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推荐】《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精彩呈现4)

2017-03-20 中信出版社 经营与管理

从经济变奏窥千年历史风云

从白银命运解东西转折分流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书号:978-7-5086-7062-1/F.3887

作者:徐瑾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前沿经济社

出版时间:2017年2月


【精彩书摘】


这一次胜利虽然是在张公权等人运筹帷幄之下展开,但是其中的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大背景。

首先,不得不承认北洋政府是一个弱势政府,这反而意味着它不会挤兑得非常霸道,北洋政府时期其实也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时期。正因如此,“停兑令”的执行并不是十分严格,南方对北洋政府的做法也表示异议,“北京政府宣布此举,系欲使中交纸币跌价,造成独立各省经济上的恐慌,北京则可席卷现金,以发军饷”。如此氛围也给予张公权等人抗命的空间。这其实是权力分散之下“东南自保”在金融领域的体现,即使秋后算账,在各界的抗争斡旋之中,最终也不了了之。

其次,这看起来是张公权的胜利,其实更是江浙财阀乃至工商界的胜利,也是市场力量的胜利。张公权最为倚重的其实是股东和工商界人士的力量。他依托于张謇、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蒋抑卮、浙江实业银行总经理李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等人,借助股东力量公告天下,“环顾全国分行之最重要者,莫如上海一埠,上海为全国金融枢纽,且为中外观瞻所系,故以为保住中国银行必先自上海分行始。中国银行沪行决定由股东会竭力维持,将来各业企业如有损失,均由股东联合会负责向政府交涉”。

换言之,此役的胜利依赖于中国银行商股身份的强大。这也是北洋时期的一大特点,因为北洋政府财力积弱,所以官股也少,稀释之下银行内商股的比重增大,而且话语权不少,参股人员也不再类似晚清更多是官商身份,而是以商业为主。对中国银行而言,1915年大部分为官股,但是之后商股比重开始增加,1917年从17.01%升为59.29%1921年为72.64%1923年猛增到97.47%。根据曾担任中国银行总裁的冯耿光的回忆,中国银行几位首脑虽然性格不同,但都想把中国银行办好,也认识到要维持它的相对独立性就要尽量扩大商股权益、削弱官股力量,以免受到政局变动的影响,“北洋政府财政部因为需款应用,经常将该部持有的中国银行股票抵借款项,我们就怂恿他们陆续让售给商业银行,到北伐前夕,官股为数极少,只剩5万元了”。

最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员地位也不可不提。当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都在北京,但是两行在上海都设有分行,而且地位重要,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上海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更在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半数准备金都属于两家的上海分行。根据张公权回忆,“当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之兑换券计七千余万元,现金准备约两千三百余万元。内中:中国银行存有现银三百五十万两,银币四百八十八万;交通银行存有现银六百万两,银币五百四十万元。此项现金准备之半数,属于上海中国、交通两分行”。

对比之下,交通银行的历史本身与中国银行不同。北洋政府对于交通银行成为国家银行颇有助力,而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在交通银行地位不凡,从交通银行帮办到最终担任交通银行总理。交通银行初创之时虽然获得轮、路、邮、电四项存款往来,但是在历年垫资与经营不善之下甚至亏损280万两以上,“行务停滞,几有不能支持之势”。梁士诒谋求袁世凯支持,扩大交通银行权力,为交通银行谋取到国家银行权力之后,交通银行一直在他控制之下,交通银行的经营状况却不如中国银行。当时上海《新闻报》刊登了一则“北京特别通讯”,据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总行在停止兑现、付现的院令发表前,曾致电向各地分行征询意见,交通银行分行均无意见,而中国银行各分行都不赞同,甚至有言“交通银行自杀,系属自取,中国银行陪杀,于心难安。宁可刑戳及身,不忍苟且从命”。

从全国来看,因为地域风格有异,各地对“停兑令”的执行力度和步伐也不一样。多数地区遵照实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坚决抵制也有其特殊性。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地位特殊,辛亥革命爆发后银行停业清理,然而大清银行中除了官方股份,也有商股。在商业股东出面斡旋之下,南京临时政府同意中国银行于1912年在上海(原大清银行的旧址)开业,次年才设总行于北京,固定股本总额为银元6 000万元,官商各半,由此可见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地位在中国银行内外都不低。至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其主管是交通系官员,到任时间不长,更是与商人及银行业务不熟,外资银行对于他们的态度也不同,所以不得不对“挤兑令”遵照执行。而经过这一次,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结局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更是不同,时隔一年之后才重新营业,其总行也差点遭遇撤销。

经过这一次风波,张公权一战成名,可谓在金融界扬名立万,而且在政界与新闻界也获得不少拥护,后来梁启超邀请他担任中国银行副总裁,花费数年整顿京津地区的京钞问题,这为他日后作为江浙财阀代表支持蒋介石奠定了基础。

