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和·十年|赵江滨:略谈对讲学的感受

赵江滨 同有三和基金会 2022-09-24



编者按:在2021年12月8日同有三和即将迎来创立十周年之时,我们于此期间推出系列文章,选登多位同有三和友人、善东、医师、学员及员工的来稿,听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同有三和的故事。

来稿作者简介


赵江滨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跟随刘力红教授学习中医及中国文化十余年,致力于钦安卢氏医学与黄帝内针的理论、临床研究。现任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教研组负责人,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医疗部主任。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谈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可见讲学对于修身治学的重要性,刘力红老师就经常引用这段话,勉励我们要重视讲学。


早在2011年秋,那个时候正是筹备同有三和的阶段,按照整体的工作部署,我们得面向社会和群众做一些公益讲座,以宣传三和的理念和健康的常识。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讲有时候显得比学要难得多,因为学是一个人的事,自己就可以完成,但讲就要有对境了。要把深刻的东西讲得浅显易懂,风趣生动;要把老生常谈的道理讲得别有新意,入木三分,着实不容易。记得我有一次试着讲公益课,刘老师也在下面,等硬着头皮讲完,刘老师说:这堂课讲得不怎么样,讲就是要把自己讲明白,讲出的东西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你讲得干巴巴的,自己这关都过不了,怎么能打动别人呢?



老师的指点好似打开了一扇门,从此以后我很注重这一点,不管做不做得到,讲课时要努力打开自己的心门,这样讲出来的东西才能比预先准备的材料更丰富更生动,甚至更明白透彻。就像小时候帮助别人去解题的时候,突然又发现了另外一种解题方法那样,有一种助人为乐时灵光一现的快感。而这种训练在三和是持久的,久而久之我也就迷上了这种训练方式。


那时候只要有讲课的机会,无论是什么样的场合,是专业的经典课程,还是公益的小讲座,我都不怕丢人,每次都积极参与,尽己所能,迄今算起来数百次总是有了。这其中当然有很多酸甜苦辣,有讲得比较满意的时候,也有很差劲的时候。总之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讲学就是真实呈现自己,不做任何预设的状态,如果我们真的以为自己需要投其所好地给别人讲一点什么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不知道该讲什么而手足无措了。



讲学需要训练,也需要训练的氛围和场合,恰恰三和就是这样的地方。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不论是院校还是民间,不论是中医专业还是非中医专业,只要大家拥有共同的使命,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讲。有幸参与其中,我就聆听过很多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别,甚至不同思想的讲座。


在桃源那栋小楼里,刘老师的经典课程照例是严谨不乏幽默;五行针灸课程诗意隽永,别有异域风情;圣洁正脊手法的课程朴素生动,有一种踏实感;另外我们还有自己的经典学习活动。记得有一次经典学习活动上,我讲的是《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忽然联想到“大便”,不就是“大变”吗?而小便则可以称之为“小变”。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变化出乎自然,则清浊可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出入升降之机皆在于此,肉体层面刹那不停地变化,可以说都与此有关。联系到《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更觉得有味道。


分享结束后,高圣洁老师跟我提到《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让我好好思考一下“器”的造字和功能。器本身就具备了四个口,可以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而旁有犬,意为升降有制,出入有节。再由此细细品味六腑的功能,甚至整个肉体层面的运作,就更觉得意味深长了。



每次透过类似的小分享,经过三和诸位师长和同事们的加持,可以说获得了更深度地成长。讲学有时候是以讲促学,有时候又是以学促讲。在讲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放下讲者和学者的对立感,讲者也是学者,学者也是讲者,讲学一体,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享受的状态了


而刘老师最近的要求是,让我们讲课时不要拿讲稿,甚至提纲也不要拿。这样就可以充分训练心力,充分地敞开自己,充分地与听众交流,充分地流露心声,这样又是一种新的境界了。因为讲的目的是为了学,是带着大家一起去感受,当我们充分地融入听众时,带起的是集体的智慧,这样传承流淌的管道就会更为宽广


记得三和书院三届同有班第五次大课让我分享一段感受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带了提纲上去。前半段没有看提纲,就相对从容地完成了讲说;后半段一看提纲,当时就有些懵了,感觉回不到原来的状态了,心一慌就磕磕绊绊,最后很勉强地完成了任务。这次教训告诉我,当我们的关注点是在提纲或者讲稿时,我们就失去了听众,当我们的关注点是在听众时,我们就可以在讲稿或者提纲的基础上,进行主动自由地发挥。如此讲学看似是一种付出和消耗,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调整,那就是真正的公益了:听众受益,自身也会深受其益。



同有三和成立快十年了,但教育传承的核心任务没有变。以前主要是很多期的课程,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慢慢地很多听众也变成了讲者,或者未来的讲者,逐渐加入到医道传承和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我们该如何讲好自己这堂课呢?我将把在三和聆听和感受到的这些教诲,奉献给大家。




为生民立性命
为往圣继绝学
↓↓↓

相关阅读


赵江滨 | 略谈中医教育传承的书院模式及其探索


赵江滨医师 | 浅谈黄帝内针对六经辨证思维的裨益


妇科病诊治一定要重视太阴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七)


调经种子的两个关键:经期宜通,经后宜补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六)


想要孕育健康宝宝,务必记住这三点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五)

作者:赵江滨

编发:小学僧

图片:同有三和

审稿:黄靖 赵江滨


点“在看”为“中医药文化发展”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