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样本丨与德有缘,以德育人——湖南常德德育工作采访手记(二)

本刊记者:秦岩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2018年4月16日—20日,《中国德育》记者一行在湖南常德采访当地的德育工作。一周时间,我们走访了2区、3县共13所学校,行程紧凑,但也经常被学校老师的工作热情所感染。

北正街小学每周一上午都会把一张学校上周工作情况总结和下周安排贴在各办公室,总结和安排写满两张A3的纸,校长褚俪华在最后还要写上一句寄语,学校教职工据以完善工作、彼此鼓舞。这件事情已经坚持数年,褚俪华每个周末都要花一个多小时认真准备。在澧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励志家园办公室墙上悬挂着每一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困境孩子的照片,他们也时常回来看望这里的老师们。园长彭德建把工作中的感动汇集成一册诗集,这里凝结着他和老师们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我想,教师们身上的工作热情和高尚情操一定会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自然传递给孩子,以德育人的学校一定会培养出人格健全、阳光成长的有用之材。

1

临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以“德乐”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临澧第一完小是所百年老校,一直重视德育工作,提出要让孩子“有德有才成大器”,开展小口径式德育、实践式德育和评价式德育,注重培养行为习惯,贴近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在切身体验中完成道德学习。学校以“德乐”文化为核心引领学校发展,围绕德乐文化,学校开发出了分年段的德育校本教材,分别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自立自理、孝顺感恩和笑对挫折为主题,学校称之为德育“五朵金花”。此外,学校特别重视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校长陈明表示,学校正在着力开展“三全”阅读活动,即全面、全员、全程阅读:让孩子博览群书、开卷有益;倡导亲子共读、师生同读; 让孩子天天阅读,播撒下终身阅读的种子。

临澧县第一完全小学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其前身为道水书院,林伯渠同志的夫人伍崇贤女士和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女士曾先后担任校长。从这里先后走出林修梅、林伯渠、丁玲、辛树帜等知名校友。学校现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是全县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县直示范窗口学校。

浮山毓秀校苑百年育桃李,道水流长师生四海扬德乐。学校始终坚持以用“德乐”文化濡染师生,全面倡导“德行天下,乐伴终生”,始终以“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为办学理念,在精细化办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快乐德育和素质教育不放松,形成了德乐文化育人、诗词书香育人、少先队规范育人、体育特长育人的四大办学特色。以“156”素质教育运行模式、德育五化(诗词背诵活动长期化、成长档案建立活动持久化、感恩教育活动经常化、明星争创活动系列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常规五节(静心读书节、阳光体育节、多彩艺术节、快乐书画节、启智创作节)为抓手的重要举措,有效推进了学校快乐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大队、全国读书活动示范学校、中国作文教学影响力名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

2

临澧县丁玲学校:

修国学、习八礼、练四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在各地学校蓬勃开展。丁玲学校副校长淳谆表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性,丢了传统文化是忘本。三年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了丁玲学校的视野,当时,没有样本借鉴,学校提出经典、人物、礼仪、武术、书法“五学并举”,每学期选择一个切入点,逐步推进。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修国学、习八礼、练四技”的特色课程:把经典阅读课程化;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儒雅”成为丁玲学生的气质;发展以校园足球为抓手的运动技能、以书香班级为抓手的阅读技能、以规范汉字书写为抓手的书写技能和以葫芦丝为抓手的艺术技能。

临澧县丁玲学校始建于2004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6年9月,移址重建。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骨干教师20人,先后50多名教师在省市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学校围绕 “厚德博学、书香致远;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谨遵“求真、扬善、尚美、笃行”校训,形成“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丁玲精神。

学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遵循,将“五学并举”的传统文化课程融入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中。从传统经典开始,每学期选择一个切入点,不断丰富完善,努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修国学、习八礼、练四技”的特色。

学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德育为最科学的质量、安全为最过硬的质量、体质为最长远的质量、中考为最给力的质量,着力夯实教育质量,先后荣获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省级师训基地校、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等50多项荣誉。

