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 | 致命4号文,8大罪名,2018楼市压力测试,谁是祭品?
周末偷袭,中国银监会意外公布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一时刷屏各大财经金融新闻端口。
文件编码银监会2018年第4号文,共分为三个文件,分别简称为:「通知」,「意见」与「工作要点」。
层层递进,非常有讲究。
多个行业被点名。
房地产在「通知」与「意见」中并未体现,但出现在了「工作要点」的第二条「违反宏观调控政策」的第二项。
「违反宏观调控政策」这个罪名严重不严重呢?
2017年,从年初到年底,我们看到如此众多的鲜活商业案例,以及「被案例」,不管背景怎样,你可以自己先思考两分钟。
除此之外,这份近三千字的文件,还提及了多个针对性「罪名」:
1,「公司治理不健全」,共分为股东与股权,履职与考评,从业资质三方面;
2,「影子银行与交叉金融产品风险」,共分为违规开展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表外业务;
3,「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共分为不当收费,不当销售;
4,「利益输送」,共分为向股东输送利益,向关系户输送利益;
5,「违法违规开展业务」,共分为违规设立机构,违规开展存贷,违规开展票据,违规不良资产处理;
6,「案件与操作风险」,共分为员工管理不到位,内控管理不到位与案件查处不到位;
7,「行业廉洁风险」,共分为业务经营,信息管理与监管履职方面。
加上「违反宏观调控政策」,一共八大罪名。
如果我们想与房地产联系起来,那么,这八大罪名,除了第三条罪名之外,几乎每一个都高度具备与房地产深度关联的接触界面与可能性。
比如,第一条,指向开发商入股甚至控股银行的真实目的;第二条为各种基于房地产权益的信贷创新或曲线操作,大开方便之门;第四条与第六条,是银行与开发商案件的重灾区。
因此,你完全可以把这个4号文件视作一份「房地产专项整顿文件」。
如果以这样的规格标准来看,我泱泱大房地产行业,已经多少年没有获得如此高的「政治待遇」了。
在4号文中的房地产「直接罪名」中,一共五条。其中,两条指向开发商,三条指向消费者。
银行虽然是文件的直接喊话对象,但是相信板子最后都是打在了开发商与购房者身上。
我把这五条「罪名」名翻译成民间语言:
1,开发商买地,必须用自有资金,银行不得提供任何支持;
2,证件不全,以及资金本未到位,开发商项目贷款不能获批;
3,买房人首付必须遵循调控政策;
4,银行体系不能为「首付贷」的产品设计、筹资与发放提供任何支持;
5,不能透支银行卡、挪用消费贷,投入到购房中。
在这样一个措辞严厉、对底细门清儿的新文件面前,我们到底是相信呢,还是相信呢?它会对2018年的楼市会产生什么样的短期影响呢?
谈谈几个观点。
一,宁可信其有。
2018年,从开发商到购房者,都要做各自版本的压力测试。
开发商前半夜想想买地,想想如何增长,后半夜想想自己的销售中有无资金猫腻;买房人前半夜想想买房贷款有没有银行关系,后半夜想想这个关系到底硬不硬,有多硬?
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17年有如此多的商业硬汉跌落,更有成群结队的商场「黑天鹅」出现,殷鉴不远,你是要赌自己运气好,还是赌个头小天塌压不着呢?
