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域社会治理】漳州:倾听民声搭好“桥” 奏响善治“和谐曲”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声音”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城市治理而言,群众的心声是自身需求和发展的表达,更是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如何处理好民声与治理的关系,是一项亘久的挑战。


自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漳州市赓续时代楷模“漳州110”精神血脉,将其民生导向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全过程去谋划、探索、创新,全力打造有漳州辨识度的善治格局。



近来,随着电动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充电成为居民的迫切需求,但充电问题却成了多数人的困扰。漳州市龙文区蓝田街道福隆社区多数小区建设时并未设置统一的充电场所,居民只能将电池带回家或者飞线充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一直存在,但不解决居民的需求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于是我们决定问计于民。”福隆社区党支部陈梅珊说。社区党支部成员经过多次走访,与物业多方实地调查、商议方案决定在小区增设智能充电桩,彻底解决充电安全隐患。


此类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的模式,在漳州各街道社区已成为常态。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座谈、民意调查、问题征集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形成群众需求清单,并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和资金能力,确定每年至少办好一件民生实事。


↑“近邻来敲门”探访长者主题活动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治理同样如此,如何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漳州市市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漳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聚焦民意诉求,压实政府责任,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强化风险治理能力、深化服务保障能力。


漳州市实施以“社区(乡村)110”“民生110”为示范引领的200多个项目集群,打造汇智聚力的社会治理民心工程。为此,漳州市还设立创新项目库,采用群众点单、政府接单模式,推动群众参与政府决策。其中,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部门创新项目均入选全国十大典型。


↑“二员”在辖区进行巡防工作


同时,为改进政府风险管理模式,漳州市政府统筹路安、食安、卫安等监管职能,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构建公共安全风险源头治理体系。其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疫情防控345闭环机制、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等做法均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社会治理好不好,实事办得实不实在,群众说了算。






一直以来,漳州市不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规范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事项,便捷服务群众、高效护航发展。如建设全市协同联动政务服务平台,优化“12345”一号受理,覆盖部门扩大到60多个,对接“漳州E通”,全省首推人民调解与110非警务事项对接分流,最大限度提升分流转办效能,群众满意率达99.99%。


↑“社区110”疫情期间开展社区宣传



“我们小区地下室,电瓶车经常违停,出入很不方便请物业赶紧处理一下 。”不久前,家在芗城区南坑街道福龙社区的李阿姨,看到小区电动车乱停放现象,拿出手机随手一拍,直接将情况反映到“漳州E通”微信公众号上。


事件一经上传,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着手处置。整个事件从采集、到处置完毕,在“网格E通”后台均有详细记录。


↑漳州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

矛盾纠纷及时处置,一直是漳州市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梢神经和最基层细胞,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和最深厚支撑。在市域社会治理道路上,漳州市始终注重打通“神经末梢”,释放基层治理动能。


“夯实基层基础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重点。”据漳州市市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2021年,漳州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平和县、南靖县、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行政审批要跑多个部门,如今‘一站式’就可受理,节省了很多时间,办事更加便捷了。”




2021年6月8日上午,南靖一企业经办人员张先生早早地来到行政审批局,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盖有“南靖县行政审批局”公章的营业执照。这是福建省县级行政审批局启用的首枚行政审批专用章,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到底”“一站式完成办理”。


此举,有效提高了县级行政审批效率,更加方便企业及群众办事,真正实现“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这也是漳州市进一步推进乡镇审批、执法、服务等力量的整合,着力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真正形成“组合拳效应”,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做法之一。


↑漳浦县赤岭派出所和司法所在进行非警务对接分流纠纷调解


近年来,漳州市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在职权配置、机构设置、资源整合等方面下功夫、使长劲,努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


如组织开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编制工作,帮助厘清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的职责边界,分清各行业各领域具体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目前,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共公布属地管理事项10126项,避免凡事都由镇街“托底”“兜底”的倾向,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老林,店里的东西可不要摆到走廊来哦。”每到周末,芗城区延安社区的“古城厝边”志愿者巡防队巡街频率都会变高。这支队伍是由社区热心群众组建的,他们在古城区域内进行巡逻,对不按规定停放的车辆、不按规范经营的商品、不按文明乱丢的行为言传身教。


“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构建古城近邻治理模式,打造‘古城好厝边’特色近邻党建品牌,着力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西桥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近邻治理模式,既推动漳州古城社会治理现代化,也让党建更有活力、“近邻”更有温情。


↑漳州市机关单位志愿者组队在古城进行义务巡防


近两年,漳州市关于践行“近邻”服务新模式,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做法越来越多。在这方面,漳州市民政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省首个制定《近邻服务试点社区考核标准》、全省首家成立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省首家以“政校企”联盟的形式成立数字社区教育学院等。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漳州市优化服务的成果遍地开花,切实推动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




今年以来,漳州创新开展社会治理“部门进驻、服务进门、治理进阶”“三进”行动,其中“城管进社区”活动就是一个生动缩影,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城管进社区”活动,指导小区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


此前,华元小区作为老旧小区,停车位十分紧缺,电动车占道问题难以根除,一度成为社区居民的心头病。


前些天,漳州市、芗城区两级城管局的执法人员与社区、物业工作人员进行多次协商探讨后,一致决定在小区外围红线范围内划出近200个电动车停车位,让小区业主免费停车,同时增设监控摄像头,并将其纳入小区监管平台进行实时管理。


“我们坚持两点,一是问题导向,一竿子插到底,在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理顺工作机制,协调问题涉及的相关部门,当面沟通、讨论、协商。”漳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华元社区,城管工作组刚一进驻,就马上召开物业企业与业主代表见面会,物业向业主代表报告履职情况,业主代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双方形成良性互动。


一路走来,在长期的探索中,漳州市坚持把民声落实到社会治理中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福建法治报


责编:王梓娴

审核:方琮 高奇



福州:民之安乐皆由治

厦门:立良法 促善治“警警”相伴 “义路”同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