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爱跳舞的年轻人,拿下首金!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在今年举行的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广工代表团摘得16金6银10铜,创造了学校参加省大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暑假,广工男篮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斩获CUBA全国总决赛亚军,刷新了我校男篮参赛以来的历史纪录。
赛场上敢于亮剑、永不言弃,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难越担当的广工精神,是体育带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今起,学校融媒体中心将推出相关报道,讲述广工人在体育运动中的拼搏故事。本期,工仔将镜头对准了在省大运赛场取得首枚金牌的啦啦操团队,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480.5,480.5,……”黄晓萱口中喃喃。她正瞪大眼睛,一动不动注视着电脑屏幕中的分数。此时,她脑中一片空白,似被巨大的喜悦冲击到。
5月15日10点20分,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啦啦操比赛街舞项目成绩公布。广东工业大学出场顺序排第七位,后面还有五个团队的表演。按照此前分数,只要超过这几个团队,这枚金牌就收入囊中了。
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等到最后一个团队成绩公布,这颗“仿佛跳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
受疫情影响,既定的线下比赛调整为线上,裁判根据各校录制好的视频评分。学校在大学城体育馆布置了比赛场地, 并请专业人员录制视频。舞台仿佛成为了参赛的24个年轻人的专属。无需和其他高校团队共用同一个比赛场地,一种从未有过的形式和体验。微笑、旋转、跳跃、托举……尽情燃放青春的力量,在那一刻,每个人身上都闪闪发光。
时隔三个月,黄晓萱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感受。“就整个懵了,太激动了!”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其实这个结果,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黄晓萱是集成电路学院的大三学生,同时参加了啦啦操街舞和爵士两个项目。街舞项目团队获得了金牌,同时也是学校在本次大运会获得的首枚金牌。参赛团队还获得啦啦操爵士项目和花球项目的第五名。
封闭式训练让他们几乎忘记了外界的一切,当看到其他团队的比赛画面,觉得都很强,“心里就莫名紧张”。最后结果出来,“有点难以置信吧”,她说。
“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个突破其实并不突兀。”啦啦操队主教练、体育部副教授董颖说。她和搭档、啦啦操队教练员谭韵彤吸取预赛中的经验,紧扣项目主题,选择了更亮眼的服装,在编排风格、队形上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层次感,加入了戏剧化元素和丰富的色彩元素,舞蹈更加鲜活好看,整体呈现了更佳的视觉效果。
图 | 啦啦操队主教练董颖
图 | 啦啦操队教练员谭韵彤
高光的背后,是一场拉锯战。一端是最后的表现力,另一端是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何使前者超越后者,对全省55所院校的499名运动员都构成巨大挑战。首先是表演呈现形式的变化。缺乏相关经历、现场气氛感不足、表情控制等都成为团队必须要克服的难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有多次推倒重来的机会,但这意味着体力和精神的巨大损耗。
“线上比赛没线下好。”谭韵彤认为,相比一次性过的现场表演,线上对身体素质和技术都提出更高要求,“你完美别人也可以完美,一遍一遍演练啊。”“最关键的还是日常训练。”谭韵彤早已思及线上这一可能的比赛形式。通过体能锻炼使队员强健身体,足够支撑全场高负荷运动。“跑圈、跳跃、俯卧撑、倒立、仰卧起坐……”几轮下来,大家已经瘫倒在地。这样的效果也很明显,队员们耐力更持久,表现力也更强。
比赛是对整个团队精气神和技艺的综合评比。生动入微的表情,更有可能感染到观众,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在董颖的形体课中,她会进行表情训练,坚持让学员们对着镜子练表情,“身体姿势得体不就行了,表情有啥用?”当时很多人不解。
临近比赛,线上表演的形式让个体表情无限放大,重要性更加凸显。她一遍一遍纠正“硬板脸”,“每天都要训练这个,你们得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练到的东西重复地过,形成条件反射。”董颖不厌其烦,“想象下面都是观众,你以往存储的记忆得调动起来,微笑,再微笑!”
