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 张琬萱:只争朝夕,活在当下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CUHK-Shenzhen
自2014年招收首批本科学生以来,港中大(深圳)已培养了4届本科毕业生,5届研究生毕业生。无论是攻读硕博项目还是迈入职场,毕业生们与港中大(深圳)的故事并未画上句号。
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一起来认识数据科学学院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张琬萱。
张琬萱
2017级数据科学学院、思廷书院
统计学专业(数据科学方向)
高中毕业于长沙市一中
将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分析学硕士学位
只争朝夕,活在当下
前言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四年,无论是乐队表演,还是海外学习,亦或是紧张的升学申请,张琬萱都认为这是一场忙碌而充实的旅程。她常用电影《死亡诗社》里Keating老师的话激励自己,“seize the day”——抓住每一天,享受美妙的生活,去发掘身边的快乐,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非同凡响。
刚进入大学,怀着从小就有的玩乐队的想法,张琬萱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建了名为Erode! 的校园乐队,并担任了键盘手。在学习方面,张琬萱的小目标很简单:“希望能保持一个不错的成绩,同时探索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乐队经验让张琬萱结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更重要的,是一次次合作演出中收获的经验。“乐队演奏和独奏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体验,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不仅要完成自己的部分,还要兼顾整体效果,不能太过追求自己的表现力而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记得乐队刚成立不久的一次表演,乐队在上台前忘了提前检查键盘的音高,导致在演奏时总感觉音调有点不对劲。经过了一些小型演出,乐队成员逐步积累经验,并得以在学校的燃点音乐节、迎新晚会和澳门大学张昆仑书院的交流演出上崭露头角。
-MUSIC-
图|张琬萱与乐队伙伴
张琬萱在学业上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大二到大三的暑假期间,她修读了剑桥大学PKP (The Pembroke-King’s Summer Program) 暑课项目。在六周里,张琬萱一共选择了三门课程,分别是联合国的和平政治,动物生态行为学和数学工作坊。“作为一个统计专业的学生,修读两门人文社科课程其实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的一个挑战,也是对自身学习能力的锻炼”。
剑桥的课程每周都有Lecture和课后的Seminar,和港中大(深圳)十分相似。不同的是,PKP的上课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一个班只有二三十个人。在联合国与和平政治这门课上,老师鼓励同学们自由讨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在此交流碰撞,每个人都会有很高的参与感,张琬萱也感受到了纯粹而浓郁的学术氛围。这门课的讨论内容并不局限于政治,还涵盖了联合国的发展历史和涉及和平的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让张琬萱收获颇多。动物生态行为学是一门比较有意思的课程,老师会在Seminar上带同学们喂河里的鸭子,观察奶牛和昆虫,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而数学工作坊则采取了另一种教学方式,老师会和同学一对一地讨论课程问题,并不断提出新的题目,让张琬萱体验到了闯关游戏的感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应用。
暑课期间的周末,项目的PA (Program Assistant) 会安排一些迎新活动,带着同学们在学校周围游玩,组织大家一起punting(撑杆船游康河),感受英国当地人的生活。张琬萱还提到了友善的当地人,“不管是食堂的收银绅士,还是来宿舍的清洁女士,大家见面都会互相寒暄,整个城市充满着热情和活力”。
剑桥大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三场英式高桌晚宴。走进明黄色蜡烛照亮的晚宴大厅,墙壁上挂满了中世纪的名人画像,在摇曳的烛光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同学们畅谈着各自以往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时,张琬萱也联想起了港中大(深圳)一年一度的高桌晚宴。
图|张琬萱在剑桥暑课期间
大三上学期,张琬萱加入了茅剑锋教授的实验室,研究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机场航班延误的预测和延误传播的机制。“茅教授给了我们很高的自由度去安排课题进程,只需在每周的组会上汇报自己的进度,但这很需要我们的主动性”。张琬萱从初级的数据清洗开始做起,并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献,然后开始了研究项目。但是有那么一段时间里,她尝试了几种预测模型都没有什么结果,感到了迷茫和挫败。她找到了实验室的一位博士生学长带着自己工作,学长给了她关于理论研究和模型选择等方面的一些指导,才使她摸清了方向。在学长的带领下,张琬萱逐步做出了一些成果,申请到了本科生科研奖学金。
大四下学期,张琬萱参加了数据科学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大规模数据驱动推理的优化”(Optimization for Large-Scale Data-Driven Inference)这门课给张琬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除了讲述逻辑回归的基本原理及机器学习的优化方法,在Tutorial上,教授会很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们写代码,让我们能把理论用于实践。” 这段经历拓宽了她的专业知识面和编程水平,为研究生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与周围的人都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让我时而感到孤单。”这时,张琬萱想起了港中大(深圳)丰富的新生引导和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和熟悉感。正因如此,她建议那些自感有较大学业压力的学弟学妹们多与他人交流。“迷茫时,不要让焦虑阻碍自己。不妨大胆与身边的同学老师聊聊天,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别人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并且思考:这样的生活,我是否喜欢?”
图| 张琬萱在新加坡环球影城
图| 张琬萱与新国立同学一起吃年夜饭
临近毕业时,张琬萱在升学院校的选择上遇到了迷茫:继续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硕士项目,还是与此同时申请一些美国院校?权衡之下,她选择了后一种,希望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能去更好的学校深造。张琬萱寻求了学校CPDO的帮助,然后通过纯DIY的方式申请到了美国Top 10的统计、数据科学类硕士项目,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她选择了芝加哥大学, “芝大的严谨的教学风格、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怀旧的建筑风格,是我比较憧憬的”,她说。
拿到研究生offer的张琬萱并没有让生活松懈下来,现在,她依旧在深圳一家机器人公司做算法研究的实习。她认为大四是一段新旅程的开端,抱着这样的想法,张琬萱依旧在领英上建立connection,上LeetCode网站刷算法题,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和专业技能,争取硕士毕业后能适应数据科学家的职业要求。
回想起自己的大学四年,张琬萱感谢母校提供的众多学术活动和交流交换的机会,以及父母师长的支持与帮助。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把握当下,在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当下的生活”。
浏览更多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CPRO)出品
撰文 | 陈梦洁(2019数据科学学院、祥波书院)
排版|黄舒旎(2019级经管学院、祥波书院)
编审|北海(CPRO)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微信公众号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