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化时代法律人的必修课——谢小剑教授主编《电子证据法学》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司法兰亭会 2023-10-09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开发运用,电子产品、电子数据的普及,给诉讼证据带来极大的改变,电子证据已经成为诉讼案件中的主要证据种类。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相比,在收集、固定、展示、审查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种类在法律上已经被确立,电子证据的取证、审查判断等问题也有了法律规范。


这些法律形成较为庞大的体系,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原有证据法学的内容,使证据法学研究和应用进入到以电子证据为核心的新时代。本教材系统阐述电子证据法学理论及实践知识,包括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与分类,电子证据技术基础等,通过科学规划教学内容,让电子证据法知识形成体系。




本书特色



法学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

本教材注重引入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知识,介绍硬盘基础知识、区块链技术原理、电子证据实验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证据收集运用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操作,能够深入理解相关法律知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掌握“法学+数据”人才应具备的数据采集、分析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形成电子证据法教学的规范体系

本教材全面梳理了当前民事诉讼、刑事诉讼领域电子证据相关法律的最新发展,从电子证据收集与提取,电子证据的检查和侦查实验,民事电子证据保全,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电子证据的移送、出示及质证,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通过归纳、演绎、解释使之系统化、学理化,形成电子证据法教学的规范体系。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本教材不仅对电子证据相关法律进行理论阐释,还吸收了电子证据法学研究的部分实践成果,结合理论知识,在章节中及以二维码形式加入大量实践案例,展示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专设电子证据实验章,指导相关操作。 



作者简介




谢小剑:法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昌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法学会证据法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省级人民监督员、江西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中国法学》《法学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5次获省部级二等奖、2次获省部级三等奖。
谢登科: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项目、中国人权研究会部级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精英人才培育计划”资助,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基金科研奖励,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精英阶段培养资助。
冯俊伟: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专家。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未来学者青年计划”。
陈慰星:法学博士,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高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及教育部、国务院侨办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4次获最高院、中国法学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学术奖励。

朱桐辉: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云证国际数据司法鉴定中心学术部主任,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学术顾问,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市检察院二分院公诉业务咨询专家,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到纽约大学亚美法所访学,曾任《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教师。在《环球法律评论》《法学》《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曾获南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吕辉: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师,《应用法学评论》副主编,获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部级奖)等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人工智能法学、仲裁法学和证据法学。
胡冬萍:工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收录。
许林波:法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数据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首届江西省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律师协会电子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参与或主持数字社会法治治理、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在线诉讼等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比较法研究》《法治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5次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学术论坛”奖励。


先睹为快


滑动查看更多

官方微店





以下点击可读:

刘品新:电子证据法的基本思维

刘品新:当网络犯罪“牵手”电子证据

刘品新:论区块链证据 | 提前展示的精美课件 | 法大“证据科学春季论坛”第一讲

赵宪伟、刘政、徐衍、刘品新、石青川、刘坤、顾伟、陈思远:海量电子证据如何审?

谢小剑 | 认罪认罚从宽中的量刑建议:制度创新与困境破解

谢登科:论初查中收集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

冯俊伟:跨境电子取证制度的发展与反思

胡铭、龚中航:大数据侦查的基本定位与法律规制

林喜芬:大数据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

裴炜:向网络信息业者取证——跨境电子数据侦查新模式的源起、障碍与建构

郑曦 | 超越阅卷:司法信息化下的被告人数据访问权研究

王燃: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多元化证明机制研究

侯爱文、王星蕾:挑战“神秘之星”(中篇)——对法医、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的质证

朱桐辉:电子数据检验报告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

杜丽怡:邮箱被攻破,风险怎么防范?

刘品新、陈丽:电子证据的连属式审查——以涉企案件为例


编辑 | 朱桐辉: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云证国际数据司法鉴定中心学术部主任,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学术顾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