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爱,请好好说话吧!

钱志亮 语言生活研究 2022-05-19


摘自:钱志亮办公室(ID:qzlgzs)


特别推荐


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话流传甚广: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的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良好的家庭,常常就毁于一句话上。

想要好好说话,语气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是一则台湾的公益视频:工作人员对几组家庭进行了一次真实的测试,看看人们在语气不好时,是怎么伤害到孩子和父母的。

印象很深的是视频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字幕:“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但事实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了对父母出言不逊,对孩子口无遮拦,对爱人冷嘲热讽,一不注意,就冲着最亲近的人放肆。

大多数家庭,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沟通技巧。

很多人说话中总是带着讽刺、不耐烦、命令、否定、嫌弃、打击的语气,传递给家人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痛苦。

明明是关心,张口却夹枪带棒,身边的人感受不到关心,相反,时间久了,越来越经不起这样好心的打击。

我很难认可朋友那句“刀子嘴,豆腐心”。

言为心声,无论你的初衷再好,刀子就是刀子,它划开的伤口实实在在。

好的人际关系,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是很重要的,再好的感情,也受不住每天的尖酸刻薄。

能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不同的语气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孩子回家晚了,可以说:“回来这么晚,爸爸妈妈很担心你。”

而不是:“下次再回来这么晚,就永远别回来了!”

丈夫带娃笨手笨脚,可以说:“已经不错了,你经验少,慢慢学就好了!"

而不是:“你眼瞎了啊!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老人喜欢唠叨,可以说:“妈,我过得很好,您别担心啦!"

而不是:“妈,你可真烦,以后我的事你少管。”

你看,换一种表达方式,是不是听起来舒服很多?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比内容要重要得多。

说话语气好了,家庭才能好。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谁不想屈服于温柔?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特别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