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真诚”“善良”,会换来敌意的回应?
壹心理创作者 | 周小宽
主播 | 阳朵儿
这是你学习到的第 274 个心理知识
文字版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我们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明我不是那个意思,他偏要那样想,太委屈了
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对我
很多你以为理所当然的,都没有发生,现实情况是:你的真诚换不到别人的真诚,你的善良换不到别人的善良。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心,来“想象”周围的世界,为什么呢?
1 嫉妒的存在
嫉妒是人们内心常常都会体验到的,它非常普遍,如果你说你从未嫉妒过谁,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很多时候嫉妒会让我们体验到强烈的羞耻,并且外露的嫉妒也会给社交带来很大的障碍。
所以很多人不会把嫉妒表达出来,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有了这种情绪。
当人的潜意识里有了这种情绪,“敌意”的存在便是合理的。
2 你的真诚善良照出了他的卑微,逼他接纳真实的自己
在你的映照下,他发现原来世界还真的有这么好的人,于是他曾经在心里给自己编的“人都是自私的,我也可以自私”的理由碎裂了,你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个并不真诚也不温暖的人。
你扯破了他编织的防御,使他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于是他便对你产生了敌意。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生活中无缘无故受到的“敌意”呢?
1 顺应黄金规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造过一条“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也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这句话是在传授一个态度——怎样对待他人才是合适的,但很多人误以为意思是“我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我”,以为付出就会获得同等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反黄金法则”。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人格、性格、素养、原生家庭、价值观、生活现状等,抛开这些因素,单纯地去想“我怎样对你,你就一定要怎样对我”是不科学的,人心是个变量,不能把它们放在天秤的两端去称量、去比较。
黄金法则不可逆,悖逆了黄金法则的小伙伴应该学会放下执念,对身边的人和事做出合理认知。首先做到自身对人真诚,自己问心无愧,至于别人是如何对你的不在你的可控范围内,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态度看待,这样你内心的矛盾感也会减轻。
2 社会是多元化的,要接受不同观点,学会接纳他人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哪怕同样一句话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以为所有人都应该像你一样思考问题,对一件事有一样的反应,那么这个“以为”本身就满含危险。
你的好意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恶意
你的真诚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伤害或者炫耀
你的优秀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残忍的攻击
社会是多元化的,不强求别人要和自己一样,接受与你不同的那些存在,“我对他好,他未必也对我好,我的想法,未必就是他的想法”这才是正确的观念。
不会因为在一个人一件事上得到了预期之外的反应就改变你的心,这就是“你的心决定世界”的内涵。
小福利
长按下图 扫码回复[打卡] 获得个人专属知识卡片
壹心理专栏作者:周小宽,心理咨询师,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点特别,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微信公众号:周小宽(ID:xiaokuanjoy)。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