图 | 日常训练
2021年11月,训练开始。彼时,不少课业和考试需要准备。队员们白天上课晚上训练忙的连轴转,只能在课余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复习。“就只能加班加点辛苦一下,毕竟也是自己的选择啊。”
让黄晓萱印象深刻的是,为了强化记忆,有两位小伙伴在训练间隙拿出复变函数课本,一边刷题一边互相提问,“当时觉得大家都挺不容易的”。一堆人涌过去参与讨论。后来,在各个训练场合,都有了这么一些“小团体”,他们时而讨论时而安静,动作神态出奇地一致,那是属于他们的“拉力赛”,和心中那个叫“懈怠”的小人儿的抗争。
虽然觉得很欣慰,但董颖和谭韵彤还是想尽办法,尽最大可能做好服务。低年级队员,尽可能多陪伴,和他们一起吃饭交流;赛事从上半年到下半年,高年级队员有些要考研,内心压力很大,除了安慰和交流,她们考虑到高年级队员已经有一定经验,就安排他们每周一三五训练,周二周四自行安排学习。
炎热、枯燥和重复都是前行的拦路虎。训练强度大,一轮下来汗流浃背,衣服一拧,满满都是汗水滴落。疫情导致比赛周期延长,让准备的过程也变的愈发煎熬。有的队员横跨好几个项目,参加完这个训练,紧接着又是另一场训练。
图 | 日常训练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翁壕参与了花球和街舞两个项目,“跳完这个跳那个,就自动随着那个惯性动作,感觉整个人都不属于自己了”。固定的动作需要一遍一遍演练,临近比赛,强度在不断提升。最后拍摄视频提交,近乎从早上到傍晚没停歇,“很多次因为动作、力度没有做好又得重来。”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机电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黄威直言,“有点痛苦”。
这种“痛苦”,也发生在老师身上。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健美操、啦啦操专业方向,谭韵彤面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队员,一开始总有一种“无力感”。“有些动作怎么都做不好,有时候真的会自我怀疑。”于是,她一遍一遍问队员,“我有没有说明白?”然后一次次复盘,再去更改,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备赛的过程是痛苦的,在谭韵彤印象中,她从没熬过那么多的夜,从编操到音乐,都需要很多个日夜的思考。“我也快累趴了,自己训练都没这么累过。”在她看来,比赛是身体累,但带队训练,是身心俱疲。而改变总是痛苦的。经历了心态的调整,她也会更加平和的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于是,那些“令人纠结痛苦”的小细节慢慢消失了,她心中的疙瘩也渐渐平缓。
但无论怎样,他们跑得足够快足够远。把惰性、委屈、酸痛、疲惫都远远抛在脑后,继续在属于他们的舞台跳跃着发光着。
黄威的视频号和朋友圈满满都是他跳舞的各种内容,问及为何发了这么多,他说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抠动作。稍停顿了一下,他又道,“还有记录吧。”“是记录青春吗?”他笑了笑,眼神专注,却没有说话。
8月11日,他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跳机械舞的视频。我玩笑问他,“你这很应景啊,你学机械专业的,跳了机械舞。”“啊?!是吗,哈哈哈哈哈!”他反应过来,自己也在狂笑。
训练很苦也很累,“吃吃喝喝”成了他们在闲暇时的“必选科目”。这是他们认为的,对抗疲惫、消解负面情绪的绝佳方式。虽然没有“说走就走”的豪迈,但紧张之外的一丢丢惬意,也足以让他们开心半晌。
很多队友提前结束了寒假来校开始训练,实在太累了,黄威呼朋引伴去天桥开了个Party,大家围成一圈跳起了街舞,在恣意中挥洒动作放松肢体,“就什么也不想了,从早到晚,跳各种舞蹈,算是释放压力吧。”
他用两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一个是开心,休息的时候会给自己“整活儿”,找一些网络梗互相调侃,一起说说笑笑。一个是热爱。“比赛很累啊,而且你也不知道未来结果会如何”,黄威说,走到现在全凭着一股内心的喜爱,“大家都怀着对街舞的满腔热情走到了一起,然后一直到现在,嗯,一直如此。”
