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史》2023年第3輯(總第144輯)



目录及摘要




滑动查看目录



鄭注孝經經學解

喬秀岩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系教授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提要:鄭注《孝經》南宋以後失傳,清代中期才有日本刊本傳入,清末皮錫瑞撰《孝經鄭注疏》,梳理了諸多問題。但皮錫瑞能看到的鄭注《孝經》以《群書治要》爲主要來源,而《群書治要》以簡明爲宗旨,越是有鄭注特色的部分越容易被删除,所以皮錫瑞没能全面掌握鄭注的内容。敦煌本發現之後,鄭注《孝經》大部分都可以看到了,但幾十年過去,相關研究還很少。最近出現陳壁生先生兩部著作,對鄭注《孝經》的儒學思想有深入討論,而陳先生主要關心道德思想的層面,未及探討鄭玄的解經方法。本文作者十多年來關心鄭玄注經的思路,兩年前嘗試解讀《禮記》注,儘管只做到《曲禮》《檀弓》,結果發現以往學者對鄭注留下大量忽略、誤解之處。用同樣的視角閲讀《孝經》注,本文對魏晉以來一直被忽視或誤解的《孝經》注“善未有”“人之行”等説法提出新的理解。又,隋代重出的古文《孝經》經文與今文之間的差異,宋代以來以“大同小異”爲定評。本文首次指出兩者之間分章、章次的差異正好對應鄭注與偽孔傳對《孝經》内容理解的差異,其實是關係到如何理解《孝經》核心思想的大問題。宋代以來學者没有看到鄭注,所以才未能悟出其重大意義。

關鍵詞:《孝經》  鄭玄  今古文

締造六天帝:昊天上帝、五精帝與鄭玄郊社立説探賾

趙永磊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提要:經學史上聚訟紛紜的鄭玄圜丘、南郊爲二説,在本質上反映出鄭玄六天帝觀念與郊社制度的互動關係。本文聚焦於鄭玄六天帝説與郊社制度的設計,通過切近審視緯書天神體系,反觀鄭玄《周禮》注所見六天帝體系,可知鄭玄六天帝説以昊天上帝爲最高天帝,五精帝爲感生帝,兩者存在分立關係,有機融合《周禮》、緯書天神體系爲一體,既合乎《周禮》昊天上帝、五帝的天神體系,又與緯書紫微宫天皇大帝、太微宫五精帝的天神體系相契,呈現出辰象、天神同體的特色。《周禮》以圜丘祀昊天上帝,而鄭玄更據《周禮》經文内在結構不一,郊天制度析爲圜丘、南郊,並更據緯書所載,推演其祭五精帝學説,以南郊、四郊迎氣、明堂、雩祭等均祀五精帝,由此通過對郊社所祀天神的設定,在制度上構建出相對嚴密、系統的周代六天帝祭祀體系。

關鍵詞:鄭玄  六天説  緯書  《周禮》  郊社制度

王隱《晉書·地道記》斷限考

張仲胤

(河南大學黄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

提要:分析王隱《晉書·地道記》各輯本,可見清代學者出於廣泛搜羅佚文的考慮,往往將佚文出處與《晉書·地道記》文字相近者一併輯録。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者對《晉書·地道記》斷限年代的認識差異。在嚴格史料標準,重新搜集、梳理《晉書·地道記》佚文的基礎上,分析佚文所反映出的政區信息,以及沈約撰寫《宋書·州郡志》的方法和對《晉書·地道記》的運用,可推斷《晉書·地道記》的斷限年代既非太康三年,亦非東晉,而是在晉武帝以後。

關鍵詞:《晉書·地道記》  《宋書·州郡志》  斷限年代

《舊唐書·地理志》的斷限與史源——兼論構成材料與纂修過程

葛洲子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國際長安學研究院副教授)

提要:《舊唐書·地理志》是研究唐代歷史地理的主要文獻依據,然其斷限與史源尚未釐清。本文打通政區沿革考證與史源學兩種研究思路,剖析《舊志》的斷限與史源,並分類考察其構成材料,透視文獻纂修過程。以往認爲《舊志》總序中出現的兩處斷限提示,其實與《舊志》政區沿革斷限無直接關係。結合《舊志》所記都城長安附近政區沿革,與《舊唐書》藍本唐代《國史》的修撰歷程,可以論定《舊志》的斷限當在乾元年間。

