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找到一种厉害的知识(上)

2016-10-30 石勇 心理分析



厉害的知识,就是方法!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合作请后台联系


出品 | 石勇心理话(ID:shiyongthink)

作者 | 石勇 

整理 | 安


01


首先,我要向喜欢编故事来讲一个什么道理的鸡汤大师们学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主角是一名海归,下面我把他称为副处。


副处同志是心理分析人民并不忠实的老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心理分析》(点击查看)的评价:「石老师你可以不这么分析吗?」


意思是:有些东西你怎么能去揭穿呢?


我回答:「不可以」。


副处走的是仕途生涯。他先是在国内名校读本科,后赴海外读硕士,毕业后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待了两年,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召唤他,便毅然回国,成功地混入公务员队伍。因为出身城市底层,缺乏家庭背景的支持,进步不如他想要的快。不过也是个领导了,在人民群众面前,还是挺威风的。


有一次,他和衙门里一位科长产生了冲突。


一出好戏上演。


事件的缘由很简单,科长因为背后有靠山,一直不买副处的账,在一次工作任务的安排上,更是当着别人的面,公开给副处甩脸色。副处压抑住没有发作,但新仇旧恨一起涌上来,决定要整我们的科科。


怎么整我们的科长同志呢?副处在向我叙述时,承认自己很下作:


第一步,编造谎言说科长讲了科员X、Y、Z的坏话,煽动X、Y、Z对科长的不满,为整人建立舆论和群众基础;第二步,搜集科长的一些黑材料;第三步,利用科长工作上的一个漏洞,在会议上半公开地指责,并延伸到同事关系、作风、政治态度问题,上纲上线;第四步……


可是还没有等到第四步……


大家都不傻,在会上能听出来是说谁。我们的科长很可爱,竟然当场和副处同志辩驳,而且反戈一击,说副处工作能力不怎么样,倒是一肚子坏水。


这个场面,像是一种自杀性攻击,完全是同归于尽的节奏。


02


你听到这个故事时,是什么感觉?


当副处在干了几杯酒后,苦笑着给我说这事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以前学的那些知识,都是干什么吃的?


不好意思,那些知识只是下面的干活:


(1)用来干一些跟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事情。如果他真学到了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可能会转化为他的专业技能——只是看了几年韩剧打了几年游戏混一个文凭出来的,或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蠢货,不在此列;


(2)用来抬高自己的社会价值排序,装逼;


(3)用来抢夺社会稀缺资源,嵌入社会利益结构中一个有利的位置(这个需要以文凭作为资格凭证——而且,除非你是天才或有杰出的能力可以例外,否则只看文凭)。


(4)用来让自己显得像是具有某个较高阶层的品味或素质。


好,我所看到的副处同志,这位心理分析人民并不忠实的朋友,他读国内外名校所学到的知识,功能就是这些。


至于去维护自己所处权力位置上所预设的权威,去整得罪他的那位科长同志,去顺着权力阶梯往上攀爬,这些知识全用不上。它们好像没这个功能。


他用的,就是两件武器:


第一件:突破道德约束,甚至道德底线,撒谎造谣一点都不脸红,整人可以不择手段;


第二件:对自我的下手。在权力斗争中,在往上攀爬中,他的自我可以压抑,可以出卖。


在他还在一个劲地喝酒时,我突然笑了。


我其实希望你也笑一笑:这两件武器,谁没有啊?


要拼突破道德底线,拼对自我的下手,谁不会?


区别只在于,副处可以做到,科长可以做到,X、Y、Z或许也可以做到,无数阴暗小人、在衙门和CBD里攀爬权力、利益阶梯的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我们做不到。


原因不是我们不会,而是:我们不愿意变成那种人


变成那种人,即使我们得到了很多,其实也会感觉到是人生的失败。


因此,我们无法突破我们的真自我!它死死地拖着我们,不让我们往前滑一步。


03


我们要承认:在拼突破道德底线、拼对自我的下手方面,坚守真自我的人其实输了。人家有这两件武器,你没有,怎么干得过?


好人干不过坏人,善良的人总是被恶人伤害,天真的女生总是被渣男骗,就是这样一个套路。


但大家先别慌。


我们玩不了这两件武器,还有别的武器。


问题只在于:别的武器,是不是很厉害?


