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动荡,扇动全球粮食危机的蝴蝶翅膀
“政府承诺会提供救济,他们说会提供免费的肥料。但现在压根没有肥料了。”7月底,斯里兰卡西北小镇Polgahawela爆发了一场农民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降低当地生产和生活成本。这次抗议由斯里兰卡主要反对党“和平——人民力量”组织,过去几个月来,化肥问题一直是该党政治议程中的核心。
斯里兰卡不是唯一一个忙于在政治层面讨论化肥的国家。8月18日,俄罗斯驻孟加拉国大使Alexander Mantytskiy与孟加拉国农业部长Dr M Abdur Razzaque的一场会见中,钾肥成为孟加拉国提出的主要诉求之一:达卡希望就钾肥和磷酸二铵两种非尿素肥的进口与莫斯科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
印度的讨论则已持续数月,今年5月,在印度席卷全国的农民抗议中,国民会议党主席Sharad Pawar就曾撰文反对化肥价格的指数级暴涨,并警告这可能将印度推入大规模骚乱,8月,为了尽量避免下一次抗议的爆发,并保住即将进行的两场邦选举,印度农业部再次表示他们在考虑提高化肥补贴额度。
这一切发生的主要背景,是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国际化肥价格持续上涨,而供不应求局面仍在加剧:化肥在大多数国家都以进口为主,仅2021年前七个月里,不少化肥品种的到货价格已经翻了一倍以上,这迫使不少国家减少了进口量,各国国内化肥价格进一步飙高。
什么影响了化肥价格?除了疫情后复工复产和全球物流价格上涨等普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供应异常紧张”:过去几十年,国际化肥市场一直供大于求,但恰恰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趋于短缺的全球粮食供应推高化肥需求之际,多种关键原料的生产和出口遭遇持续打击,其中“三元肥”之一的钾肥,更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焦点。
钾肥,如今不仅牵动着各国农民的钱包,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第一次钾肥战争
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135公里,有一座名为索里格尔斯克的小城,它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名字的意思是“盐山”。城市的诞生和得名都来自这里1949年发现的斯塔罗宾斯基钾盐矿床,这是全欧洲最大的钾盐矿,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首屈一指。
1963年,国有企业“白俄钾肥”(Belaruskali)在此成立,迅速成为苏联时代白俄罗斯的主要企业。在苏联解体后接踵而来的经济阵痛当中,“白俄钾肥”最终留在了国有体制内,随后在本世纪初钾肥价格的飙升浪潮中成了白俄罗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白俄钾肥”83%的产量用于出口,客户分布在四个大洲、超过140个国家,如果以单一企业而非国家为单位计算,“白俄钾肥”年产量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加拿大Nutrien公司,出口量则为全球第一,远销中国、印度和巴西,由这里出口的钾肥和钾肥原料,占到了全球总市场份额的20%以上。
● “白俄钾肥”厂区 / 网络
它的另一个主要竞争对手与它相距不远:国境线另一边,是俄罗斯巨头企业“乌拉尔钾”。
两家公司定位相似,产品相同,又分属政治联系极为紧密的两个国家,结盟并寻求更大的市场影响力似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2005年,两家企业正式结成卡特尔,成立了共同的出口商“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负责两家公司一切对外销售事宜。
新的“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一跃成为业内最大企业,其交易份额一度占到了全球出口市场总额的43%。然而,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来说,这样的局面却并不令人满意:正如俄白之间每一次商业合作的结局,卢卡申科开始怀疑俄罗斯人从中夺取了太多利润和主导权。
2010年,俄罗斯寡头苏莱曼·克里莫夫出手收购了“乌拉尔钾”,一年后,又流露出收购“白俄钾肥”的意图。此举彻底激怒了卢卡申科。2012年,在数次谈判无果后,卢卡申科签署法令推翻了卡特尔缔结时的约定,宣布“白俄钾肥”将绕过“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单独对外出口,2013年7月,“乌拉尔钾”发起反击,宣布该企业退出卡特尔。
这是过去二十年来钾肥市场经历过的最大风波,它导致这家最大企业的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了200亿美元,但这还不是结局:2013年8月,应白俄总理之邀前来谈判的“乌拉尔钾”董事鲍格特纳在明斯克机场被捕,实控人克里莫夫则被列入了白俄通缉名单,“钾肥战争”中的双方彻底撕破了脸。
尽管经过外交斡旋,鲍格特纳本人在三个月拘押后仅被驱逐出境,但两家公司的关系已经覆水难收。新的“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名副其实,只经手白俄罗斯国产钾肥,“乌拉尔钾”则元气大伤,卡里莫夫最终选择了抛售大部分股权。
新的玩家也在此时入场:被认为与卢卡申科私交甚笃的俄罗斯籍企业家米哈伊尔·古策里耶夫获得一系列政策绿灯,筹建成立了新钾肥企业“斯拉夫钾”。但由于俄白钾肥战争和此后的一系列政策和市场波动,“斯拉夫钾”迄今仍在厂区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完工。
制裁下的漏网之鱼?
