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识课堂 | 西方美术史:一场已然持续十五载的艺术展览

  全文共2623字,阅读约需6分钟


编者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北大,选修一门通识核心课,就是打开了一扇大门,你将在大师引领下,发现一片新天地。


经过数十年耕耘和积淀,北京大学建立起一套有三百多门课程,涵盖各个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涌现出一批质量高、影响力大、广受好评的通识核心课程。下面请随着小编一沐春风吧。



授课教师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以及教育部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讲授课程《艺术心理学》《媒体文化》和《西方美术史》等,著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图像缤纷》《西方美术史》和《视远惟明》等。


丁宁老师


《西方美术史》通识课程专为大学素质教育开设,特别侧重介绍西方美术史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读解西方美术杰作的能力,以此加深对欧洲文化的理悟,提升自己审美的趣味。



这是一门拥有五百人规模的课程,这是一门从不点名却座无虚席的课程,这是一门被同学们评论为“身临其境”“视听盛宴”“艺术展览”的课程,这门课就是艺术学院丁宁教授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西方美术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西方美术的独特魅力。


贝里尼《众神之宴》,1514年,布上油画,170×188厘米,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的101教室,每周总有一天的傍晚,所有的灯会悄然熄灭,唯独留下高悬于墙面的投影布散发着光亮,将大家引入西方美术的世界。在黑暗的教室中,充满磁性的男声在整个教室中回响着,尽管台下有着数百学生,来旁听的同学几乎挤满了五百人大教室的过道,却几乎听不到声响,甚至连键盘敲击的声音都很难听到,每个人都陶醉在这场“艺术展览”的美妙之中。而这一幕,已经在《西方美术史》的课堂上持续了15年之久。


罗伯特·康宾《天使报喜》(又名《梅洛德祭坛画》),约1425-1430年,板上油画,64.5 X 117.8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修道院分馆)



凡·埃克《洛林大臣的圣母》,约1435年,板上油画,66x 62厘米,巴黎卢浮宫


授课的丁宁老师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而这门西方美术史正是丁宁老师在2004年开设的。谈及开设这门课的原因,丁宁老师曾在接受访谈时说道:“2004年的暑假,我上完课后带一批同学去奥地利、巴黎等地的博物馆参观,同学们在参观以后都特别有感触,觉得这是他们大学阶段最难忘的学习经历。当这个活动结束以后,我就在想,这个课可不可以成为所有北大学生的艺术体验,而不只是为专业的同学开设。”而在谈到艺术时,丁宁老师认为:“艺术是共享的,而不是给专业人士或者贵族人士享受的,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打开专业的界限,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艺术的美。”在这样的想法下,这门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通识课程——《西方美术史》拉开了帷幕。


在第一节绪论课上,丁宁老师从“艺术何为”开始讲起,将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娓娓道来,在谈论到学习艺术所带给人的改变时,他引用了被刻在大英博物馆的地板上的桂冠诗人阿尔弗瑞德·丁尼生的诗句——


Forerun thy peers, thy time, and let

Thy feet, millenniums hence, be set

In midst of knowledge, dream'd not yet

Alfred, Lord Tennyson “The Two Voices”

领先于你的同行者,你的时代,

且让你驻足在数千年以来未曾梦想过的知识之中。

——丁尼生



大英博物馆图

从这里开始,丁老师在十六周的课程中,为同学们描绘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西方美术风格和作品——有爱琴海和古希腊美术的乐天自由,有伊特鲁里亚和古罗马美术的理想威严,有中世纪美术的象征性和观念化,有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画派的非凡创造力,还有巴洛克的力度、罗可可的情调、新古典主义的圭臬、浪漫主义的风采、写实主义的菁华、印象派的光影和现代主义的新意。

丁宁老师在课堂上

在谈到他为之煞费苦心的课件时,丁宁老师曾说道:“我始终认为,看画作的原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在博物馆看画’的现场感。我会在课堂上讲自己去博物馆的经历,自己从哪里进去、画的位置在哪里我都会告诉大家。PPT里的画作都是我去现场拍的,因为复制品或者网络上的图片看不到细节。例如拉斐尔有一幅画,他在欧基米德的衣领上、镶着金边的地方绣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细节,即使精度再高的画放大了也看不清。所以我就自己去博物馆,努力用相机拍出这个细节,然后回来处理,再放进课件里让大家看到。”


华兹华斯故居


除了在课件上尽量保证作品图片的效果外,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水平和国际视野,丁宁老师在每年课程结束后的暑假都会开设前往英国交流的暑期课程,除了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大教堂和古代文物遗址等之外,他也会带着学生走一走湖畔区,看一看诗人华兹华斯的故居,甚至感知一下诗人获得灵感的流水和白云。他认为“今天的同学有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时候再加上对西方艺术的感受,就真的能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能够张开臂膀拥抱所有的文化。”


莫奈《印象:日出》,1872年,布上油画,48×63厘米,巴黎马莫坦博物馆


此外,在课程的讲授方式上,丁宁老师也有着自己的思考。除了以专业角度讲授鉴赏知识之外,老师更是全方位地带领大家感受西方文化,一幅大作的背后,可以牵涉到一座城、一家博物馆、一个伟大画家的所有传奇。当你从投影上以上帝视角去鸟瞰散落在这个星球上的美丽城市、去欣赏人类智慧的鬼斧神工、去感受扑面而来的斑斓色彩的时候,真的会有如羽化登仙般的轻盈。让同学不禁感叹“丁宁老师的西方美术史,是美术史,却又不仅仅是美术史。”


丁宁老师课程相关书影
在北大能有幸欣赏到这样的课程,无疑是一种享受。同学们交流之间也会谈到:“上西方美术史的课,不能像对待一门传统意义上的课来听,要学会去体验和享受,遇到精彩之处,若是回过神来而觉得有必要,那就记一些东西;若是沉醉其中,那就随它去吧。”也因此,有一条微信,一时间火遍北大——“如果在北大拥有爱情,有一件事是要做的,那就是带她去二教101听丁宁老师的西方美术史,听他用充满磁性的声音介绍他流连多次的博物馆,讲述他着迷的画作雕塑背后的故事。”


正如选课的同学所说——


回忆属于北大,震撼属于西美。

通识课堂 | 《四书》精读:儒家经典的生命温度


通识课堂 | 现代西方社会思想:实现经典与经验的结合


《北大师说》第二季 | 揭开迷雾,带你探索大学的模样


《北大师说》特别策划 | 学堂门启,北大常新


专题 | 有吃有玩?教你减肥?办展?那些你“想不到”的课!

相关阅读


内容来源:“通识联播”“北京大学”公众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付浩天
审校:陈绚 黄洪翔 蔡翔宇 李楠
美编:赖雯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