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层 | 推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破案上瘾?
《祈祷落幕时》剧照
前言
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宫部美幸曾写道“因为是很普通且很善良又温柔的人,为了保护那份温柔,才会萌生犯罪的意愿。”推理,就是一场身体与大脑共振的追逐战,黑白不明、缠斗不休。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揭示的是脱离善恶二元视角的推理文化圈层现状兼论由推理小说、电影、游戏等元素构成的推理文化中所体现的严肃和娱乐二重性,希望借此激发读者对于推理文化的兴趣,加深对推理作品和游戏的了解,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重新思考周边生活世界和人性之复杂的机会,若是你们能在推理中获得更多对社会议题与国家发展隐喻上的共鸣,那就再好不过了。
“本格”与“非本格”
《白夜行》剧照
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直到1945年,日本才发明了“推理小说”。因为推理小说并不一定要有侦探,所以这个说法更加科学准确(程佳客,2017)。推理小说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类型,很多文学作品都可以在这个范畴中,学术界也习惯将推理小说分为“狭义推理小说”和“广义推理小说”两个层级。狭义推理小说一般指“本格推理小说”,这是最纯正的推理小说,广义推理小说则包括任何与解谜、悬念、惊悚、犯罪有关的小说。
推理小说素来有“本格”与“非本格”之分。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本格”到“社会派”,再向“新本格”的发展历程。与悬疑的奇诡不同,推理,尤其是本格派推理,讲究逻辑与谜题的设计,而“社会派”更偏重于揭露社会现实深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一批推理作家呼吁重回本色,回归“福尔摩斯式” 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事实上,一部推理若是以犯罪案件展开,其中对人性与现实的揭示以及逻辑至上的解谜均是无法回避的区别。区别只在于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否有所偏重。可以说,重社会现实与重推理解谜虽然看似是对立的两个流派,但本质并不冲突。
然而,在推理作品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物与现实刻画不足,死者与涉案人沦为侦探展现推理才能的背景板,甚至有时候,侦探本人也只是作者展现精巧逻辑构思的工具人。另一种是作者过分追求对案件中社会现实的揭示,谜团与推理的要素被淡化。这些作品或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很难将它们称作经典的“推理”小说。
其实,谜题的精巧与人物现实的刻画完全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呈现在一部作品中。比如最经典的《无人生还》。在这场“暴风雪山庄模式”的连环杀人案中,死者并不是没有面孔没有性格的背景板,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引起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推理圈层的影视化
《东方快车谋杀案》海报
比起小说,推理在电影中更像一种万能可添加的元素,推理电影的界定也相对模糊,题材和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可视化的人物塑造更被重视。推理电影在的诞生与壮大,是时代剧变、社会分化、文化转型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唐金凤(2016)总结道,20世纪40年代,投机主义盛行,传统的道德信仰与价值观受到剧烈冲击。这些影片围绕侦探破案构建的故事,宣扬了平等、法治、遵守契约等西方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入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推理电影与倡导个性解放、颠覆传统范式、谋求创新变革的时代精神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很难在观众中产生共鸣感与认同感。21世纪以来,侦探电影尝试将传统的道德观、生存观以及价值观,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意识形态进行对接与融合,以更具开放性、前瞻性的切入视角,去全方位呈现人性与生存、欲望与罪恶、法治与生活之间的复杂关联,强化叙事策略的写实性与批判性,使该类影片在释放感官层面的刺激感、冲击力的同时,也能给予观众更为独立、广阔的思考空间(毕跃忠,2019)。
