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教师|李国茂:让我们一起与信仰为伍(内附朗读音频)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专栏寄语
大家好!“魅力教师”专栏终于在期待声中和大家如约见面了。这个专栏是专门为一线中小学老师服务的栏目。教育智慧来自火热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也存在不少问题。观照基层教育的现实、反映普通教师的生活是教育媒体的应有责任。我们之所以开辟“魅力教师”这个专栏,就是要寻找和发现那些默默无闻却不甘平凡的老师,展示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风采和对教育的敏锐思考,发掘他们身上令我们感动、震撼我们心灵的地方,从而让每一位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思考、一点启示。
让我们一起与信仰为伍
作者 | 李国茂
主播 | 刘 茜
李国茂,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国培优秀辅导教师,南充市教研课题一等奖、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获得者,阆中市优秀教师、教科研带头人,《新班主任》杂志金牌作者。1980步入教坛,一直任教于农村中学,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研究,在香港《大公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
驰骋在农村教育的广阔天地,用恬静的心态遨游书海,用赤诚的情感守望教育,用干净的心灵书写故事,用执着的努力追逐梦想。农村孩子看似朴拙,却给我成长的力量。“学中教,教中学;学会教,会教学”是我多年来坚守的教育信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我依然是那个难以圆满毕业的乡村教师。
在世界屋脊西藏,那些藏胞,身着红色藏袍,一边磕头,一边前行。磕头时,他们全身伏地,额头轻叩地面。尔后又立即重新站起,绝不稍卧休息。漫漫朝圣路,荒无人烟;冰天雪地中,风餐露宿。每当看到这样震撼的画面,凡心荡涤。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如此虔诚?
“劝郎哥,莫念家,哥当红军妹当家,穿起军装拿起枪,英勇杀敌打天下。劝郎哥,莫念家,男儿有志闯天下,时刻记住工农苦,豺狼虎豹全不怕……”这首《莫念家》的歌谣真实记录了守候爱情74年的陈发姑与参加长征的丈夫当初离别的一幕。陈发姑和丈夫朱吉薰的爱情跨越了近一个世纪,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如此坚守?
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打杂”5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替补队员”,第6个年头才争取到机会。为了上好公开课,她把40分钟掰成2400秒来准备,最终,她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教育辉煌。
斯霞老师的墓碑上镌刻着“我为一辈子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自豪”,著名诗人臧克家赞曰:“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得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
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好老师”铸就了平凡中的不凡与伟大?
答案都是——信仰。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然而,当下的教育管理,大多注重“器”之层面,而失之于“道”。教案详写、作业全批、辅导一对一、周考月考,以及各类检查评比、考核定级、计划总结,内外夹攻之下,教师疲于应付,带着“镣铐”跳舞,既无暇研读教育著作,又无心反思教育实践……如此,教师的灵魂逐渐被掏空,教书竟然成了一项“跪着”的事业。这不仅仅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简直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如此教育生态,我们如何突围?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云:“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育技术而已。”
朱自清先生曾经呼吁:“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聆听教诲,幡然感悟。
一个国家没有了信仰就会灭亡,一个民族没有了信仰就会衰竭,如果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信仰,就会乱而无序。
所以,教育者必须要有信仰!
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才能够摆脱世俗和低级趣味对人生的纠缠,志存高远;
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才有勇气摆脱陈规俗套的束缚,微笑面对世俗的偏见,温和地坚持自己的选择;
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提升我们为人师表的责任和品位;
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才能把生命的所有力量集中在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快乐。
总之,只有教师有信仰,教育才会有希望!
如果仅仅将教师的核心素养确定为专业素养与心理素养,对于一名优秀老师来说还是不够的。
专业素养和心理素养是对教师外在行为的基本要求,仅仅停留在教师基本功的层面;而信仰则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核,是每一位教育者对于教育价值的坚定认同和执守。
如果没有对教育的信仰,教师便失却了内在的灵动和外在的精气神;一旦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教师便会拥有明镜似的宽阔天空,把教育当诗来写。
所以,应该把信仰纳入其中,把它作为教师核心素养的灵魂,引导教师重新走上教育的正途。
教育信仰唤醒对生命的尊重。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便坚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我们用智慧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们教会孩子热爱生命、悦纳自我,自信自强,不断反省,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教育信仰生发对教育的敬畏。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便有了对教育的敬畏之心。爱岗精业、守法治教、文明从教、精心施教、廉洁从教就有了皈依,自觉地铸己魂、立己德、强己能、尊己道、尽己责、播己爱;就会有对“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事业认同,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志业荣耀,有“埋头攀登不问高”“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宁静与坦然。
教育信仰规划人生的图谱。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便能自觉做好职业发展的规划,哪一阶段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都会胸有成竹,从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使与特级教师、知名教师失之交臂、甚至无缘,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在圣洁的课堂中驰骋、在充实的生活里徜徉、在学生的成长中满足、为自己的生命惬意的好老师。
教育信仰构筑神圣的课堂。有了对教育的信仰,我们在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时,便会用学识、逻辑、幽默乃至声音、手势、仪态、风度、亲切的微笑、和悦的鼓励,揪住学生懵懂的心。教师乐在课堂、成在课堂、精彩在课堂,我们可以选择既适合教又适合学的课堂艺术,和学生合奏出一出出高贵华丽的课堂交响。
教育就是守望成长,学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收获。
教育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用坚定不移的信仰来支撑。
对教育的信仰乃是教育健康发展、教师幸福成长的魂之所系。
【供稿:李国茂】
【主播:刘茜,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中心学校教师】
【本期策划、文字编辑:赵庭】
【微信编辑:崔倩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首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创新案例”观摩研讨会课程实录④ | 大连开发区红梅小学郭思佳:学会倾听(内附视频、专家点评)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样本 | 崇尚人文,让教育回归本真——成都市青羊区“新人文教育”实践掠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