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池:灾后心理援助的回忆与思考|【文字稿】万人公益大课堂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来势汹汹,各类型的信息铺天盖地,引起民众恐慌。各级政府广泛关注疫情和民众心理状况,各个心理行业协会、各大专院、各大医院纷纷行动起来,做了大量危机干预相关工作。致道中和积极响应这种需求,推出危机干预系列万人公益大讲堂,我们邀请到第一批专业大咖——马弘、樊富珉、曾奇峰、杨凤池、张海音、方新和杨丽七位重量级嘉宾,为同行们讲述他们自己与危机相处的故事。
。
讲师:杨凤池 整理人:何锦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是一场影响范围很大的灾难。
我们义不容辞,理应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用我们的专业为打赢这场防治
疫情的总体战和狙击战而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我的第一现场经历
1.2005年6月,黑龙江沙兰镇发生洪灾,沙兰镇小学100多名小学生失去了生命。这是在我们国家的救灾工作中,第一次由国家主管部门与救灾同步组织的心理援助。
2.2008年5月,5.12大地震,由我们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承担任务,组织心理救援队,我带队13位心理学工作者去汶川地震灾区做灾后心理救援。
3.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我们又参加了北京市政府组织的北京心理专家救援队伍奔赴灾区。
我的第二现场经历
去沙兰镇的时候西英俊还是硕士在读的研究生,跟随我一起参加救灾活动。根据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我和西英俊被分到了遇难学生的班主任组。当我们见到这些老师时,他们一个个铁青着脸,面部肌肉处于痉挛状态 ,提问不回答,也不说话,跟我们说“我们有坚强意志,我们能化悲痛为力量。”
哀伤是需要表达的,我们就想了个办法,说:“你们今天有什么话想对学生说,写下来。虽然他们不在了,但他们的形象应该还在你们脑海里。你们之前没时间跟他们说话,现在把你们想说的写下来。”
我们在第一现场的工作中,一定要避免当事人、目击惨状的人或受难者家属去描述那些惨烈的细节场景,因为这会造成二度或者再度的创伤。应该让他们去表达相关的情绪和行为,因为我们要处理的是情绪,不是处理这个灾难本身。
我们让每位老师给自己故去的学生写一封告别信:第一,你对这个学生的印象;第二,你对这个学生正面特征的赞许;第三,你想对你的学生表达你自己从他身上获得了哪些正面的力量;最后跟学生道别。这一写,班主任们就投入进去了。有的老师拿过来的稿纸都是湿的。接着,我让老师们在小团体宣读给学生的道别信,他们情绪隔离的那一部分就被打破了。这时我们再开始处理他们的情绪,缓解他们的紧张,处理他们不能消化的部分。等我们工作结束,我们看到这些老师好像经历了一次磨难又重生的样子。
我们去四川灾区的某广播电视局时,发现他们的编导人员或主持人,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因为有的是遇难者家属,有的是一线媒体工作者,是替代性创伤的受害者。我们给这些人用了小团体空椅的方法。(1)先进行分组:直接目击惨状的一组,有替代性创伤的一组,有替代性创伤同时又有急性应激障碍的受创人员一组。(2)采用团体空椅技术来进行操作,让他们写上故去亲人或者目击的受害者的名字贴在空椅上,对着空椅来表达自己的哀思。(3)打包。(4)用保险箱技术、频道转换等稳定化的技术,效果相当明显。
随我参加救援的我的三个在读研究生沙莎、钟欣、祖思,负责做一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他们也在绵阳的帐篷小学用了这个情绪词书写的方法。他们的创新是让孩子们把这些情绪书写纸折成纸飞机,然后去操场放飞。在放飞仪式完成后把这些纸飞机收集起来,告诉孩子们飞机会被他们带回北京,说“这样你们的烦恼就被我们带走啦”。
举个例子,奥运志愿者的心理支持热线是为了支持和帮助奥运志愿者而设立的。但是很多志愿者打电话来说的是领的志愿者衣服尺码不对,而且又不能换。接线员问我,这好像跟心理问题没什么关系吧?