弱弱地问一句:它是知识吗?


04


有一句话叫做「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好像流氓有了文化(在这里文化是有知识的意思,下面统称知识)就很厉害一样。


但我们再看一下我的那位副处朋友,他有知识,但厉害吗?


知识厉害的是这方面:他有一个可以嵌入社会利益分配结构有利位置的文凭,可以让他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如果真有的话),可以让他在品味气质上显得高档,可以让他在社会价值排序的意义上装逼,心理上吞食掉别人。换句话说,因为知识,他可以在社会阶层的攀爬上,甩那些没知识的人几条大街。


可是,在整那位得罪他的科长这件事上,知识派不上用场了。


如果他可怕的话,只是流氓上的可怕。


有文化的流氓肯定比没有文化的流氓可怕得多,因为有文化的流氓一般总比没文化的流氓聪明,相对之下更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和规则。但是,我们需要深刻地看到:正是因为在某方面没文化,所以他们才耍流氓


从副处同志对我的叙述中,我可以用心理分析的信誉保证:他并不太懂得人类心理规律和性格-行为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他对科长是什么人、想干什么的判断分析完全依赖于社会经验,权力-利益关系的意识,人的表层言行,并不知道科长在心理上、性格上是什么人!


这绝对是一个bug。


经验,权力-利益关系的意识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得有一套分析人和世界的精准知识框架。


我估计看到了副处的这个故事,一些普通公务员,以及在大型国企、私企里见惯了权力斗争的同学都会大跌眼镜:玩得太低级了,哥!


我想把「正是因为在某方面没文化,所以他们才耍流氓」修改成:


因为无知,所以无耻。


没办法,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能拼道德底线,拼对自我的下手。


所以,大家如果看到一个轻易出卖自我,没有道德原则的人,无论他有多少文化,可以作出一个判断:他在洞察人和世界的知识上并不厉害。


知识都还没派上用场,还轮不到你去拼自我


05


是知识就很厉害吗?


我想说,很多知识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它们只是给了你一种「好像有用」的感觉。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真的很多)因为缺乏判断力,挺喜欢这种感觉,以用来治疗自己的焦虑。所以罗振宇这种精明的生意人,装一下知识分子都可以那么火。


还有很多人其实要的也只是「占有知识」的感觉。因为它可以用来装逼,抬升自己的社会价值排序。太多这样的装逼犯了。


这个情况,有两个秘密:有些知识真的只能用来找感觉,真的只能用来装逼;有的人,真的只喜欢或适合可以找感觉和装逼的知识。


在揭开知识的「功能」——功能的意思是有的知识是用来好玩的?找感觉的?价值排序上装逼用的?做谈资用的?治疗焦虑的?解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还是用来让一个人牛逼的?——之前,我要让大家看一下,到底知识算老几。


06


我所创造的IMP心理分析学有一个经典的分析框架叫做「自我-世界」关系。我们是扛着一个自我出现在这个世界面前的。


这个自我第一是有内容的——没有装什么内容的那就是天生的白痴。多一句嘴,精神病人是这些内容紊乱成一团无法有序了,一个人变成「植物人」后则是没内容了。


第二嘛,要想不弱爆,或者想变牛逼,就一定要武装它。


经过武装的自我,才可能感受、认知、预测、分析、把控这个世界。


因此,一个人的自我装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他的自我是否厉害,以及在世界面前的层次。


有五种东西。大致对应人的自我的五个档次。


07


惭愧,我认为第五档——也是最低的档次——是信息


只要是动物,就有信息的接收和解读的能力,比如你要去打一条狗,它一定冲着你狂叫,狗能接收和解读你传递给他的信息。有人告诉你马蓉出轨了,你也能马上接收和解读。换句话说,只要你感官正常,就能正常接收和解读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新闻客户端和公众号里看一些东西,以为是看新闻和知识,其实,只是在接收一堆信息。


信息的特征是:它从来只在我们的大脑里像烟一样一晃而过,不会停留多久,很少能变成知识。


再次表示惭愧,第四档是知识——倒数第二档。


自从培根老师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后,知识在现代社会就被捧得很高。自认为有点知识的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好像他们超越了文盲的档次就很高档一样。总之,知识很伟大。