關鍵詞:《舊唐書·地理志》  斷限  史源  《國史》

契嵩二作之入藏始末——兼論福州二藏之目録分歧

池麗梅

(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教授)

提要:北宋雲門宗祖師佛日契嵩的兩部代表作《傳法正宗記》和《輔教編》,本文合稱爲“契嵩二作”,是北宋時期爲數不多的入藏禪籍之一。二作於北宋嘉祐七年奉敕編入《開寶藏》,其時或僅爲編録入藏,並未隨藏流通。治平元年,契嵩於蘇州萬壽禪院雕造了它們的單刻本,爲其於整整一百年後收入“福州藏”埋下了伏筆。南宋隆興二年,福州開元寺雕就“契嵩二作”,並補入開元寺版大藏經“時阿二函”;12世紀末,福州東禪寺采納開元寺版二作印本,重新裝訂後編入了東禪寺版大藏經“踐土二函”。參考日藏多種“福州藏”版本,釐清“契嵩二作”的入藏與流傳,不但從文獻學方面加强了對契嵩的研究,也對大藏經研究别具意義。該個案研究有助於理解北宋官版《開寶藏》之入藏程序和方式,同時揭示了福州二藏目録編製的潛在變化,凸顯出二藏在編目上的根本分歧。

關鍵詞:契嵩  《傳法正宗記》  《輔教編》  《開寶藏》  “福州藏”

道教疏文的成立及其早期發展

曹  凌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副教授)

提要:疏文是宋代以降道教儀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書類型之一,但對其創制、發展的過程仍少有專門的研究。以南宋定型化的道教疏文體系爲立足點上溯,可以發現道教疏文淵源於南北朝以來佛教齋會所用的齋疏。由於此類文書形式與儀式操作上的特殊性,晚唐五代開始流行以疏文爲齋會功德象徵物的思想,並隨之出現了一些新做法。爲了因應這種風潮,道教才開始引入這種文書體裁。宋代聖節僧道進呈功德疏制度的確立及類似做法的蔓延則進一步加强了疏文在道教儀式中的合法性,使之一躍成爲道教儀式核心文書類型之一。在引入疏文的過程中,道教並非刻板地照抄佛教的做法,而是結合自身的文化傳統對其作了創造性的再闡釋,從而創制出了獨具道教特色的疏文體系。

關鍵詞:疏文  儀式文書  道教儀式

南宋朝參考論

任 石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提要:朝參是日常視朝的禮儀程序,以群臣分批分班進入宫殿拜謁君主爲主要内容,目的在强化君主權威、彰顯官僚秩序。南宋的朝參,延續了北宋元豐以來的制度框架,却在實際運作中,受到宫殿布局、空間縮小等物理層面的制約,及二帝北狩、高宗内禪等政治問題的困擾,呈現比北宋更扭曲的樣態。其間,朝參顯露出衰頽、萎縮的發展迹象,一方面適應了視朝制度的變化,以“削足適履”的方式追隨聽政進入後殿,從而喪失了施展潛能;另一方面,也源於南宋君主維繫秩序頂點這一重要角色,逐漸力不從心,從高宗的遥拜徽、欽,到孝宗的德壽宫朝見,再到群臣對朝參的慣於“怠慢”,都反映出朝禮之中君主威儀的削弱,不得已做出妥協。

關鍵詞:朝參  南宋  四參  德壽宫朝見

四怯薛與各愛馬:元代怯薛的二元組織架構

陳新元

(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講師)

