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江滨医师 | 浅谈黄帝内针对六经辨证思维的裨益

赵江滨 同有三和基金会 2022-09-24




2017年夏参加黄帝内针忻州义诊时,听真海师爷和刘力红老师提起忻州出产的六道木,相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就是用的六道木,又称降龙木,当地多用来做念珠和手杖,断面呈非常均匀的六瓣性状,故得其名。这样六瓣合一的象,刘老师说这就是六经一气,就是内针的理,真海师爷非常赞叹老师的说法,后来竟然买了一捆六道木作为纪念。


六经一气其实也是仲景钦安卢氏医学所提倡的理,这与黄帝内针若合符节。按照《素问·阴阳离合论》的说法:“三经(三阳)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三经(三阴)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三阴三阳为一气流行出入,离散为六,统之则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不能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体认六经,那么我们所见的六经一定是片面的、割裂的。


而内针和仲景钦安卢氏医学可以在理上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才能在方药和方针的运用上形成无缝链接,这也是在选择传承时需要注意的。有段时间我对另一门针灸流派——五行针灸非常感兴趣,真正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觉得五行针灸虽然很美,但在自己还没有能力驾驭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时,我就果断放弃了。


经络学说历来就是六经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黄帝内针初始的辨证思路主要就是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方法进行辨证治疗的,非常简易而且容易操作。黄帝内针可以说就是《伤寒论》与《针灸学》学科交叉的一个示范,能够把六经辨证的临床思维简单化,而且透过针下的变化迅速表达出来,是一个可喜的突破,这对学人建立中医六经辨证思维和信心意义重大。如果说一开始学习中医时就能先从内针开始,那么无疑就是选了一个易行道,因此我也非常推荐想学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学人可以先把内针作为前行。


当然六经辨证的内涵非常丰富,除经络外还包括脏腑、气化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黄帝内针透过对六经经络的影响,还可以触动六经的脏腑、气化等各个方面,这需要建立在对六经辨证更深入的把握和理解上。


刘力红老师曾指导我治疗了一例体位性高血压的案例,老师认为“相火以位”,相对位置的变化对相火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六经中,少阳主司相火,于是辨证属于少阳病。按照内针原则在外关穴上求得同气,连续针灸三日,每日针前针后进行对比,效果都很好,血压皆能降至正常。这个案例对我触动很大,举一反三,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痛证等诸多身体不适皆能从少阳入手去考量。


内针在六经辨证方面对我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如前面妇科临证心得时提到的“冲任统于太阴”的说法,其实就来源于内针同气相求的感受和实践。可见黄帝内针不仅可以促进六经辨证思维的建立,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深化六经辨证的思维,验证六经辨证的临床思路正确与否。



赵江滨医师简介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跟随刘力红教授学习中医及中国文化十余年,致力于钦安卢氏医学与黄帝内针的理论、临床研究。现任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医疗部主任,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教研组负责人。



为生民立性命
为往圣继绝学
↓↓↓

相关阅读


作者:赵江滨

编发:中脉

图片:千库网

审稿:黄靖 赵江滨


点“在看”为青年中医成长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