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51)


      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国上下一致反对内战,要求团结抗日。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中共中央决定仍以抗日大局为重,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军事上进行自卫,在政治上坚持反击,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新四军第二、第七师抗日在合肥


      1941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就皖南事变发表谈话,全面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摧残抗战力量的罪恶行径,痛斥其1月17日反动命令,号召全国抗战力量以民族国家命运为重,粉碎少数民族败类的反共内战和投降卖国阴谋。同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指出皖南事变“是抗战以来国共两党间,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空前的严重事变”,“在全国人民及全世界公正人士面前,暴露着国民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的真面目”。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决定将新四军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继续坚持大江南北的抗日斗争。
      新四军第二师由江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整编而成,是坚持华中抗战的主力。2月18日,中央军委颁发新四军各师领导干部任命,副军长张云逸兼第二师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委,周骏鸣任参谋长,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职)。后又任命张劲夫任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胡弼亮任供给部部长,宫乃泉任卫生部部长。第二师下辖3个旅9个主力团和两个联防司令部,总兵力2.4万人。其中主力部队1.5万人,地方武装9000人。第四支队改编为第四旅,辖第十、十一、十二团。第五支队改编为第五旅,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团。江北游击纵队改编为第六旅,辖第十六、十七、十八团。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郑抱真,辖独一、独二、独三、独五团,1942年,又组建独四团;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杨梅生,辖独三、独四团。
      1941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二师在天长县赵庄召开全师政治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抽调部分武装配合地方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六旅一八团一直活动于淮南铁路两侧,对淮西地区情况比较熟悉,师部决定派十八团四连到淮西地区,主要任务是:尽一切力量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及时侦察国民党顽军的动态,报告旅部;积极发展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侵略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3月,新四军第七师在皖中地区开始组建。鉴于桐庐无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早在2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电报中就指示刘少奇、陈毅等要把桐城、庐江、无为地区作为开辟华中的3个基本战略区之一。军部于1941年3月7日来电,决定:“孙仲德领导的无为游击纵队、林维先领导的挺进团及现有散布在皖南的部队以及突围过江的皖南部队,均归第七师编制。第七师的活动区域暂以孙、林驻地为中心,积极整训、组编,并派人去铜陵、繁昌地区收容、开辟工作,以便七师部队能迅速转移皖南活动,去恢复工作。”并决定:“取消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名义,在无为及江南的部队改称新四军第七师。” 1941年3月17日,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作出决定,由无为游击纵队、原第三支队挺进团及散布在皖南和抵达皖中的皖南突围部队组成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活动地区暂以无巢地区和桐(城)庐(江)无(为)地区为中心,待机转移至皖南活动,执行中央提出的恢复皖南的战略任务。4月15日,中原局致电孙仲德、曾希圣:决定七师暂成立第十九旅1个旅,以孙仲德为旅长,曾希圣兼政委,何伟为政治部主任。在第七师组建过程中,新四军军部致电第七师,指出:“你们部队目前需要扩大,恢复情绪与安心。因此,只能进行胜利战斗,不可再受挫折与消耗。”第七师成立后,即从无为东乡进入巢南山区。休整组编后的部队,按军部规定的范围,将所属部队按隐蔽发展的方针进行了配置,其中,第五十六团活动于巢无中心区、巢南、无为北乡;独立一营活动于白湖、巢湖之间;独立二营在槐林嘴、魏家坝、盛家桥一带活动。


来源:理响合肥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案说 | “熊孩子”课间打闹受伤 谁应担责?

党规党纪小课堂(53)|注意!这些行为违反廉洁纪律!

我为群众办实事 | “民师帮帮团”帮出新花样~

@合肥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50)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