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191期:湘潭县石家大屋

志大少爷 志大少爷 2020-09-09


湘潭县排头乡大扶冲村,这里山水环抱,绿树成荫,一栋栋民居依偎在群山间,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石家大屋就位于此处一个叫作“深塘窳”的地方。这个大宅座北向南,从航拍照片上可以看出宅子的风水不错,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是水塘,东面小山略长,宛如长龙,西面小山侧略大,犹如一只猛虎,正好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要求。


石家大屋建于1938年,解放初期,该屋先为十一区乡公所,后为曙光人民公社,再是排头人民公社即现在的排头乡人民政府所有。2007年乡政府迁建后,该屋租给了湘潭县针织制衣厂,并由其负责管理和维护。上世纪70年代,原排头公社在石家大屋前院位置修建了一座两层楼的砖木结构办公楼,中院和后院得以一直保留至今。


据当地老人回忆,正门与头门之间原有一口水塘,水面约1.5亩,塘中游泳,山上古木参天,终年鸟语花香。


院门前,三株古树苍翠挺拔,树上悬挂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显示,它们的树龄已超过150年。


石家大屋的主人叫石怀忠,是一位经营布匹、煤油、纸杂的商人。自1936年起,他历时三年,花费三万银元建造此院。建造工匠都是从醴陵、茶陵等地请来,本地只请了一个石匠。宅院落成后取名为“乐善堂”,主要用于日常起居和囤货所用,同时在头门前西侧兴建一所两层楼的学校,吸收附近农家子弟学文习字。


老屋左右的封火墙高高耸立,线条清晰明快,造型别致,分别矗立着四根柱头,这种造型是典型的西式风格。在晚清之后,随着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国门,各种西式风格的建筑形式也逐渐在内地流行起来。



大屋外全是回廊,用的青砖砌就、用砂浆粉刷的仿麻石柱子。




石家大屋是典型的“四水归堂”式住宅,大屋三面环山,表层土下面是红砂岩。建造时,经过人工开挖,整座宅院的地基与周边山体形成了四米多高的陆相沉积岩山崖,形成第一道屏障;山崖上方又建了两米高的围墙,围墙外曾有一道土壕基,壕基上植有一条宽约两米的带刺灌木防护带,此为第二道屏障。



石家大屋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屋宇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大厅小室38间。宅院前方有一口深塘,后方有一个花园。此外还有柴房、猪舍和其他杂屋等。



此外,设计精美。房屋整体内分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两室一厅古民房的三厢间。前栋以大门为中心,左右各设一小间形成三组合。连接小间左右两边两条大长屋,又与两小间形成“品”字形三组合。入大间经过道房,前面是丹墀,丹墀两边各有三套间。从丹墀拾级而上,是正大厅。正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小石阶和一个三组合。紧连正大厅之后,又是中间客厅、两边寝室的三组合。如此左一套、右一套、前一套、后一套的“三组合”皆以过道相连,楼上楼下浑然一体。


所有房间的通风采光,都通过靠近天井这一侧的落地式“格扇”,或是从屋顶瓦面接下来的“采光斗”来实现。石家大屋没有雕梁画栋,楼上楼下所有房子靠近天井的一面都没有砌墙,全部采用落地式“井”字格隔扇。上世纪30年代,玻璃已经普遍使用于大户人家,“井”字格隔扇安装上玻璃,既能挡风雨,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采光。


工艺独特,巧夺天工。屋舍墙体为“三合土”夯筑而成,厚0.6米,坚固如堡,冬暖夏凉。


难能可贵的是,石家大屋在遵循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的同时,还博采众长,不仅回廊、石柱等部位借鉴了西洋建筑技法,其厅屋设计还显示出屋主人“超前的眼光”,整座建筑在带给人们审美享受之时,展现出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设计思维,彰显出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院内可以发现墙根部有排斜砌着、露出一个个三角形空隙,且没有使用砂浆粘合的青砖,这种结构是为地面防潮通风而设计的。


因为房子一楼和二楼一样都铺了木楼板,相当于今天的地板砖。


这种木质的转角护角也能看出来屋主是个追求精致生活的人。



后花园原有水池假山,树木花草,相映成趣,石壁浮雕,栩栩如生。再是色彩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大厅墙壁为浅桃红色,其余各处的墙壁为姜黄色,门窗楼板为朱红色。




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宅,是湘潭县境内仅存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近代民居除头门前西侧因兴建的学校被拆外,其余建筑尚保存完好,并在2014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期文章中,石家大屋室内照片为湖南大学李语薇老师友情提供,在此特别鸣谢!


声明:本文中所有原创图片和视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盗用,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

发现湘潭老城(上)       

发现湘潭老城(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