提要:元代文獻中“愛馬”一詞,一般理解爲諸王、貴族投下,其實也時常指代怯薛的一種下屬單位。怯薛各愛馬以諸執役分支爲基幹構建而成,這些執役分支完成愛馬化進程的時間遠比學界過去推想的要早,至遲在世祖中後期,各主要執役分支就已實現由執事團體向愛馬集團的轉變。愛馬在怯薛管理體制當中主要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其職能大致分爲掌管財政收支和操辦人事選舉兩大塊。四怯薛與各愛馬在組織上相互平行、互不隸屬,怯薛内部之所以形成這種二元組織架構,歸根到底是由於它需要同時承擔宿衞宫禁和打理皇室家政兩項職能。

關鍵詞:元代  怯薛  愛馬  組織架構

《明實録》早期流傳考

張贇冰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

提要:萬曆十六年以前,《明實録》流傳相對較少,姑可稱爲“早期流傳”。於其具體情形,前人所知尚少,更不明所以然。《明實録》在明代可能流傳者,僅有副本。明廷原無明令禁覽禁傳實録,只因實録副本初藏古今通集庫,歸内監收掌,士人難以見及;正統以後,移貯文淵閣,其實已向部分士人開放,却因文淵閣成爲辦理機務的清嚴重地,實録藏於其中,自然“不禁而禁”。然明代實録獨居國史地位,常用於查考故事,自不能絶對秘藏。尤其每逢纂修實録,此前累朝實録例發史館,部分士人便可藉機查考,但因纂修期間程限促迫,而一旦纂修告竣,實録副本即從史館發還原處,重歸秘藏,故長期無有大規模私抄實録之例。明代館閣藏書,本屬一體,實録理應長期收貯史館,方稱便利,惟因嘉靖以前,史館雖常設却不長開,以致實録每每須歸還文淵閣。及至嘉靖時期,纂修與抄録任務接踵,史館二十餘年長開不輟,實録因而長期留置史館,出入翰苑者便有機會從容抄録,《明實録》始得外傳,並對明代私修史的發展産生影響。

關鍵詞:《明實録》  文淵閣  史館  早期流傳  聖政記

《明史·朝鮮傳》的文獻來源與編纂方法

秦  麗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提要:殿本《明史·朝鮮傳》主要依託王鴻緒《明史稿》删訂而成,内容分朝鮮歷代沿革概述、明鮮關係編年史兩大部分。朝鮮歷代沿革部分源自葉向高《朝鮮考》,實抄自二手文獻《國朝獻徵録》;明鮮關係編年記事部分大體據《明實録》填充,並參考《名山藏》等明末史書,其中萬曆朝鮮之役部分較爲特殊,清初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援朝鮮》的系統記述爲其現成的文獻基礎。在編纂方式上,傳文大段謄抄明人舊文,略加删訂,叙事及史評大致與明代記述相同,相關改動多屬技術性删繁就簡、替换忌諱字,故《朝鮮傳》很大程度上仍反映了明人觀念。由於屢次編修、迭經增删,傳文多有舛誤,質量實較《明實録》等源頭文獻爲遜,今人在利用時當慎重待之。

關鍵詞:《明史·朝鮮傳》 《明史紀事本末》  文獻來源  編纂方法

《錢注杜詩》注文抉原

曾祥波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提要:過去對杜詩宋注不够了解,《錢注杜詩》被視爲最具原創性的杜詩注本。通過全面整理杜集宋注,如今可將錢注與宋注加以比對,進而發現錢注存在承襲宋注之誤、另爲新説而誤、揀擇宋注之善、辨正宋注之誤、自爲原創之注五種情況。“辨正宋注之誤”與“自爲原創之注”是錢注的原創性精華,約占全書内容的百分之二十。“承襲宋注之誤”與“另爲新説而誤”約占全書内容的百分之十。“揀擇宋注之善”占全書内容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錢注最爲人稱道的“發覆玄宗、肅宗父子關係”觀點正是通過“揀擇宋注之善”發揮形成。儘管錢謙益並未明確强調杜詩宋注的價值,甚至對宋代注家頗多微詞,但《錢注杜詩》在很大程度上正依賴於大量利用注重史實本事的宋注得以完成,從而扭轉了元明兩代注杜偏重批點鑒賞的空疏之風,開啓了清代注杜偏重詩史互證的實學之風。對錢注的抉原,説明只有回到宋注源頭重新審視杜詩學史的各個階段,才能形成對杜詩及其研究接受史的全局認識。