推理电影大多建立在推理小说的基础上,推理小说电影化叙事的主体架构呈现出时间控制的递进性、空间控制的交叠性、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的板块式表达和整合多线索的交叉叙事等特点。这些影片通过多条线索的交互呈现,以对比、反衬的表现方式,审视了在新的时代文化语境下,如何对道德区分标准、法律裁定界限的处理难题。这种带有多种答案可能性的结局,使影片的主题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是与非、对与错的层面上,而是展现了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艺术理念与文化视野,留给了观众更大的思考空间。
可以窥见,近年来推理电影不仅继续在叙事模式变革上保持着创新活力,而且也在艺术构思、价值取向、主题定位等方面出现了转变,使影片的观赏性、思想性更能对接多样化的时代需求,反映多元化的情感表达与人性思考。如韩国新派导演朴赞郁和奉俊昊等,他们承袭西方电影理论,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艺术趣味和社会批判立场融入到悬疑文本的建构中,以此引导观众参与对悲剧产生的社会深层原因的思考。所以,他们的作品既含有东方本土文化的原生性又兼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外来性;既能游刃有余地参与全球化的对话交流,又能在与西方后殖民主义话语霸权的对话格局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彰显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因为,他们现在已有能力表述自己,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总被他者表述、曲解和误读(于忠民,2014)。
或许,我们阅读推理小说和观看推理电影的时候仅仅把他们当作一种娱乐形式,将其排斥在严肃文学之外。但推理题材的作品同样来源于生活,这些作品的初衷并不是仅仅止步于呈现人性的阴暗和社会的不公,人性最深处的恶复杂也平凡,正义的背后也许是偏颇,罪恶的背后或许有大爱。恶也无处不在,平凡日子里涌现出来的恶也是描摹社会群像不可忽视的细节,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原罪,什么是救赎?我们看到恶,才能更好地理解善。近年来的推理题材作品还加入了对于政治环境的隐喻,以期带动大众对于和平与政治生活提出新的思考(任小凤,2020)。可见,推理题材的作品在人群和社会的基础上还可以站在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角度进行更为深刻和严肃的探讨。在多巴胺的大量分泌和视觉冲击后冷静下来,或怅然,或扼腕,或快意,或安慰,人类探寻真相的道路没有尽头。
“泛娱乐”下的中国推理圈层
2018年年末,中国原创推理一线杂志《推理世界》与《推理》宣布停刊,传统连载模式的推理杂志日渐式微。而与之相对的,是影视化、娱乐化推理潮流的兴起。
《明星大侦探》第五季首发阵容海报
2016年芒果TV推出了中国首档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一播出便收获了无数好评,达到了当时全国网综播放量的第一。对于一款新综艺而言,能有这样的成绩是超乎想象的。中国版的《明星大侦探》引进自韩国综艺《犯罪现场》。韩国原版制片人对节目定位的收视群体是高端推理迷,而对于中文版《明侦》,总导演何忱期望它具有“中国特色”——综艺感。“中国观众现阶段要的是快乐”,这是《南方人物周刊》对何忱一次专访的标题,它很好地概括了《明侦》与原版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定位使得《明侦》突破了原本韩版受众面的限制,得到了不少热爱综艺的年轻人的追捧。另一方面,优质的剧本与设定也能够激起推理迷的兴趣。“严谨的逻辑推理是节目的核心,娱乐是壳。”在《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中总导演何忱这样表示。
而在影视方面,不少优秀国产悬疑/推理影视作品进入观众视野。除去一些优质的原创剧本外,也有不少改编自国产推理小说,如紫金陈、秦明、雷米等作者的作品。暑期大热的爱奇艺「迷雾剧场」的第二部《隐秘的角落》就改编自紫金陈的《坏小孩》。这些优质的剧集也为传统推理圈层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民大侦探时代”的到来
可以看到,在如今的中国,推理这一文化圈层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走入主流文化。在“泛娱乐”背景下,中国推理圈层走入“全民大侦探”的时代。《明星大侦探》综艺类节目中已经开始重视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度,而这一点在“推理剧本杀”中更被充分发挥。近几年,线上、线下剧本杀的浪潮在年轻人间流行。推理类书籍也开始派生出新类别:互动推理解谜书籍。