对抗挤兑成功不仅仅是张公权一人的功劳。据了解内情者评价,张公权交际活络,与江浙银行家、政界以及新闻界多有联系,从政经历使得他对外处理事务得力。对内而言,宋汉章在行内有实权,对外资银行有信用,而当时上海分行襄理胡氏在钱庄有地位,正是他疏通中国银行到上海钱庄市场交易,使得钱庄给予中国银行的地位是同业而不是普通客户。由于三人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长,相得益彰”,促成了中国银行在这次风潮中屹立不倒。

至于宋汉章,虽然一直以来被谈到的频率低于张公权,其实他对于中国银行的贡献也很大,其服务时间更久,资历更高。他经历了清朝、北洋、国民政府等不同朝代的中国银行。张公权说起宋汉章,评价是“静默寡言,但是朝夕相处得益亦多,美德有自奉简朴、操作勤劳、办事认真、爱惜公物、公私分明”。宋汉章日后担任中国银行总经理,1946年任四联总处理事。在孔祥熙辞职的情况下,年近80岁的宋汉章还在19484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目的也是为了保持中国银行独立。1949年他辞职去巴西,1968年在香港去世,享年96岁。宋汉章的一生,除了这次对抗北洋政府,还曾经对军阀陈其美、蒋介石的借款要求强硬回应,有人甚至将他称为中国银行的精神领袖。至于胡氏,曾有上海钱庄经历,张公权说他对于钱庄历史业务尤其熟悉,与之谈论市面情况增加知识不少。

在“抗兑令”中,中国银行股东联合会在致电国务院、财政部和中国银行总行的电报中提到,“次中央院令,停止中、交两行兑现付存,无异宣告政府破产,银行倒闭,直接间接宰割天下同胞,丧尽国家元气,自此之后,财政信用一劫不复。沪上中国银行由股东决议,通知经理照旧兑钞付存,不能遵照院令办理,千万合力主持,饬中行遵办,为国家维持一分元气,为人民留一线生机,幸甚”。日后发展也多少印证这些银行家的当年期待,虽然政局变动,中国银行仍旧得到长足发展,中国银行存款总数1917年年底为1.4亿元,1928年年底为3.8亿元;钞票发行额1917年年底为7 000万元,1928年年底为1.7亿元。1928年年底,全国银行发行总数为2.9亿元,中国银行发行总数约占一半;全国各银行活期、定期存款总数为9.8亿元,中国银行存款总数约占4成。中国银行的地位不仅在全国卓越,在上海等地甚至高于官方的中央银行,“1934年年底,全行存款总数达5亿余元,各项放款为4亿余元,均较中央银行多一倍许,发行总数为2亿余元,较中央银行多两倍半”

“京钞风潮”与“抗兑令”背后,不仅折射出中国银行业与银行家转瞬即逝的黄金时代,也暗示了一个教训:政府无信用情况下,民众往往更偏好白银之类的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的存在其实天然对于纸币的通胀是一个束缚,若非如此,不受控制地发行纸币必然引起通胀,引发金融动荡。可惜这一教训并不被后来的国民政府所接受,在白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纸币的效应被放大再放大,民国政府在通胀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至灭亡。……


来源:中信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精彩呈现3)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精彩呈现2)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精彩呈现1)



经营与管理


热门连载TOP 8(请戳这儿↓↓)

1  余明《首席行政官》——菜鸟新人如何蜕变为职场精英?

2  佟景国《深商基因》——深商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3  刘鹏凯《漫话心力管理故事》——探究“心力管理”背后的动人故事

4  赵学宏《平民轶事》——带你走进驰名中外的“近代化学厂”,走进王光英

5  “职场交流群”在线互动讨论精选呈现——你身边有用的管理锦囊

6  漫画管理原理——快速、有趣、生动展现影响你我他的管理智慧!

7  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如何迎接颠覆性的机遇与挑战?

8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如何成为全球创新者


经营与管理


热门文章TOP 10(请戳这儿↓↓)

1    顺丰掌门人王卫传奇创业史:靠着10万起步,如今身家74亿!

2    王健林手稿流出!这才是万达持续高速运转的核心机密!

3    什么叫工业4.0,这篇接地气的文章终于讲懂了

4     致敬!他的工厂三次挽救了中国!

5    本世纪最大的谎言被揭穿,日本经济“失去20年”实为“创新20年”

6    90后员工裸辞,写邮件和80后领导互喷,看70后如何做点评

7    从制造走向服务——天津市杰出企业家、海晶集团董事长张维忠

8    保罗·赫塞:如何成为好领导?

9    越谦卑,越伟大

10  从员工迟到看管理:不要只懂得扣钱




欢迎大家随时与我们联系交流O(∩_∩)O~互动通道有——

1、微信后台消息留言、文章评论功能~

2、邮箱(jyygl@jyygl.com;164955932@qq.com)联系~

3、“职场交流 首席行政官”微信群,这里聚合了很多对经营管理有自身见解的读者朋友,申请入群请先加小编微信(liujiajyygl)发送消息“姓名+申请入群”~


快来跟我们一起线上交流、即时互动、赢取福利吧!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