这种热爱不仅仅属于他,其他队友也感同身受。翁壕坦言,在一起的氛围让自己不会轻言放弃。大家相互照顾和信任,“非常非常非常自觉”。他连用三个非常,喜欢并沉浸在这种环境里。大一他就进入了这个团队,训练强度大,经常会腿背酸痛,“然后团队就相互鼓励,扶持着坚持着就这么走了过来。”
这种一路走来的“革命友情”让黄晓萱动容。她在提前回校训练中度过了生日,几个小伙伴一起吃饭聚餐,听歌跳舞,“感觉那种苦闷一下子就消散了不少”。她也记得那个倾盆大雨的夜晚,没有带雨伞,董老师坚持开车送自己回宿舍,还有董老师送给她的那个小黄鸭玩偶,被她放在宿舍的床上。曾经最道是寻常,那些点滴的时光,串起了她在团队中最珍贵的回忆,深藏内心。
“前面那十年,一块金牌也没拿到过。”董颖声音略有些低沉。没有赛事、没有场地、没有人接班、没有人帮忙……各种“没有”像无形的大山,压的她缓不过气。她又回想起很多年前那些“单打独斗”的场景:在6号楼走廊里训过,废旧场地训过,甚至在路边也练过。她突然哽咽出声,眼眶微红,“抱歉,有点激动,没忍住。”
十年,足够改变很多。还好没放弃。
“真的,不是场面话,我特别想感谢校长,还有体育部、场馆中心的领导,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荣誉。”那些往事一幕幕划过,见证了董颖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姑娘,到独当一面经验丰富的主教练的心路历程。
“我现在和谭老师搭档挺好的。你知道吗,每次看到她,我总会想起很多。”董颖说,从谭韵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刚毕业,同样是满满的冲劲,很努力。”她擦了擦眼角,“她也是幸运的,现在是最好的时刻,一切皆有可能。”第八届大运会,也是董颖之前最后一次到赛场(后两届未带队),当时她挺着大肚子去观摩指导,面对失利,她暗下决心,“我一定得扳回来!”2022年,这个愿望,她实现了。
科班出身的谭韵彤,2020年入职广工。既是“新人”又是“老人”的她,见证了日常的训练,也经历了“高光时刻”。这是她第一次带队比赛,也是第一次带队拿到金牌。“以后对自己的定位是不是得更高了?”我问她。“那是当然的!”她肯定道,“压力也大了,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是预期的成绩,不过人总要前行的”。
“那下次预期多少?”“这个嘛,不能总是前8之类的,或许可以换成前3看看?”她笑道。
黄晓萱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给了90分,“人不能自满,永远有进步的空间。”她说,尽管外界会有更高的期待,“但这也是责任和动力”。
翁壕想起了那些一起吐槽的日子。“谁都有苦闷疲惫的时候,但现在只剩满满的感谢。”他的眼里似乎有光在闪耀,很亮很亮。
黄威奇迹般地发现,经过街舞和花球的双重“蹂躏”,他竟然长高了!“也是神奇了吧,现在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了。”
而对材料与能源学院大四学生白楚瑶而言,这次比赛更具有一种仪式感,是她对自己这几年经历的致敬。啦啦操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她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强健了身体,也领悟了团队的意义,学会了如何管理团队。从好奇到接触再到喜欢,这场追逐的过程,持续了三年。如今,她也即将毕业,这是献给这位追光少女最好的礼物。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旋转、托举、跳跃,洒满汗水的舞台。
没有聚光灯、没有欢呼的观众,也没有现场成绩播报。但对他们而言,是真的独一无二。
采写 | 王宇涵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编辑 | 魏钰臻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责编 | 王宇涵
初审 | 杜清
审核 | 陈少徐
审定 | 张育广
↓↓往 期 精 彩↓↓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全文
↓ ↓ ↓请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