2020年8月,白俄国内大规模政治抗议爆发,钾肥产业避无可避:先是“白俄钾肥”厂内工人罢工导致短暂停产,随后,作为白俄外汇收入支柱之一,出口钾肥成了美欧政府的制裁目标。
2021年6月的瑞安航空迫降事件之后,欧盟公布第四轮对白俄制裁,禁止从白俄罗斯购买石油产品、部分钾肥和生产卷烟的原材料,并关闭公共部门(政府和国有银行)获得欧洲融资和保险的机会。8月,英国和美国也相继更新了对白俄的制裁名单,此外,美国将于12月正式生效的制裁法案具有迁延能力:打击对象不仅包括被列入清单中的企业和个人,也可能包括未来与它们展开合作的商业实体。
不过,通过修改技术条件,欧盟事实上谨慎地避免了制裁白俄钾肥出口,被列入制裁清单的仅是少量用于工业制造和冶金的钾原料,最关键的出口品类氯化钾位于免受制裁的40%-62%钾含量区间,有市场分析机构认为,真正受到欧盟制裁影响的钾制品出口份额可能仅占白俄出口总量的0.5%-0.7%。而在美国的制裁清单内尽管出现了“白俄钾肥”,但负责对外销售的“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由于控股比例原因,并未落入制裁范围内。
可以用各种思路来解读这一制裁方案:有人认为它典型地表明西方并无制裁诚意,有人相信这只是保证未来更大谈判空间的策略,也有人倾向于相信,美欧只是不想承担制裁白俄钾肥出口后将全球农业推入更为脆弱境地的政治后果。
此外,在欧盟和英国的制裁名单上,尚未真正投产的“斯拉夫钾”股东古策里耶夫也榜上有名。欧盟在其制裁理由中将古策里耶夫称为“卢卡申科的密友”。
● 德米特里·马泽平 / 网络
古策里耶夫遭遇制裁之后,他的老对手、俄罗斯商人德米特里·马泽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一方面,自去年8月白俄罗斯政治抗议爆发以来,马泽平不止一次地被暗示为白俄反对派的幕后资助者,其中最强烈的一次来自今年6月在瑞安航空航班上被白俄克格勃强行带走、因此引发白俄新一轮外交危机的反对派记者普罗塔谢维奇被捕后的采访;另一方面,此前正是在卢卡申科和普京双方的协调下,马泽平才在克里莫夫离场以后成为“乌拉尔钾”的实际控制人(在股权竞争中落败的恰恰是古策里耶夫),而“白俄罗斯钾肥公司”与“乌拉尔钾”实现再次合作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一年来马泽平与白俄反对派之间的传闻因此被一部分俄罗斯媒体视为无间道的烟幕——目的是在表面上实现马泽平与卢卡申科的切割,从而为白俄保住外汇通路。
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被指支持白俄反对派的马泽平、出面暗示马泽平身份的普罗塔谢维奇,被美欧树为制裁靶子的古策里耶夫,瞄准了古策里耶夫的美欧各国,事件的最大变数卢卡申科本人,以及仍隐于幕后的克里姆林宫,谁是棋子,谁又是棋手?
