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当慕课教育遇上德育危机
近年来,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和带动下,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日益受到众人追捧,慕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日益受到重视。慕课教育以其开放性、免费性等特征,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但是,我们也要对慕课热进行理性的思考。慕课所依赖的网络教学模式,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人机互动的技术性存在,而不利于实现德育内在的价值性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慕课的德育失位问题进行分析,并努力关照慕课教育的德育价值诉求。
慕课教育的德育失位危机
当前,慕课教育过程尚未与道德教育过程建立紧密和必要的关联,慕课注重的只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取,而与学习者的道德养成无关。任何一种教学,都需要满足教育性这一充要条件才能称之为教学。而在教育性的应有语义中,德育是必须在场的。但在当前的慕课实施中,却存在着德育失位的现实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知识轻道德,导致慕课教育成为德育真空地带
从慕课的设计理念来看,其本身就是为了借助网络平台分享各种优质课程资源,因此知识学习是慕课的本质追求;从当前主要的慕课平台分享的课程资源来看,慕课教育主要以专题视频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辅之以测验、机器批改和学习者互评的评价方式,对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定,其关注中心仍然为知识的掌握与获得;从慕课的操作实施来看,讲授者仅仅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负责,而无需对学习者的道德发展负责。因此,这种重知识传授而忽视道德养成的教育形式,直接造成了慕课教育最为显著的德育失位。
(二)人机互动代替人际交往,导致有效德育的可能性降低
在慕课教育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被极大地弱化,学习者仅仅需要在学会知识之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测验考评即可。但教育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是教师影响学生、学生感染教师,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而慕课动辄上千人的庞大学习者群体,使教师无法也无力对每一位学习者产生影响,因此在慕课中,全面、深入、有效地人际互动成为暂时无法兑现的奢望。缺乏“通过亲密谈话来学习”这一人际互动的支持,有效德育便不能在因材施教的具体化教育中成为可能。
(三)线上交流代替日常互动,导致同辈影响的德育缺失
相对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当前日益完善的慕课支持系统中得到保证。学习者可以通过固定的网络交流平台,围绕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互动。但这种互动仍然局限于课程知识的学习,而缺乏传统教育中同伴影响的重要意蕴。在德育中,同伴影响对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日常互动中的观察学习,习得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但慕课教育有限的交流方式与固定的交流内容,无法发挥德育中的同辈影响价值。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慕课教育对学习者道德养成的关注是不够的。
德育在场的慕课变革
既然慕课需要德育的在场,德育又能够有效地助推慕课教育性的生成,那应该怎样在慕课教授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纠偏德育失位的现实危机呢?
为切实发挥慕课的教育性价值,我们需要在三种德育活动形式上对慕课进行“德育在场”的改造。
以“MOOC中国”平台为例,在该平台上目前上线了耶鲁大学公开课“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普林斯顿大学公开课“实用伦理学”和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直接德育的意义。而这些课程的成功开设,也说明了直接德育课程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可行的。当然,在慕课平台上开展的直接德育课程,需要线下(off-line)现实德育的补充,强化人际活动对学习者道德学习的重要补充。
所谓间接德育,是指教育者的德育意图并不直接和明显,受教育者通过间接途径接受道德教育的德育形态。在“德育在场”的慕课改造中,讲授者应当注重对学习者进行正向度的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亦或在医学、人工智能理论等专业知识的传授中,适当关切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呵护等等。间接的德育过程区别于直接德育,其德育实现的关键在于一种未被设定的可能性,在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智慧的过程中加以实施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是指“通过教学流程和组织形式、学校人际交往方式、教育空间安排等教育途径、形式隐蔽实现的德育影响”。而在慕课平台环境下,这种隐性课程意义的德育形式体现在:慕课平台的整体架构、慕课平台的人际互动形式、所开设慕课的内容与领域、慕课的知识产权声明等。以“MOOC中国”平台为例,其在版权声明一栏中明确说明:“所有课程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感谢他们的贡献并尊重他们的知识成果和产权!MOOC.CN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如权利人发现在本站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依法移除相关内容。”这种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德育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在进行慕课平台的架构时,充分考虑组成要素与整体的德育内涵,充分注重慕课平台本身所隐含的价值。
【作者:崔春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有删改】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及本公众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