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仙湖畔 | 黄铠教授:神仙湖畔育菁英 情系祖国五十年


情系祖国五十年 神仙湖畔育菁英

专访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黄铠教授


<<< 滑动查看校刊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神仙湖畔学生通讯社在首期校刊《神仙湖畔》中为大家带来黄铠教授的专访。学生记者刘浦芫记录下黄铠教授分享的海外求学、执教经历,以及其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教书育人的热忱。


人物简介

>>>>>>


黄铠教授


黄铠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智能云计算与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首席专家。同时,黄教授是IEEE终身Fellow,曾获2012世界云计算大会终身成就奖,建国7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作为世界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的先驱学者之一,他在1983年出版了该领域国际上第一本经典著作《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热潮,促进了国内银河、曙光、天河超算系统的建立。截至目前,黄教授共发表了十本专著与270篇国际一流论文,谷歌学者引用超过21000次,其中最高引30篇达12000次。他近年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新贡献,更促进了国内大数据工业升级与安全云操作系统开发。2007年,他提出的PowerTrust系统被IEEE选为当年TPDS最佳论文,应用广泛。2017年,他出版的专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智慧云、物联网与认知计算》(Big-Data Analytics for Cloud, IoT and Cognitive Computing)已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20余所大学指定为教科书。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多科技融合的难题,被包括亚马逊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公司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研制于1946年,直到今日,计算机的历史不过七十余年,而黄铠教授从大学时代开始,一直从事有关计算机的工作,至今将近六十年。这些年里,黄铠教授孜孜不倦地在计算机领域探索着,参与并见证了它的飞速发展和更新换代。


也正因计算机发展之迅猛,黄教授每年的教学材料都需要更新25%以上,教授的课程也有所不同,比如他上学期教物联网,这学期则教云计算。同时,他还带80多名本科生,60多名研究生和10名博士生,虽然存在不少压力,但他更享受的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黄教授说:“我最大的特点是我的好奇心,看新东西比我的学生可能还要多。”



爱国热忱:

我爱的是中华民族,希望中国人强起来

>>>>>>


徐扬生校长曾赠给黄铠教授一幅书法,上面题写了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铠教授将这幅书法作品挂在办公室,这与他从小就有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分不开。


黄铠教授出生于甘肃兰州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是小学老师。1949年,年仅四岁的黄铠跟随父母去往台湾,从台湾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先后任教普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也曾任清华大学首席讲座教授。多年来,黄教授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年轻时的科研和教学热情。


黄教授有很强烈的民族感情,从小在台湾长大的他说,“台湾在我的眼睛里,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一代代的人才,在他看来,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年轻时,在伯克利念书的黄铠教授,已经蕴含了积极的爱国热情,他是上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中的核心学生。当时,台湾十几个在美国念博士的保钓爱国学生,被国务院特准回国访问。其中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不同领域里的佼佼者,持续发光发热,而黄铠教授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一路辗转,从纽约经巴黎、埃及,巴基斯坦卡拉奇,进入中国,再绕过喜马拉雅山与新疆、内蒙古,历经31个小时才到达北京。那时,沿途中的许多国家与中国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黄铠教授和他的同伴们乘坐着巴航,一路飞往祖国的方向。这在当时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因为当时的中国大陆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黄铠教授和他同伴的目的就是想亲眼见证、切身了解祖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一群很担心中国前途的年轻人,黄教授说:“任何一个有良知、有眼光的人都应当这样做”。


黄铠教授当选建国7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振宁先生第一次回中国,返回美国以后,从台湾到美国读书的学生都渴望能从他的口中听听中国大陆的故事,了解他的体会和想法。当时还是普度大学助理教授的黄铠给杨振宁先生打电话说,普度大学里有1500名从台湾来的学生,都想了解您在中国大陆访问的印象,希望您能亲自前来做一次演讲。出乎他的意料,杨振宁先生二话不说答应了,并自己掏腰包从纽约飞到印第安纳州给同学们做演讲。在此之前,普度大学的领导们曾多次邀请杨振宁教授前来做学术讲座,都被婉拒。当时,尚且名不见经传的黄教授,却用赤诚的爱国热忱把杨先生请过来了。爱国热忱,是留美的中国学生间最强的纽带,杨振宁先生的爱国热情,深深触动了黄教授,并影响了他一生的科研与教育事业。

1978年,黄教授开始在清华大学讲学。“当时,国内连教科书都没有,电脑也没有,有计算器就很不错了。”停滞了十几年的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由于老师们没有接触过西方计算机的知识,黄教授带来的好几大箱资料都被拿去影印。没有印刷纸,就找人民日报社借来七筒滚筒纸。八开的纸,双面印,有时候正面的字浮在反面上。黄教授记得,当时还有人扛着两个大摄像机,将上课内容全部录下来,再复制到全国高校放映。黄教授带来的资料、课堂讲义全部被影印下来发给老师们,每人手上都拿着好几本厚重的“报纸”书。当时由于国内急需好的教科书,返美后,黄教授把他在中国上课七周的资料精心整理,并投入大量精力于1983年完成了当时国际上第一本《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处理》英文专著。这本书后来被翻译为四国语言畅销多年。这本书由清华的老师们负责翻译为中文,1985年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黄铠教授当选建国7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的证书与奖杯