我不怀疑它的伟大。但我们得看一下它到底是个什么鬼。


跟信息比一下。信息只是对世界表象的一种简单呈现。这种呈现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它只是呈现,不是解释。知识呢?提供了描述、解释(尽管也可能是错的)。所以看上去就牛了。


可是知识有大漏洞:它只是对世界的外在的描述和解释,而且是碎片化的解释。换句话说,我们利用知识去认识世界,只看到外面的东西,而且,还支离破碎。


第三个档次比知识厉害,那就是经验


真的,经验一定比知识厉害。工科学生都明白(文科的同学明白吗?),你在学校学了一大堆知识,但在工厂里玩机器时,恐怕还得跟初中毕业的老师傅好好学习一段时间。要用知识去给你插上翅膀,前提是经验。


经验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它是知识的沉淀,同时,它有一个自动对应情境的模式,能形成一种经验意义上的直觉。


所以经验在传统社会很靠谱。老人为什么有权威,就是因为经验啊。现在,社会变化太快,经验不灵了,甚至有时变成一种负担。


经验的漏洞是:有限,很有限,情境不一样,它就套不上了。


所以有比经验厉害的东西,这个东西叫方法


在高校的人都知道,只懂一堆知识的教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跟有分析框架、方法的教授,真不是一个档次。后者有创造性,前者可能就是一架复读机。


08


从信息、知识、经验,到方法,是一个质的分水岭。


这么说吧,信息、知识、经验,都属于不同层次的「条件反射」的范畴。给你一个刺激,你就接收到了信息。看一本书,你就得到了一些知识。而经常干一件事情,你就有了经验。


大部分情况下,动物都会。


在所有情况下,正常人都会。


任何人都会的东西,你觉得可以成为你的优势吗?


读了一个博士,很多人都可以去大学当老师,一直混到教授,但是,要让自己真正拿出有创造性的成果,形成思想上的巨大影响力或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这样的人很少。教一个书很多人都会,但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或科学发现,恐怕不行。


在一家单位或公司里,70%的人其实都没创造性,或做的工作根本就没什么创造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另外30%的精英。


多年前我曾经干过一家报纸的评论编辑。当时就有了一个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不是看他会不会写评论,而是他在写评论时,能不能写超过3000字的政论文章。


只会写评论而不会写超过3000字政论的人,一定是庸人。


因为写评论,大部分人稍微练一下就会。但写超过3000字的政论,需要认知世界的一个分析框架,一种以上的方法,没两把刷子是干不了的。


我还经常碰到一些说自己看过多少多少书,或学的是什么什么专业,自我感觉挺良好的人。他们在别人面前都有一种「知识」或「专业」上的优越感。


往往这时候,我忍住了没有笑。想看一本书还不简单啊?花几十块钱,花一天时间而已。至于所谓的「专业」,除非是需要专门训练的理工科,文科类的,把书找来学就是!


如果有人鄙视我:「你没人教,能跟专业学的一样吗?」我会这样回答他:「你都要别人教才能学会(说不定也没学到什么),而我自学就会,你觉得你厉害吗?」


我们在做一件事,在寻找我们的人生定位时,真的需要记住这个原则:一样东西,只要愿意,大多数人都会的,那就不是你的优势。真正的优势是你和大多数人在智识上的区别。


方法就是你和大多数人在智识上的区别


厉害的知识,就是方法!


以及可转化为方法的知识!


在后面,我会详细揭开。


一个拥有方法的人,可以保持不动,而去精准地解读、切入这个世界。


但方法也是有限的。


所以第一档是什么?「道」,「心法」


关于这个,古希腊哲学叫「逻各斯」。中国的老子叫「道」。哲学家赵汀阳把它叫做「心法」,我认为这个词极为形象精准,而且非常契合IMP心理分析学。就用这个。


「心法」既是一种「道」,也是一种「术」。这是一种修炼,值得向往。


但不需要先扯那么远。我们的重点是:找出可转化为方法的知识,以及方法,用它去强大我们的自我。


我们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见。


近期石勇老师在「分答」回答过的精彩问题:“老师,我觉得自己心理状态好奇怪,不管跟谁,亲人,或者朋友同事在沟通上或者聊天我都很紧张,这什么毛病?有方法解决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石勇老师分答主页偷偷听~


往期精彩回顾




IMP心理公号群上线了

欢迎大家来交流分享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我负责揭穿 你负责看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