3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开展国学教育,让学校雅致起来

澧县一完小的国学教育在澧县起步早、有成效。学校教研室主任陈波说,学生每天都要晨诵、午读,每周三下午还要上国学经典课。国学教育是澧县正在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县教研室主任文定轩介绍,澧县以湖南省重点教育规划课题为抓手,提出编写教材、提高素养和培养名师三项任务,通过教师培训、课堂质量建设等举措,深入推进国学教育。澧县一完小的多位老师就参与了澧县国学教材的编写,而且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对国学教育集体备课,开展校本研讨。一完小的国学教育也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书香校园建设紧密融合,学校开展“五化”校园建设,其中一项就是雅致化,开展国学教育,开展师生共读,是让校园雅致起来的重要路径。

学校始创于清代,坐落于澧县文化街,东邻古代科举考试的棚场街,南对供奉孔子的澧州文庙,是一所享誉湘北的百年名校。如同一棵百年参天大树,它扎根泥土,守望家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多年来,全校师生秉承“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铸造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打造高雅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弘志、博思、兴雅”的校风,谱写了一曲“文明、活泼、求实、创新”的校园新歌。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学校少先大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

4

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四点半学校,为家长解忧

现在很多学校放学越来越早,一些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了,但家长五点以后才能下班,难以接送孩子,这中间的“时间差”如何安排,成为家长的一大难题。“三点半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今年的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长陈宝生也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回应社会关切。

在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我们看到了这里举办的“四点半”学校,解决了孩子家长的后顾之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下设的其他机构也为“四点半”学校提供了经费保障及教师资源,孩子们在这里行为有老师监管,作业有老师辅导,他们可以在这里吃晚饭,也可以参加少年宫的各种艺术培训,还可以在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积极探索也为缓解三点半现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湘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是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心下设澧县少年宫、金龙玉凤少儿艺术团、励志家园、增智(特教)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站、湘北心理咨询中心、新父母家长学校、龙详文化传媒公司、金龙玉凤幼儿园、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基地等机构,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全方位素质教育,开启梦想之门,激发孩子内心的快乐与童真,让每一位少儿在这里健康快乐成长。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活动基地、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湖南省优秀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常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活动基地等荣誉。

5

安乡县城北小学:

以“一生一案”为抓手,实施素质教育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运行方式,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却很难给予足够关注。如何弥补这一不足,很多校本实践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谈到因材施教时,城北小学校长王雁介绍了学校“一生一案”的实施情况。安乡县从学生的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几个方面确立培养目标,分学段组织班主任教师列出问题清单,班主任根据清单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差异化的育人方案,在成长手册每周的“成长足迹”中,学生要写下自己的努力方向、提升措施、自评和互评,老师、家长都要在手册上作出反馈。

县教育局传统与素质教育办公室主任周平表示,“一生一案”就是因材实施教,这也是落实安乡县全面实施传统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安乡已经完成了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一生一案”成长手册,获得了老师、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说,孩子的好多坏习惯都没了,有礼貌多了,学习习惯也好多了。下一步,安乡县还将继续完善“一生一案”,使成长手册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机融合,助力学生成长。

走进北小校园,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学校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明德、崇礼、善思、笃行”为校训,形成了“尊师乐学、善思好问、求真创新”的学风、“诚信、勤奋、文明、健美”的校风以及“慎独睿思、博学善导、爱岗敬业”的教风,铸炼出了“永不言弃、追求卓越”的北小精神。

学校突出“承德、立德、养德、润德、明德”五大主题,探究“校园文化、名人效应、情景教育、创造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隐性教育、特色中队”等八大模式。作为安乡县推进传统与素质教育试点校,学校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素质教育评估连创佳绩,先后获得了第十九届“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全国先进集体、湖南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学校、湖南省雷锋式中(小)队、省级 红领巾示范学校、示范家长学校、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文明卫生单位和市级德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6

安乡县唐家铺中学:

健康成长 持续幸福

书法教育在唐家铺中学广泛开展,全校学生每天晚自习前的40分钟都是练习书法时间,练习内容根据学段特点有所区别:小学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小学高年级学生练习描红,初中学生练习毛笔临摹。对这项工作,学校每天有巡查、每周有评比、每月有考核、每期有展示。对于有一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学校还组织开设了书法兴趣班,有专业老师指导。校长宋铁梁说,书法教育是全面落实安乡县推进传统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孩子们通过练习书法,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通过长久练字,让孩子们学会静心思考,学会规范行为。通过师生人人参与书法练习,校园书香气息也更浓了。他还说,书法中的张和弛、收和放、笔锋的藏与露,对孩子做人做事都有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长身高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是持久的。