“看见中国一步步走到现在,国家越来越富强,就觉得年轻时的梦想实现了。”采访时,黄教授欣慰地说。几年前,黄教授接受徐扬生校长的邀请,放弃了美国的终身职位和所有研究计划,回到祖国内地,全职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教授,这一决定,为他长达46年的美国教学生涯画上了句号。此前,他曾在清华大学担任了10年的客座教授,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黄教授说,徐扬生校长是他的伯乐,他也很欣赏徐校长的文采学养,愿意支持他,于是在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他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了数据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授。年过古稀后下定决心回中国,他想再为祖国做点事,以实现年轻的梦想。“我爱的是中华民族,希望中国人强起来,中国不再是满清末年的中国了,全世界最快的500强超级电脑中,有一半都是中国制造的。而且,中国连续6次拿到全球超级计算机冠军,就像中国女排一样。”再比如,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黄教授经过研究比较发现,北斗在很多方面比GPS强了很多,将来取代GPS的可能性完全存在。黄教授说,中国可能很快会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


黄铠教授为新生录制“大学第一课”视频




桃李满天下:学生横跨十代人

>>>>>>


黄教授的育人生涯真正地达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境界:学术界里,五年便是一代人,黄教授的学生横跨了十代人。他的学生或指导过的访问学者里,有四位后来选上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十几位入选IEEE/CCF会士,三十多位成为国内领军学者与骨干,还有几名学生担任高校领导。


黄教授还创造了“一门三杰”的佳话。中国计算机学会于2005年设立第一个海外杰出贡献奖,黄教授由于贡献卓越,成为了第一位该奖的获得者。他的学生倪明选(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和其学生孙贤和也分别荣获2009与2018中国计算机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一门三杰,传为美谈。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国杰院士的启蒙老师也是黄铠教授,黄教授在清华的教课让李国杰教授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为何物。年轻的李国杰赴普度大学求学时,黄铠教授将他推荐给华云生教授当学生,华云生教授后来成为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常务副校长,而李国杰便是华的第一个博士学生。在黄教授的教学生涯中,这样一代代传承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就这样培养出了中国计算机领域一代代的人才和领军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黄铠教授教学认真,细致严谨。一份考卷,学生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而黄教授出考题则需要反复推敲20小时,因为他需要不停地去改,去想这样出题学生是不是10分钟就能答出来,然后,他会让助教先做,如果助教都答不出来,则需要修改题目。


黄铠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深入钻研、教学相长是黄铠教授对待学术工作的态度和方法。遇到不懂的知识,若想要弄懂,黄教授就会拼命去看、去钻研。“为了要给学生讲的清清楚楚,我就要看得更懂”黄教授说。


黄教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我就希望我的学生一个个在学问事业上都做得特别好,一代传一代,产生更多社会精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是我们这些教书人很愿意看到的事情。”谈及对学生的期待,黄教授希望更多的留学生能回国助力祖国的发展。


黄教授现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大学把计算机方面做大做强,他不仅教授物联网和云计算两门课,同时,他还带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此外,计算机领域内邀请他的演讲讲座从不间断,即使已经进入高龄,他仍旧在一线发光发热。


黄铠教授的书柜里有一半的书都是他自己写的。


1983年,黄铠教授出版了一本专著《计算机结构与并行处理》。当时,全世界都盼望着有这样一本书能发表,黄铠教授的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他的英文专著有十多本左右,其中有六本被翻译成了五国文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计算机学术的人。黄教授写的书就是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他选择把个人所学写成书,传播出去,同时也常常把学生好的论文发表出去。


此外,黄铠教授的书柜里还有一本厚厚的《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年鉴》,其中有一页记录了“黄铠教授当选建国7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的事件。


黄铠教授的部分著作


除了教书,黄教授平时也参与很多计算机会议,行程安排得很满,工作强度大。当被问到是否有真正退休、去享受生活的打算时,黄教授说:“只要身体还许可,我大概还会继续教书,从事尖端科研工作。” 在他眼里,教书育人,让一代代学生传下去,是最有意义的事。


黄铠教授曾于入学典礼上鼓励新生传承科学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承担的人



—— END ——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CPRO)出品

转载自校刊《神仙湖畔》

采访:刘浦芫(2019级数据科学学院、祥波书院)

编审:北海(CPRO)

排版:Banyan(CPRO)


长按二维码


下载校刊!

校内师生

下载渠道


校外人士

在线阅读渠道

《神仙湖畔》下载链接(限校内师生):

https://sp16.cuhk.edu.cn/cpro/CPRO/_layouts/15/DocIdRedir.aspx?ID=2Q626S57ZSMF-730431847-26



CUHK-Shenzhen

点击下方标题 浏览更多


黄铠教授荣获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永葆好奇心、教学相长的黄铠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黄铠教授在2019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刊《神仙湖畔》首期发布啦
工匠译者,还原人类学视角中深圳的四十载风雨故事
神仙湖畔 | 柯舒麟:用平常心读诗
神仙湖畔 | 未来的医疗会是什么样的——精准医疗话你知

认识港中大(深圳)| 成长中的校园
认识港中大(深圳)之视频放送——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大学的色彩 | Sunset Boulevard in CUHK-Shenzhen
认识港中大(深圳) | 我们的书院印象





CUHK-Shenzhen

大学微信官方号 

ID:cuhksz2014

大学B站官方号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