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伤孩子的不是“吼”,而是......

2018-02-20 青未了 DrG科学育儿


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作者:青未了


01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气愤不已的视频:在某小区电梯门口,孩子母亲把孩子交给保姆后离开。


保姆单独带孩子上电梯后,刚离开妈妈的孩子开始哭闹。这时候,保姆非但没有安抚孩子,反而抡起胳膊捶打孩子腹部、头部、背部,还用力摇晃孩子。


请在WiFi环境下点击视频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185i6rj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段虐心的视频一下刺痛了我的神经,让我想起几年前曾发生在高中同学身上那件不愉快的往事。


同学产假到期后,因为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没法帮带孩子,于是就请了一个保姆。两个月后的一天,她偶然发现孩子屁股上有个鼓包,还有疑似针眼的小孔,于是悄悄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的回答证实了她的猜测,孩子屁股上确实是针眼。


两口子旁敲侧击地问过保姆,但保姆却支支吾吾、含糊其词说“不知道”。无奈,他们只能趁周末保姆休息的时间,在家里装了隐形摄像头。


通过监控,她发现了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孩子一天基本上都在睡觉,而保姆则在客厅,要么看电视,要么照镜子梳头打扮自己。


这样观察了两周后,也没有发现什么。于是他们趁周末又把视频仔仔细细回看了一遍,结果发现了一个细节:


前一刻还挺精神的孩子,在进了保姆卧室5分钟后便睡着了。



于是他们把摄像头移到了保姆的卧室。这次,看到了一个让他们心疼无比的画面:


保姆把孩子放在转椅上飞速转动,整个过程持续有五六分钟,直到把因惊慌而大哭的孩子晃睡……


在此之前,我原本以为虐童这事离自己很远,直到无意间从网上看了相关新闻报道,认出当事人是自己同学的时候,我才知道,伤害就在自己身边。


这件事之后,同学便辞去了工作,专心回家带孩子。她说,那段时间特别难熬,受到惊吓的孩子常常在半夜惊醒,而且变得异常胆小。


幸运的是,在她的悉心呵护下,孩子慢慢从那段创伤中走了出来。每次同学聚会,她都劝我们说:


“无论再苦再难,孩子都要尽量自己带,无论是老人还是保姆,都不如亲妈在身边。”



02


虐童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要了父母的命了。


作为职场妈妈,这段时间的焦虑感是空前绝后的,一边是孩子无助的眼神,一边是车贷房贷各种居家消费的压力。孩子和工作,这种两难的取舍,让人有些心力交瘁。


3岁之前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期,经受如此行为暴力与语言暴力摧残的孩子,他的安全基石是何等脆弱,就像那个电梯内被虐的孩子,身体上的伤害也许很快就会愈合,但心灵上的创伤却很难修复。


有位朋友在看过那段视频之后说,要是条件允许,谁不希望自己亲自带孩子?


说这话的朋友,今年刚把孩子从老家接过来读幼儿园。但她却发现,孩子和自己一点也不亲,他们之间总有一些若即若离的生疏感。


刚接回来那会,孩子宁可一个人睡,也不让她接近。


而且,孩子每次和老家的奶奶通视频,都有说有笑的,但挂断后就变得沉默寡言,对她爱答不理的。



她不止一次地告诉我,“那种被孩子排斥,不被孩子需要的感觉,真的很糟糕。”虽然职场上她风光无限,管着几十号人,但回家却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孩子敌视的小眼神,仿佛在嘲笑她,“你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


作家小巫说过一句话,“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孩子”,这话一点没错,孩子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谁带他的时间多,他就和谁亲。


其实,我是很能理解朋友孩子的表现的。记得在我2岁左右,弟弟出生了,我就被寄养在姥姥家。听姥姥说,弟弟1岁前,我就没回过自己家。后来父母也偶尔接我回家住几天,但不多久还会把我送回去。以至于到现在我回家都有一种住旅馆的感觉,虽然父母对我很好,但我感觉我的内心总是竖着一道墙。


孩子和父母间的亲近感,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去培养,就算你之后付出再多,那种亲子之间的隔阂感都是难以消除的。



03


在网上看过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是啊,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交给别人带,即使将来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这缺憾,都不一定有效。


那么,不是自己带孩子,将来会有哪些影响呢?而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们又该怎样平衡工作和家庭,做到工作孩子两不误呢?


自体心理学研究发现,1岁内的婴儿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的小动物。


孩子在1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不安的婴儿就能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如果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表现愉悦、轻松的感受,否则就会愈加烦躁。


而3岁之前,则是孩子安全感和性格形成期,也是一些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若孩子在这一时期内长期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陪伴,他们的依恋则不能被满足,就很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而且,还会错失与孩子亲近的机会,很容易培养出叛逆的孩子。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所以,有专家建议,对于3岁内的孩子,最好是母亲亲自带。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需要满足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自己带孩子,不管如何辛苦。



04


孩子是通过我们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天生对父母陪伴的需求强烈,没有哪个人会比他的父母更了解他的需求,哪怕是经验丰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不能让亲子教育缺席。父母一定要自己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是投奔我们而来的,而不是爷爷奶奶。


亲手抚养孩子所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是任何工作都比不了的。对一个母亲而言,孩子和世界的第一个联络通道就是自己,孩子的安全感更多来自于母亲的拥抱、亲吻和鼓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知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对父母来说,挣再多的钱,给孩子买再好的学区房,都不及和孩子在一起更有意义。


娱乐圈好妈妈马伊琍在节目访谈中说过,孩子长这么大,都是自己和家人一起在照顾,因为带孩子这件事,不能假手于人。


你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还回来。


“爱,就是为了在一起。”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职场妈妈本身就是一个双重身份,我们一边要顾及职场,一边还要顾及孩子。然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其实,职场妈妈也不必内疚。于孩子而言,他们要的并不多,低质量的相守,不如高质量的陪伴。晚上陪睡、亲子阅读、游戏互动……这些我们看似平常的行为,在孩子眼里,都是你爱他的表现。


陪伴不一定是全天候的,而是你心里一定要有孩子。


这些陪伴其实很容易实现,只需要你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没有手机、没有wifi、没有外界的干扰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中来。


在带孩子这件事上,老人和保姆永远都只是配角,父母才是育儿路上的主角。千万不能指望把孩子甩出去,当甩手掌柜。


带孩子的确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但负责任的父母都知道:


自己生的孩子,再苦再难也要自己带!



你是亲自带孩子吗?在带孩子这件事上,你有哪些心得和体会?欢迎留言哦~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8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错过好文长按关注


23种食物  |  蛋白

春节逗娃  嫁人前  | 结扎

竖抱 | 荨麻疹 | 你老公  | 冻疮

  呕吐 |  吵架 | 疫苗不良反应

二胎 辅食储存 | 老人带娃

点击↓↓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