作者意识。与此同时,却无法保证对不拟采用的稿件给出反馈意见,对于稿件未被录用的作者来说,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责任的规避。根据《著作权法》第33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期刊社投稿,但又规定双方另有约定除外。由于稿约内容均由编者单方面拟定,这无疑给编辑部带来便利。我们认为著作权法理应设置处理反馈时间上限以保护作者利益,或者至少确保所有作者及时得到稿件处理结果的权利。其实在网络和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词语分析

本文对学术期刊征稿启事的词语分析主要从情态和措词两个方面进行。

(一)情态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将情态系统分为情态和意态两大类,前者指说话人对命题的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和通常性,后者指说话人对命题的可希望性的判断,包括义务和意愿。同时系统功能语法还赋予情态和意态高、中、低三个程度等级[15]

可能性情态表示说话人或写作者对命题可能性的判断,而学术期刊征稿启事主要介绍期刊信息和投稿要求,信息准确,要求明确,因此没有发现可能性情态词的使用。其他三类情态都在征稿启事里有所体现。

在说明论文字数和稿件要求时,征稿启事使用了较多的通常性情态词语,其中又以中级情态词使用居多,以避免陈述的绝对化,兼顾稿件应对灵活性。如:

(14)论文一般以8000字左右为宜。

(15)本刊一般不刊登国内作者用外文撰写的稿件。

义务是命令、要求、希望他人的意态,此类情态词主要在涉及版权和格式等原则性问题时使用,且一般强度较高。涉及原则性不强可灵活处理的问题时,偶尔也使用中低级义务情态。如:

(16)请务必在上传投稿系统的稿件中隐去一切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个人信息。

(17)任何个人或组织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文章,须经本刊同意,并注明出处。

(18)论文篇幅应控制在8千—1万字符以内。

(19)作者可随时登录投稿系统查询审稿进程。

意愿指的是说话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主动表达和承诺,常见的意愿助动词有愿意、乐意、会、肯等[16],在征稿启事中此类词使用极少,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期刊征稿启事有意无意回避期刊自身对作者的义务和承诺。为数不多的意愿句有:

(20)编辑部将会尽快回复。

(21)本刊仍将不遗余力地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本刊品格而努力。

(22)本刊将十分乐意为您提供发表外语教学科研论文、书评和信息的平台。

(二)措词分析

除情态系统外,征稿启事编写者的词语使用偏好或倾向也能反映编辑,甚至期刊的意识形态,包括对征稿启事的认识、对自我和作者身份以及两者关系的认识和定位。

毋庸置疑,征稿启事是非常严肃的正式文体,其严肃性和正式性除了体现在简洁严谨的句式外,还体现在极具书面特色的词语使用上,如:

(23)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24)热诚欢迎外语界人士赐稿。

(25)切勿在正文显示或暗示作者的任何信息。

(26)辟有“外语测试与教学”、“测试理论与实践”、“书刊评介”和“信息之窗”等栏目。

在表示征稿情态时,绝大多数期刊都使用了诸如“诚邀”和“欢迎赐稿”等词语,充分反映出启事文本的高度正式程度和礼貌程度。

(27)诚邀国内外同仁以及广大外语界和人文社科界工作者赐稿指教。

(28)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此外,期刊在自称上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方式:

(29)《中国外语》对拟采用稿件在3个月内通知作者。

(30)本刊刊出文章全文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31)我们在此对他们的支持与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32)我们再次像广大外语学界的教师、学者诚恳征稿。

例(29)使用期刊全名,例(30)使用“本刊”,这两种自称方式明示刊物的机构身份,正式而庄重,使用普遍。相比之下,例(31)和(32)在不失正式的情况下,多了一些人性化,淡化了期刊的机构身份,更像是朋友式的诉说,可以拉近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值得借鉴。

五、结论

征稿启事是学术期刊形象宣传的窗口,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合理统筹、详略得当、字斟句酌、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努力培养与作者的互相信任、密切配合的良好合作关系,合理引导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和期刊要求,共同为学术传播和学术繁荣服务。

本文对学术期刊征稿启事的批评话语分析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所用语料均来自正式出版的征稿启事,不包括学术期刊网页版征稿启事,因此不能反映各学术期刊在稿件处理和与作者沟通等方面业已更新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各语言层次的分析不够系统和深入,略显零散粗浅,同时也未能摆脱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观性不足,所作分析和解释有待后续访谈或调查等实证研究来验证。


①《中国应用语言学》稿约[J].《中国外语教育》,2014,(3):101
 本刊稿约[J].《外语界》,2013,(1):95
③《外国语》稿约[J].《外国语》,2012,(3):33
 本刊稿约[J].《现代外语》,2014,(3):封底.
 本刊稿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61
 本刊稿约[J].《中国翻译》,2014,(4):63
⑦《外语测试与教学》征稿启事[J].《外语界》,2013,(6):8
 本刊征稿启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95
 征稿启事[J].《外文研究》,2013,(2):109
 稿约[J].《外语学刊》,2012,(1):封底.
《外语研究》稿约[J].《外语研究》,2013,(6):封底.
《外国语》稿约[J].《外国语》,2012,(3):33
《中国外语》征稿启事[J].《中国外语》,2004,(2):73

参考文献(略)

特别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