安乡县唐家铺中学位于安乡县东南部,毗邻益阳市南县,是一所乡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一直秉承“活动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为学生搭建各种成长平台,关注学生持续幸福。素质教育因为常年积累,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些年来,学校在传统与素质教育工作方面,根据学校师资力量与地方文化传统,重点开展了“品书香,诵经典”活动和书法辅导与训练两大特色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源源不断地注入师生心田。

近十多年里,学校在安乡县初中素质教育评估中连续十次进入全县先进行列,其中2007年、2012年两次全县第一,创造出了安乡教育的奇迹。

7

北正街小学:

手机App助力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点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北正街小学在这方面探索出很多鲜活的经验。班主任老师吴雅林说,学校开学第一周是文明礼仪教育周,这一周学校集中时间用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教师讲授、给学生播放视频等形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文明”,如何做到课堂文明、课间文明、校外文明。围绕这一主题,低年级学生朗诵儿歌,中高年级学生通过自己编演课本剧、相声、小品和自己画绘本等方式学习文明礼仪。

对于文明礼仪的落实,副校长徐绍妮介绍,学校正在使用一款手机App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前对于学生的评价,多是通过班主任在成长手册上打分的方式。现在每个学生都佩戴一枚徽章,上面印有二维码,老师可以通过手机App扫码,发给学生一枚徽章,并通过App即时反馈给家长知道。老师可能并不认识某一名学生,但只要看到他某方面做得好,比如把地上的垃圾捡拾起来,就可以给他发徽章,使学生评价立体化,也是学校全员育人的有效手段。老师们反映,这不但是班级管理的利器,也能让平时不易被关注的学生得到鼓励,使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有了信心。

北正街小学创办于1938年,是常德市武陵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办小学,现有北正街和恒大华府两个校区,统一管理。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3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6人。

学校施行“快乐教育”,着重打造师生增长才智、彰显价值的乐学园。学校重视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乐疑课堂”。学校乐于科技创新,建成了常德市唯一一所物联网实验室——“比特实验室”。学校坚持活动育人,积极建设各项社团,如足球俱乐部、小记者俱乐部、丝弦弹唱兴趣班等,依托“一月”“二周”“三礼”“四节”等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8

育英小学:

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

育英小学校园里有一面书画石刻墙。墙上高水平的书法作品均出自历届在读学生和老师之手。前段时间,育英小学组织孩子们在常德步行城进行现场书画比赛,引来很多路人驻足围观,赞叹不已。

育英小学书画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学校那时就提出“书画立校”,开设书画教学第二课堂;之后育英逐渐发展为书法特色学校;2009年,借武陵区教育局“文化立校”的东风,育英鲜明地提出“立字立人”的办学理念;2016年,学校新一届班子坚守“立字立人”,并以“翰墨”统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创翰墨之境(环境建设)、行翰墨之道(课程建设)、扬翰墨之韵(活动育人)、造翰墨之象(教师发展)、燃翰墨之香(协同育人)。

采访中我们注意到,育英上课前的铃声变成了舒缓的音乐和静心调息提示语。校长罗玲说,以前听到铃声,孩子们会急速奔跑,回到教室也是呼吸急促、一时安静不下来,我们现在改成了调息音乐,就是让孩子慢下来、静下来,从急速跑变成快步走,这和习字炼心是一致的。

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学邻居沅水河,仰首笔架城,其源头为孔子文庙,续变为朗江书院,后创改隽新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一校三址”的育英教育集团。虽时代换变,但学校翰墨气韵渐浓。近年来,育英深挖自身内涵,以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小公民”为培养目标。在课程建构中,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贯彻“三个志向”核心课程:国学系列课程养民族之心;移动求知课程育社会之责;助梦选修课程塑个性之美。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首批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园林式学校;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单位,省红领巾示范性学校称号。2017年,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基地校、常德市书法教学示范基地等纷纷落户于此,更加坚定了育英人前行的信心。

“春雨足,染就一池新绿。”脚踏沉稳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放眼教育改革前沿,百年育英芳华正浓,昂首前行!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中国德育》“样本”栏目】  

【作者:✎✎✎  秦岩】

【文字编辑、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观点丨蒋红斌:学校德育活动的仪式感及其限度

世界阅读日 | 柳斌、朱小蔓、朱永新等六位专家带你感受阅读的力量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大家谈 | 檀传宝:做配享幸福的教育家——仁慈篇

征稿 | 固定栏目征稿     ➽     非固定栏目征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