剧本杀最早起源于欧美流行的派对游戏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作为一款游戏在中国开始流行是近几年的事。2019年年初「围炉」对“推理大师Club”公众平台创始人王梦池进行过一次采访(对话“推理大师”:《剧本杀》的前世今生 | 围炉 · CUHK)。这个2018年才建立的“推理大师游戏”公众平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风靡大学生群体。推理不再是简单的解密游戏,游戏中的互动性与参与感为年轻人创造了一种的新的社交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推理大师club”的logo
线下各类剧本杀店面也在飞速发展。据《南风窗》报道,2019年开业的剧本杀店甚至超过了2018年前的总和。有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就有2万多家剧本杀店在某平台上被5星评分。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剧本杀的游戏受到重创,不过疫情的限制也给线上剧本杀带来了机会。随着疫情的影响渐渐消退,相信剧本杀也会迎来新一波的发展。
结语:
“推理的复兴”还是“推理的危机”
如今,推理圈层在中国迎来蓬勃的发展期,各种新形式也使传统推理焕发生机。然而,“推理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有评论认为,《推理大师游戏》、《我是谜》、《剧本杀》等推理游戏推动了推理游戏回归回归传统(新京报书评周刊)。专注于解谜破案的推理游戏让推理从“悬疑惊悚”回归了传统的“逻辑推理”。对于《明星大侦探》这类综艺来说,想要吸引观众,最最重要的要素也还是精彩的剧本。也有作品在试图参与严肃事件的讨论,但这种讨论并非游戏的重点,这样的作品也不是主流。这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推理形式常与现实脱节,娱乐的轻松化注定站在社会案件的沉重性的对立面,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社会时代人性等严肃话题的回避。
在揭露社会现实层面,近期的影视化的推理作品引发了大众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这为推理圈层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但对于影视化的热潮,部分推理创作者并不乐观。有从业者表示,目前看来,火的是“话题”而不是“推理”。首先一个问题在于悬疑与推理的混淆。“其实推理剧从没有真正火过,现在说它火,是没分清推理剧与悬疑剧的区别。二者常被同时提起,其实大不一样。”知名推理作家呼延云这样评价道。另外,多年担任《中国悬疑小说精选》主编、类型文学研究者的华斯比认为,《隐秘的角落》能引发轰动,与原作偏“社会派”有一定关系,“社会派”作品揭露现实、挖掘人性,更能引起话题与共鸣。“推理剧的春天远没有到来,而国产推理小说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产推理小说影视化的困境在于,IP化不可避免地会对创作有所改造,同时,对于涉案题材剧集的严查严审,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推理影视化的发展。
轻松的娱乐、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肃的社会思考。这是如今推理圈层文化折射出的多维。文学、影视、游戏、社交。这些不同的形式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呈现着推理的魅力。希望推理圈层与大众化的碰撞能够为推理文化带来更多的生机。
[1]毕跃忠.欧美推理小说的电影化叙事策略建构[J].电影文学,2019(04):104-106.
[2]程佳客.近年来国产推理片与推理小说的联系[J].当代电影,2017(09):54-58.
[3]任小凤.日本社会派推理电影的发展流变[J].电影文学,2020(09):58-60.
[4]唐金凤.从叙事角度和文本特色看《达·芬奇密码》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J].电影评介,2016(08):93-94.
[5]于忠民.类型电影的作者化实践与民族身份的文化呈现——论当代韩国“悬疑电影”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14(04):175-180.
[6]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编辑部《出版前言》
[8]《明星大侦探》热播、互动解谜书流行:推理作品迎来复兴?
[9]对话“推理大师”:《剧本杀》的前世今生 | 围炉 · CUHK
[10]对话“推理大师”:《剧本杀》的前世今生 | 围炉 · CUHK
[11]推理剧的春天远没有到来,而国产推理小说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文 | 陈可沂 崔舒婷
图 | 来自网络
编辑 | 陈熠泽
围炉 (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