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雕刻师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雕刻师老常

本文2880字,讲三个话题: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碳排放责任

二、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双碳目标主要提总量控制,而很少谈强度控制?

三、很有趣的全球煤炭资源分布,以及我们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能源的新策略


去的几天,我们在欢度中秋假期,世界上却出了不少大事情,就像有人总结的那样,第一欧美和香港股市出现了暴跌;第二俄罗斯罕见的出现了校园枪击案;第三美帝的军机又练习钻地术了;第四印度和泰国等受不了经济颓废,要开放旅游了,很吓人。

但是,对于能源圈子里头、尤其是中电建、中能建等擅长搞一带一路能源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而言,这都比不过另一个消息来的更加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讲话中承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这让我们想到了三件事。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碳排放责任
2009年底,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在哥本哈根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我国总理温家宝先生代表中国发表了主题讲话,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个极富有哲理、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代表了大多数国家生存和发展诉求的观点,兼顾了历史现实长远三者的关系,得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同。

我们知道,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大多数都已经迈过了碳达峰的门槛,走向了后工业化进程。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碳排放还正在爬坡ing,尚未到达碳达峰的高点,如果要求全球各国按照同一个调调进行碳排放的约束,势必会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到这些国家民生的进一步改善,这是一个发展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管控框架体系。
其实,我们还知道,碳排放的约束机制,本来就有或者本来就应该有总量控制强度控制两条责任路线,西方国家多强调总量控制,有意回避了强度控制,这是出于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当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G8提出的方案是:27个发达国家碳排放配额占全部碳排放量的44%

如果按照碳排放强度来要求所有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是“责任重大”,因为强度是要分解到不同的维度来衡量,如果按照GDP衡量碳排放,西方国家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按照人均碳排放,尤其是历史累计人均碳排放,他们依然是比较高、甚至是很高。丁仲礼先生在名为《谈碳排放权不谈历史和人均,就是“耍流氓”》的访谈中说:“从1900~2019年的人均累计碳排放来看,中国是157.39吨,比全球平均水平209.62吨还低”
现在,回到习总书记去年9月份的承诺和昨天的承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正在按照一个泛发达国家的要求,来完成自己的碳排放目标。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难兄难弟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二是不给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捣浆糊提供更多的口实,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更多的世界话语权。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样做,是要付出发展代价的。

二、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双碳目标主要提总量控制,而很少谈强度控制?
昨天在文章《这文件,是在“淡化”双碳目标吗?》中,除了高度赞扬发改委既重视碳排放的总量控制,也强调碳排放的强度控制双控目标),还给读者卖了一个关子。
进一步解读:“淡化”双碳、强调双控,我表示赞同,在今年5月的《一碗,淮南牛肉汤所引发的碳排放思考》中,就谈到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想大家都能想明白的,如果我们愿意去想的话。那么,从前的双碳目标为什么主要提总量,而不提强度呢,恐怕一般人既便想,估计也想不明白的(卖个关子小范围谈论
这件事呢,我们必须回到前面提到的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以及更早的《巴厘路线图》。西方国家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们只从如何对自己有利、对对手不利的角度出发,主张自己的气候框架公约,所以,他们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碳排放总量控制,而回避对自己不利的碳排放强度限制,美国更加的过分,他们自私到连巴黎气候协定也不签署,由于他们的话语权比较大,世界大多数国家只能被迫的遵从之。
西方国家都普遍担心碳排放的强度控制,会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考虑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要求他们遵守总量控制,不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进步吗?
所以,我们赞同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同时也能理解和赞同发改委最新文件所要求的“双控”。
我在文章《小议:碳排放的两种测量统计方式》中,还进一步阐明了如下观点:3060双碳目标是基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双降低,我这样理解,在2030年之前,“总量”降低似乎比“强度”降低更重要,但是在2030年-2060年区间内,很有可能“强度”降低就反过来比“总量”降低来的更重要,因为到那时候,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主要靠“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从今天起,所有的惩罚、激励政策,都要立足于更有利于实现“双降”。所以,我们在赞同上述“块块”和“条条”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双降”的双重考核,更进一步,在产业链上游进一步加强“谁生产谁负责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在“谁生产谁负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谁使用谁负责”的约束和管制力度
三、很有趣的全球煤炭资源分布,以及我们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能源的新策略
前面已经讲到,总书记表态中的两句话是: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前面半句话,其实很重要,我们注意到,世界上现有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在低纬度地区,包括非洲、南美洲、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这些地方日照相对比较好,还有很多国家处于沿海,这些都是发展新能源的好地方。

我们下面还将会看到,这些国家煤炭储量本来就很少,其实,也不具备长期建造和发展煤电项目的基础。中国政府的表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的确很有大学问、也很有经济头脑,因为新能源在这些国家更具有发展潜力。而且,我们还可以预见到,要解决这些国家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储能以及电网新技术,在这些国家推广,那也是立竿见影的值得期待。
世界煤炭的远景储量,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第一,目前估算出来的远景储量基本上都集中在上述八个国家里,世界其他地方,未来找到规模煤炭储量的机会很少了;第二,世界煤炭储量,大多集中在北半球;第三,大多集中在北半球很狭窄的一个维度区间里。

中国的煤炭储量之高,要感谢大西北的黄土高原,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财富,这个财富与一亿年前中国大陆从南半球过来有关;也与印度大陆在5000万年前从南半球脱离冈瓦纳古陆,北漂过来,俯冲欧亚大陆,导致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崛起,而导致中国大陆核心地区产生凹陷和气候巨变有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地质、地貌、地理和气候轮回之黄土高原》。

1. 这文件,是在“淡化”双碳目标吗?
2. 二氧化碳有点冤
3. 2020年电力规划论坛总结和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建议
4. 气候,站在什么样的历史高度,才能看明白气候问题呢?
5. 大尺度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兴衰
6. 从大尺度气候变化规律,看碳中和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