關鍵詞:錢注杜詩  杜詩宋注  杜詩清注

《復初齋詩集》的編纂、删改與建構——兼論編年體的虚構可能

孔燕君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研究生)

提要:《復初齋詩集》目前所存的三種稿本爲進一步考察翁方綱的詩集編纂及詩歌創作提供了有效的文本路徑。對勘研究稿本與刻本,可了解詩集經歷的動態文本編纂過程,包括篇目去取、内容改定、順序移易、卷次分合等。在此過程中,翁方綱不僅大删詩作,改定詩題,還調整卷次,將部分中期詩歌編爲早年之作。作爲詩集最終面貌的七十卷定本,是精心建構與刻意包裝的結果。借助稿本,抽絲剥繭討論詩集的編纂過程,釐清和還原其建構的真相以及藴含的作者意圖,可以引發對編年體别集真實性問題的思考:即使由作者手定編年的作品,也可能是摻僞、粉飾的産物;編年别集作爲一種帶有歷史性與歷時性的文本,同樣存在虚構的可能。

關鍵詞:翁方綱  《復初齋詩集》  稿本  編纂  編年體

談“用”的一種用法

謝明文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副研究員)

提要:“用”是一個常用字,但有一類用法的“用”字,研究者關注不够。通過聯繫金文等相關資料,可知“用”有遵循、效法、法則一類意思,引申爲“可供效法、可供法則的東西”即名詞“法”,此即《清華簡(玖)·廼命二》“(憲)用”之“用”以及古書中訓爲“法”的“庸”“甬”。“偶人”之“俑”與“屨賤踊貴”之“踊”可能是得義於此類用法的“用”,即效法、仿效、模擬於真人的人像製品稱之爲“俑”,效法、仿效、模擬於人足的製品稱之爲“踊”。“俑”之於“甬/用”,猶如“像”之於“象”。

關鍵詞:金文  用  效法  詞源

《續漢書·郡國志》“秦鄣郡”注考原

徐世權

(河北大學文學院、燕趙文化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河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

提要:比照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與班固《漢書·地理志》中秦郡注文體例,可知司馬氏把班固自注中的“故秦某郡”省作“秦某郡”(共七例)。據此“通例”,學者根據上述兩書提出的“鄣郡”本名“故鄣郡”的説法,需要進一步解釋論證。《續志》“秦鄣郡”注不合“通例”,其應是蕭梁劉昭的補注。劉説本於劉宋徐廣《史記音義》。然徐氏誤解了《漢志》“故鄣郡”注中“故”的含義,其説被裴駰《史記集解》等重要典籍采信後,爲歷代學者所承襲,遂使“鄣郡”是秦郡的這一誤説成爲主流意見。

關鍵詞:鄣郡  秦郡  劉昭  補注

三國時期的遥領與正統觀念

李彦楠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助理教授)

提要:魏蜀吴遥領的時空特徵迥異。魏遥領時間存續短暫,空間分布範圍有限,與降將密切相關;蜀前期遥領時間存續長,空間分布集中於臨近地區,與招懷邊民密切相關;蜀後期和吴,遥領時間存續長,空間分布不限於臨近地區,但吴遥領依然處於實際控制區輻射下,與交分天下盟約密切相關。上述差異涉及三國正統觀念問題。魏和蜀前期,均認爲自身是九州之内唯一合法政權,其他政權占據土地僅是軍事失地,遥領大都出於招懷邊民、安撫降將等軍事目的;蜀後期和吴,因盟約而遥領,遥領在時間上常態化、空間上普遍化,實質以放棄正統性訴求爲前提。

關鍵詞:三國  遥領  正統觀念  九州

《文史》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本刊已列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資料庫


 本刊實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度

《文史》订阅方式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8-350(38元/期,152元/年)


《文史》投稿方式

来稿请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文史》编辑部收,邮编:100073。

投寄纸质稿的同时请向编辑部电子信箱投送电子稿。

电子信箱:wenshi@zhbc.com.cn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华书局1912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