2018年,我们对4号文的「潜在杀伤力」有再高的猜测,都不应为过。
二,不当祭品。
过去十五年,房地产行业呈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征。
前十年,开发商追逐「金主」。谁绑定金主,谁率先解决了资金的数量难题(甚至资金成本高低都没有那么重要),谁便具备了扩大产能的机会,在中国式过剩产能的逻辑下,谁便是销售额排行榜之王;
后五年,开发商追逐「地主」。开发商的资本原始积累比十年前更强,全国化扩张也让开发商的资金池调配能力更强,因此,相对于土地原料,「金主」价值相对下降,拥有了好的、便宜的土地,嫌贫爱富的「金主」甚至会主动向你靠拢。在这个阶段的房地产的产能模式下,谁率先解决了土地持续供应难题,谁可能成为排行榜之王。
这种从「金主」到「地主」的追星风格切换,可以解释这个产能模式下,开发商对特色小镇、产业新城、大规模旧改、城市一级开发、传统国企混改的热烈追逐,幕后不是对风口新事物的拥抱,而是土地逻辑:通过解决土地问题来解决资金供应问题,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不过,二者难以完全分开。这种风格成功切换背后,有市场上升大周期与银行的地产融资创新提供了关键支持。
而现在,我们十分关心,来自「金主爸爸」的爸爸打算叫停新游戏后,土地资金游戏被去强制去杠杆,这个风格切换会产生什么新变化?
2018年,我们宁可悲观一些:你愿意当4号文的祭品么?小心为大。
三,杠杆辩论。
4号文,抓住最本质的一点是,通过给买房人去杠杆,降低它对开发商的杠杆支持;通过对开发商去杠杆,倒逼开发商减小对市场原料的胃口,对房价的预期。
这个「倒逼」链条大家并不陌生,是过去多轮楼市调控中的常见逻辑。它能否发生作用,有三个对手:1,是否触及地方政府对地价的最低容忍度;2,如何克制银行体系自身的放贷冲动;3,这么多年以来,开发商对土地储备贷款的依赖,也一直处于一个下降通道里。
但是,在一个行政特征日益主流的调控氛围里,以往并不起效的楼市调控推演,今年未必管用。所以,结论仍是,小心为上。
四,杠杆不是去了,而是转移了。
银监会卸掉银行对开发商土地储备的贷款支持,银行严查对购房人的首付贷款与消费贷款的违规使用,都是为了从根子上给整个地产产业去杠杆。
这个时候,开发商为了实现持续销售增长,大概率有两个选择:
1,自己给购房人提供比2017年更好的首付分期政策,相当于,开发商给购房人加杠杆。这在难卖的城市会更加明显。
2,要求购房人自己提高首付支付条件,否则不卖给你。这相当于,要求买房人自己给自己加杠杆。这在一批不愁销售、卖方市场的城市会更加明显。
冰火两重天,年年都有。降低下来的杠杆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转移了。没毛病。
五,资金「黑市」。
历史经验显示,对金钱的需求进行管制,往往会制造出一个体制外的「黑市」价格。
2017年,是著名的坍塌之年。这一年,以各种「宝宝军团」为标签的互联网金融大狂欢进入最后的死亡螺旋坠落,各种风口上的新商业奇观,都在常识面前纷纷剥落。这一景观还将在2018年生成,发生与落幕。
如果需求确实旺盛存在,那么,管制的越严格,反弹的越高涨。房价,资金价格莫不例外。
那么在2017年发了长债、便宜债的开发商,在昂贵而致命的4号文面前,可谓又一次吃到了「管制红利」。
六,宁可撑死,不能吓死?
说了这么多,这个4号文真的有那么厉害么?有一种情绪其实很流行:宁可撑死,也不能被这一纸文件吓死。
虽然4号文中,确实有这样的提法,要坚决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意思是,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又创造出五个其他问题来。但是,我倒觉得这就像一个官方文件中的例行公事与「免责声明」。漂亮话该说还要说的。
来看看银监会有哪些配套步骤:
6月20日,12月20日,将有两次专题汇报要求。
最重要的是,每个报告中要有1-2个典型案例。房地产界,谁会中招呢?
前段时间,海南楼市平地起风雷,好几个头部房企被中央点名,楼市一夜之间进入休克整顿期,成为向海南建省30周年速度最快的献礼。
你之前预测到了么?
这一次,希望你遵纪守法,克己自律,不要让陈先生、赵先生,接到关于你的举报电话。
前文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