然而无论如何,白俄上空持续笼罩的政治阴云都已严重影响到了国际钾肥市场预期,且未来风险可能面临常态化。目前,氯化钾价格已经冲到十年来最高位,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月在今年8月的2021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贸发展大会化肥行业发展与贸易机会论坛上提出:“全球钾肥长期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发生逆转。”
白俄已无退路
而美欧的制裁与政治压力,正在白俄造成一些意料之外的副作用。
尽管欧盟并未对氯化钾“下手”,但与白俄政治关系最为紧张的部分国家已经打算在本国范围内禁止一切白俄化肥产品的出口和转运,其中地位最为关键、立场也最为激进的,是白俄和俄罗斯的共同邻国立陶宛。8月12日,立陶宛交通部长对外表示,考虑到美国的制裁,该国将从今年12月起禁止所有白俄钾肥转运。
在此之前,“白俄钾肥”几乎所有产品都需要经过立陶宛克莱佩达港,为此,多年来白俄一直参与克莱佩达港的投资建设,从而确保更低的物流费用,但如今这条海运渠道面临巨大政治风险。
●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郊区临时停靠的“白俄钾肥”货运车厢 / 网络
来自白俄的出口钾肥对克莱佩达以及所有相关物流行业都举足轻重:禁运白俄钾肥可能意味着立陶宛高达数千万欧元的经济损失。但在另一边,摆在白俄罗斯面前的已经算不上是选择题:白俄没有出海口,如果波罗的海通路被封,接下来的全部替代选项都位于俄罗斯境内。
8月9日卢卡申科与普京的上一次会面当中,卢卡申科承认白俄正在考虑使用列宁格勒地区港口或摩尔曼斯克港来替代克莱佩达,俄罗斯相关部门也在回应中表示了欢迎。然而,摩尔曼斯克港当前条件尚无法直接承接钾肥转运业务,设施改建和更新需要高昂的前期投入,而位于列宁格勒州的乌斯季卢加港到白俄罗斯的距离是克莱佩达港的两倍,它目前也缺乏能够用于转运钾肥的闲置运力空间。
并且,无论换到哪一个港口,都同时还涉及与俄罗斯陆路运输部门的大量协调和谈判工作,目前俄罗斯铁路对白俄货物执行的折扣政策也可能将于2022年到期。
很显然,未来的可能走向只有两种:要么俄方慷慨解囊,比如由“乌拉尔钾”出借自己的转运渠道,或者俄罗斯铁路给出更高的优惠补贴政策,要么“白俄钾肥”只能自己支付所有额外成本。
钾肥市场是价格高度敏感的行业,一切调高价格的尝试都可能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卢卡申科多次重申,不会允许任何白俄国有企业在制裁面前“下沉”,但钱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眼下白俄已经严重依赖俄罗斯经济援助,而一再增加的必需支出和被逐渐堵死的融资渠道,只会让卢卡申科在与莫斯科的谈判桌上越来越被动。
8月初,克莱佩达港大股东乌多维茨基在自己的社交主页上旧事重提,建议白俄方面及时变通和妥协,“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得知它们俩(指乌拉尔钾与白俄钾肥)已经合二为一。”
这不是第一次来自“圈内人”的暗示,早在抗议刚刚爆发一个月的去年9月,就已有多条消息称俄罗斯数家大企业在试图收购自己的白俄同行,“乌拉尔钾”对“白俄钾肥”、以及另一边“乌拉尔化工”对“哥罗德诺氮肥”(白俄国有氮肥厂,出口额排名第四)的收购意向,在当时就已被公开点名。“乌拉尔化工”同为马泽平控股企业,两家公司近年都报有巨额债务和亏损,但似乎并未影响它们的扩张步伐。
山雨欲来之际,正是全球粮食供应因疫情、极端气候和物流变动,陷入空前紧张之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通常被表述为“俄白深度一体化”的“俄白联盟国”谈判进度已完成99%,距离宣布建国,只余卢卡申科的一次签字认输。(责编 / 权文武)
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