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赠言 |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宋锴同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编者按
骊歌已起,别时将近,同窗的笑语犹在耳畔,老师的教导铭记心间。燕园的一草一木是每个学子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北大的一塔湖图更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乐土。临别在即,祝福的话语承载了无尽的期许,殷切的嘱托照亮前行的道路。又是一年毕业季,北大招办“毕业赠言”系列推送,与你分享。
2019届本科毕业生宋锴发言
宋锴,男,山西汾阳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于山西省实验中学,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5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将继续在本院攻读博士。本科四年均绩点位列全院第1名,综合素质测评总评全院第1名,两度荣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称号,两度荣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就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环境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1篇。
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校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环境科学系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宋锴,非常荣幸能作为本科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大学四年转瞬即逝,满载着收获和幸福,也夹杂着些许无奈与遗憾。四年前,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从今天起,我们将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四年来,在“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培养理念下,我们接受了充实的环境教育,也收获了知识和基本的科研素养。这一切都离不开环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在这里,我谨代表全体同学,向各位孜孜不倦的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
环院的本科生活意味着什么?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认为环院生活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平台”、“探索”和“专注”。
首先,环院给了我们很高的平台,给了我们多次国内外的实习和交流机会。大一学期末的珠海实习,大二学期末的坝上实习都是增长学科视野,提升眼界的良好渠道,也是我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机会。我们曾一起去过污水处理厂,一起“抓”过垃圾,也曾一起去过蒙古晚会,见过“七星水泡”,吃过烤全羊。往事历历在目,仔细回味,感受到的是环境学院对我们的亲切关怀。除必修的专业实习外,学院还有多项境外交流项目。我非常荣幸参与了2018年墨尔本大学的交流项目,回顾起当时每天喝冰水、听讲座、培养愈伤组织、去“TiAmo”的日子,想想就是满满的亲切和感动。交流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回忆和收获却是永无止境的,这一切都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们这个平台,让我们能够利用一切资源去进行自我提升。
第二个关键词是“探索”。作为北大博雅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和学术方面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学习方面,在硬核的专业课之余,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掘自己。许多小伙伴修习了经济学双学位、我在大四修了一整年俄语,我的室友在大三修了一整年日语,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学校的跨院系选课、双学位制度、学院的专业设置的灵活性等,都保证我们能够自如选择方向,灵活完成学业。在学术方面,学院的导师学生比决定了我们在科研方面的更多选择,从大一开始,我们就有无数的机会去听组会,见导师,选方向。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对本科生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指导,这正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懈动力。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专注”。最开始是在各类实验课中,大家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的“眼疾手快”“心灵手巧”,带走的是时间,留下的是专注和熟练。然后是在大二的坝上实习中,大家同吃同住,期盼着采膜的那一天,等待着最后的烤全羊。实验结束后,大家一起分工协作,共同为课程报告做准备。和“专注”这两个字最契合的,莫过于大三《环境研究方法》这门课,为了准备最后的pre,全体15级同学共同熬了一次夜,那一次的模型运行相信大家终身难忘。最近的专注就是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生死竞速”,我们在不断地与时间赛跑,为实验、论文排版、参考文献引用等努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最终才递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我看来,“平台”“探索”和“专注”这三个关键词凝练了我们的环院本科生活,它们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的时光。现在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带着环院赐予的优良特质继续前行,为祖国环境事业添砖加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环院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毕业赠言 | 北京大学周飞舟教授在元培学院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赠言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赠言 | 北京大学伍维晨同学在元培学院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毕业赠言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赵芸笛: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相关阅读
来源:“北大环院研会”公众号
美编: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