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访谈|以《指南》为引领,探索德育工作新举措——访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副书记薛平芝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副书记薛平芝
中国德育:
薛书记,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定州市德育工作的整体情况。
薛平芝:
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育来引领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我市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去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的各项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力求把德育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定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
第一,文化育德。定州很重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看来,从中小学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是给孩子们终身奠基的,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将传统文化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必将为孩子的终身成长打下深厚的道德根基。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定州则是从2015年开始在中小学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一课、一考、一铃声、一践行、一评选”的模式。一课,即每周一节国学课。现在定州市中小学全部开设了国学课,每周一课时。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河北省编写的《中华十德与国学》。一考,即将国学纳入期末考试,占60分。除了试卷考试,我们还有行为测评践行表,围绕“十德”(礼、义、诚、智、信、忠、孝、勤、勇、廉)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一铃声,即要求学校在电子铃声的设置上要有国学经典的内容。一践行,就是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把“十德”落实在行动上。一评选,即评选“十德”少年。这样的五位一体,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第二,行动立德。德育无论培养孩子哪方面的品质,最终必须要体现为孩子们的实际行动。而真正让孩子们将优良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要注重在践行中培养。基于这个考虑,这些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道德实践活动,例如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善行活动,其中包括微善社、“日行一善”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定州市每所中小学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围绕扶老助幼、文明礼仪、环保卫生、文明出行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养成良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读书养德。我们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成语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诗文背诵比赛、中秋诗会、校园读书节等等,其中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已经连续举办25届,每年都获得国家级组织特等奖。围绕建设书香校园,我们将读书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内容,把老师的读书学习纳入继续教育学时,每年给教师推荐书目,去年教育局给全市教师购置了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等方面共20套丛书,在老师中开展读书比赛,通过读书提高教师素养,引领学生成长。我们还与新华书店合作,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60个校园图书馆,努力给师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第四,心育润德。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师资培训。自2013年起,持续在全市范围内遴选综合素养高、奉献精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兴趣的骨干教师,持续开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同时,持续举办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二是建好心理咨询室。全市中学、中心小学全部按标准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常态化运行。三是进行心理筛查。从今年起,我们为全市所有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并组织各学校建立起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即班级必须设心理委员,年级和校级要定期开展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会,并且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四是作好公益服务。2013年,由定州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市文明办、团委、卫生局等部门成立了定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志愿者团队,为全市孩子和家长提供公益大讲堂、公益面询、网络咨询、热线咨询等服务。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有力提升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第五,合力弘德。德育是需要形成合力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因此我们很重视家校共育,避免“5+2=0”的情况发生。从2008年起,我市就开始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工作,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办家长学校,并建立市级、乡镇级和校级三级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网络。十年来,相继制定了《定州市家长学校实验校办学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狠抓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抓课堂教学。持续开展以专家讲座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月”活动。把每年的五月和十月定为“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月”,期间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及家校共建活动,累计组织家庭教育讲座1,000多场,覆盖到了全市最边远的农村学校。二是抓师资建设。首先,组建了定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面向全市招募、遴选、培养优秀讲师,讲师团现已有25人,累计举办研讨活动50多次,专题讲座264场;其次,组织开展家长培训优质课评选活动,30多名教师在教育部组织的家庭教育优秀教案评选中获奖,216名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最后,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所承担的省家长学校8个教研课题已经全部结题并获奖。三是抓活动载体。持续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家庭教育征文、家庭教育知识竞答等活动,强化家校共育理念,增强家校协作。
中国德育:
您提到了去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请问《指南》颁布以后,定州市做了哪些工作,来推动《指南》的落地?
薛平芝:
《指南》颁布之后,我市专门印发了通知,组织各校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指南》的精神;召开全市中小学校校长专题工作安排培训会议,我们定州市教育局局长张英奇在会上亲自领学,传达《指南》精神,要求各学校把学习贯彻《指南》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及时上报到教育局;为每位校领导班子、班主任订阅《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可以说,自从《指南》印发,我市对《指南》的学习和落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全市中小学校校长、德育教师、班主任的逐级培训,来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的各项要求。
《指南》的颁布,为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认真学习《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将《指南》的要求真正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积极实践《指南》提出的六大育人途径,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并形成了定州市的特色。
在这里我想特别谈一下在活动育人中,定州的做法和我的体会。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开展的“十德”少年评选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有成效,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再如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童心向党”歌咏活动,通过让学生日日读、天天颂、经常唱,以及组织班级、校级、乡级、市级等不同层面的歌唱与诵读比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这种持续性的艺术文化陶冶,有效提升了孩子们自身的修养。又如我们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看戏、开设戏曲课、成立戏曲社团等多种方式,把京剧、河北梆子、定州大秧歌带到学生身边,带进孩子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国粹的兴趣和热爱。另外,“亲情1+6,携手共文明”活动是我市的一个品牌活动,“1”是孩子,“6”是他的主要家庭成员。以定州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以“践行文明同承诺、公共秩序同遵守、文明家庭同创建、志愿活动同参与、身边文明同记录”为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并在寒暑假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不断拓展、延伸,此项活动带动了40多万名家长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声势。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国学知识竞赛、童谣传唱、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挖掘各种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提高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发展孩子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中国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南》中一项重要的德育内容。可以看出,定州在落实《指南》要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您看来,中小学应遵循哪些原则,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助力青少年的成长?