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点:很多受到急性创伤的来访者或者他们的家属,特别愿意反复、不厌其烦地去讲对他“最构成伤害的场面和细节”,可能是他的闪回的部分,我们要特别注意。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当事人去描述场景和细节,而是要让他们描述想法和情绪。比如,当对方说“我那天看见房子塌了,我跑出来了,我爱人没出来,我又跑回去,结果我看见他砸在这里边,一条腿露在外边儿……”试想一下,当事人这么讲的时候,内心一定倍受创伤。他每讲一次,就被再度创伤一遍。这时我们需要制止他们,“你不要再说这些,我们知道,你说这个会让你很痛苦。你要讲你爱人离世以后,你的想法、你的感受,而不是那天、那个时刻你看到的什么。”
在灾难救援里,处理心理危机的时候,处理的重点是他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我们的好奇心,或者当事人愿意讲的那个特别惨烈的场景。
(2)提问感受
当事人如果诉说很多细节,我们要善意地、适时地、温柔地终止,更多地提问感受。
(3)非言语鼓励
当事人在表达他的感受或情绪时,我们要做非言语的鼓励:“嗯,这样我理解、我能感受到、我能够体会到……”
(4)引语造句
这个方法效果特别好,引“来访者的语”。我们利用来访者使用过的语句、词汇,再造一句,造一个带有心理帮助的句子,回授给他。他会觉得这句话特别熟悉亲切,阻抗的力量就小了,因为“这就是我说的话啊”。
我在《心理访谈》有一期节目,当事人说他跟他叔叔有仇,小时候他奶奶和他妈打架,叔叔向着奶奶,他向着他妈。“我是我母亲的儿子,他是他母亲的儿子,他向着我奶奶,我向着我妈,我们俩就打起来了。”在他对叔叔的愤怒宣泄之后,我说,“你是你母亲的儿子,他是他母亲的儿子,你们是各自捍卫自己母亲的利益,谁都没错!”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跟你叔叔是一样的人,你孝顺,你叔叔也孝顺,只不过他孝顺的是你奶奶,你孝顺的是你妈。你们俩行为、品质、性格是很相近的,你俩不应该对立。只不过是你妈和你奶奶有对立,所以导致你们俩对立。而不是你们俩本质上的敌对。”说完这句话以后,当事人说“哎呀,杨教授这么说,我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这句话一说,我这个结打开了。”我用他的词汇造句,用他的词汇重新组装,他一听,“这就是我说的话”,“这就是我的道理,我就应该接受。” 他就没法阻抗。
“引语造句”效果特别好,同时这也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咨询师一定要抓住来访者讲话的模式、关键的词汇,用他讲话的关键词汇重新造句,这个帮助力度特别大。
另外,还可以使用具体化技术、一般化技术、尝试性解释。部分危机的情况,可以用稳定化技术。方新老师在她做的培训里,就教了大家大量的稳定化技术。
在危机干预中,如此多的人需要帮助,但只有很少的心理工作者,能给大多数人的机会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尽量要在一次有限的时间里,给对方最大的收获。我这些年发展了一种叫“分析体验式”的咨询,一种比较短程高效的方法。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关系、收集资料、评估;第二阶段,分析、修通、体验;第三阶段,结束。如果大家有兴致,可以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
我们在一次性咨询里,不是整体提升一个人的人格,而是让这个处于危机状态或者被不良情绪笼罩的求助者,先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咨询的目标是要局限的、聚焦的。
建立关系,收集基本的资料,做出评估,先处理情绪,然后聚焦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修通,也可以使用一些急救的技术。
如果有可能,加上体验性表达性的工作和心理教育,让他发现这次灾难性事件的意义和力量,加以总结,这一次咨询就结束了。
我们在汶川的时候,这种感觉就特别强。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我们的救援部队来得特别快。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受灾群众中的幸存者,从最危险的地方救下来,抓紧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还有许多战士紧急搜救在各种废墟里可能的幸存者。我们看到,那些持续寻找幸存者的救援人员,他们目击的惨状和超负荷暴露,超过了许多当地的受灾群众,替代性的创伤反应也很严重。所以援助者的自我照料是特别重要的事。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过,“真实地面对死亡和特别大的痛苦,才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天亮起床
离开帐篷出发 到达受灾群众安置点
一天满满的工作 不仅仅是心理专业也有社工工作
午饭时间不确定 站着、蹲着干吃面、喝一点水
傍晚天黑了回到帐篷吃方便面,如果能喝到热水就太好啦
开会——总结、督导、分享、团体的磨合
会后还要写汇报和发回后方的报道
凌晨入睡
天亮起床
时间关系,就到这里。最后我用弗兰克尔的话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维克多·弗兰克尔 《追寻生命的意义》
提问环节
我觉得做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修炼自己的人生境界、哲学境界。我们学了心理学,尤其是临床心理学,想帮助到任何一个人,我们必须把自己打造成:我用心理学原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我的家庭,能够“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平”。心理学知识在我自己身上都不能用,那我还能帮助谁?所以就真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我特喜欢中德我的带组老师托马斯·普朗克斯的一句话,“一个心理咨询师其实就是在人间,做神的职业。”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跟我们20个群的同道们共勉,大家要做好做一个神的思想准备,来进入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你想出点名、得个利,那我觉得这条路走不太远。
谢谢大家!
杨凤池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全国心理卫生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专家主持。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突出贡献奖。
何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萨提亚模式家庭系统治疗师,儿童心理咨询师。上海洗心心理工作室创办人。接受过德式行为治疗、临床催眠治疗、整合式创伤治疗、国际自我状态治疗、危机干预相关培训。
鸣谢
感谢协办方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北京大学电视台
感谢马龙、赵娜、陈潇琳、戴璟四位老师为本次文字稿的贡献!
往期精彩回顾
樊富珉:危机干预和热线咨询中的伦理|【文字稿】万人公益大课堂
马弘:2020新冠肺炎,你我都是心理治疗师|【文字稿】万人公益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