薛平芝:
在我看来,定州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把握精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把握住“优秀”这两个字。因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三字经》《弟子规》里也有过时的东西,我们要有所选择,所以把握精髓很重要。精髓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
二是知行合一。定州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从来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一些过于形式化的仪式上,而是在知和行上下功夫。以爱国为例,最关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怎么叫爱国?现在我们怎么爱国?爱国应该怎么做?再比方说“孝”,什么是孝?古人孝的做法哪些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怎么做才算孝,你做到了哪些?我认为这些才是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应该关注的。要让孩子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理解美德的内涵和要求,然后内化到心里,通过行动来落实,这是最重要的。
三是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要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当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不能将传统文化不加区别地照抄照搬,要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塑造人格相结合。比如孝道教育,绝不是让孩子给父母下跪磕头,也不是唯唯诺诺地盲从,而应体现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民精神,其中既有对父母的感恩、回报、孝敬,又包含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乃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格升华。如果传统文化教育停留在“穿古装、说古话、泥古礼”的层面上,是难以让学生产生真正的道德认同的。
除此之外,传统文化教育还应该凝聚合力。这与我之前说的合力弘德是同样的思路。在我看来,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应该遵循的就是这些原则,定州也确实一直在这样做。
中国德育:
两会期间,陈宝生部长谈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对教师的培养。请问定州市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哪些举措?
薛平芝: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等诸多内容,这对未系统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而今却要担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老师来说,是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我市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启动以后,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未来我们要重点突破的地方。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这几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举办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骨干教师培训,并逐渐拓展为教师的全员培训,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持续举办传统文化培训班,邀请吕明晰、顾建华、韩青林等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并通过研讨会、座谈会、演讲、发放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市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另外,我们与广东希贤教育基金会合作,先后组织60多名校长参加了希贤基金会举办的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传统文化专题培训班。这个培训主要是请传统文化方面的名家,以及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些学校校长,来给校长和老师进行专题授课,效果很不错。通过培训,校长们切实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多校长自身的修养也有所提升。
二是在编写教师使用手册上下功夫。我们专门成立了国学教育课题组,围绕省编教材《中华十德与国学》,征集优质课件和优秀教案,统一进行研讨、修改和完善,编印成册,已经陆续发给教师使用。这样的教师用书,为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参考和遵循,切实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是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这个刚才在说到“读书养德”时我也提到了。我们希望通过读书活动,让老师们拓展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另外,除了读书,我们还为教师提供其他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比如开展书法和绘画比赛、开办文化讲堂等等。今年,我们刚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九大,书画铸辉煌”教师书画比赛,吸引了全市一千多名教师参加。在我看来,鼓励我们的教师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接触这些文化的机会,对提高他们自身的修养,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中国德育:
定州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请问您,定州在推动《指南》落地的过程中,是如何开发利用本地这些宝贵的德育资源的?
薛平芝:
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确为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首先,利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定州有清风店战役纪念馆、北疃烈士陵园等5个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基本每个村镇都有烈士碑、烈士墓。每年清明节期间,全市所有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清明祭扫活动。市教育局联合宣传部、关工委等部门每年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报告会,并组织“五老”志愿者深入学校进行宣讲。另外,在国庆节前后,我们组织学校在就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队日活动。我们还组织学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接,把基地作为他们的志愿服务点,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去进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应该说,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我们定州开展得是比较扎实的。
其次,充分利用家乡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家乡文化教育。比如我们联合团市委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名人名家、历史故事等等,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去年《指南》发布之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本地的研学旅行活动。现在定州所有的文物旅游景点全部对学生免费开放。我们将定州塔、中山博物馆、贡院等文化景点有计划地排好顺序,给各学校安排好时间表,全年不间断地定时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另外,基于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编写了定州家乡文化校本教材——《悦读·我的家乡》,现已完稿编印,秋季开学将发放到各中小学使用。
中国德育:
未来一个时期,定州将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的要求?您对于定州市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哪些设想和规划?
薛平芝: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的第一年,定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指南》为引领,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在建立健全德育督导评价体系上下功夫。我们目前已经在着手制定全市的德育工作评价标准。从教育局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对提高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推动基层加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不断促进定州德育工作向着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校领导、德育教师、班主任等的逐级培训,让广大教师进一步领会《指南》的各项要求,提高做好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在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努力创新、丰富德育载体,将《指南》提出的六大育人途径真正落实到位,力争打造定州德育工作的新亮点、新特色。
【作者:本刊编辑 何 蕊、赵广忠】
【责任编辑:秦 岩】
【来源:《中国德育》2018年第15期】
【微信编辑:何 蕊】
▼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开学|班主任应对班级文化建设有自己的追求——芮彭年: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观点∣抓德育要抓学科渗透?——田保华:学科德育是内生“溢出”,非外求“渗透”
荐读|李政涛: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观点∣教师在校外的不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师德问题——谢延龙:师之所存,德之所存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全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