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7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文末下载)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第六单元 小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 ||
教学内容 | 课时 安排 | 单元教材分析 |
认识小数 | 1课时 | 单元内容整体感知: “小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和对生活中的小数已经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套教材第二次安排小数的知识。主要内容有: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的数位表、读写法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 2、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3、在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和小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小数表示和交流,感受用较大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的意义。 |
小数的意义 | 1课时 | |
认识小数数位表 | 1课时 | |
小数的性质 | 1课时 | |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 1课时 | |
共5课时 |
主备教师 | 李老师 | 复备教师 | 张老师 | 时间 | 4月 | 科目 | 数学 | |
备课内容 | 小数的认识 | |||||||
教学目标 | 1、 初步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组成结构。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2、让学生掌握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的方法。 3、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 | |||||||
重点和难点 | 初步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组成结构。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让学生掌握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的方法。 | |||||||
教具准备 | ppt | |||||||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师:关于小数,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引入:这节课,我们先来初步认识小数。
二、新授
1,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再举生活中用小数的例子。 介绍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结果的方法。 介绍方法: 老师: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得到的结果往往不是整数,这就需要小数表示。 一只老虎的身长2米65厘米,可以写成2.65米。 即时练习。 4米15厘米=( )米 介绍小数的组成结构。 老师:以前学过的数,像0,1,2,3,4,。。。。。都是整数。 像1.12,0.34,0.002等都是小数。一个小数包含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 . 12 0 . 34
1,第一题:让学生写出几个有意义的小数。 例如:身高,指出小数,整数部分 2,第二题: 1千克305克=(1.305)千克 3升725毫升=(3.752)升 2吨47千克=(2.047)吨 3第三题
生谈收获 1、“练一练”第1题。 教师写出几个小数,让学生指出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如:5.06 0.098 8.65 9.34 5.6 2.111 2、“练一练”第2题。 教师先讲解,然后再出题让学生练习。 6元8角 =( )元 5厘米=( )分米 10元9分=( )元 9米4厘米=( )米 7千克10克=( )千克 1元5角7分=( )元 3、“练一练”第3题。 师引导学生了解题中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五、课堂小结 1、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像0、1、2、3、这样的数都是整数,像2.65、3.3、0.002……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2、学会了把复名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小数。 3、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左边的是小数部分。
| 一、情境的创设 1.复习引入: 师生谈话,引话题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们都见过那种鸟?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出示68页 2.我们都学过那些数? 3.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4.你在那里见过? | |||||||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小数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 . 12 在()里填数 0 . 34 1千克305克=( )千克 3升725毫升=( )升 2吨47千克=( )吨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小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避免枯燥,本节课我从生活实践入手,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商品价格,老师学生的身高等),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从学生自己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的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 ||||||||
主备教师 | 李老师 | 复备教师 | 张老师 | 时间 | 4月 | 科目 | 数学 | |
备课内容 | 小数的意义 | |||||||
教学目标 |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借助直观模型及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
重点和难点 |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借助直观模型及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进行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借助直观模型及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 |||||||
教具准备 | ppt | |||||||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1、能不能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们以前学过整数、分数,今天学习小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一) 认识一位小数 1、提出问题(1),边提问、边讨论。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分米,是( )米;这样的5份是( )分米,是( )米。 3、教师指出:1分米=1/10米,也可以写成0.1米,5分米=5/10米,也可以写成0.5米。 4、教师小结: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5、教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位小数,并说出他们的意义。 (二)认识两位小数 1、出示情境图。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是( )米。 2、这样的9份是( )厘米,是( )米;25分是( )厘米。是( )米。 3、教师指出:1厘米=1/100米,也可以写成0.01米;9厘米=9/100米,也可以写成0.09米;25厘米=25/100米,也可以写成0.25米。 4、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三)认识三位小数 1、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2、教师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四)看图写数及读数 1、观察图把分数改写成小数。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读小数。 三、交流展示 ,点拨释疑 提出“议一议”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四、分层测试,激励提升 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245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 2、把下列小数写成分数。 0.7= 0.07= 0.007= 0.29= 0.017= 4.08= 五、布置作业“练一练”第2、3题。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1/10米,还可写成0.1米。 2、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是1/100米,还可写成0.01米。 3、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1毫米是1/1000米,还可写成0.001米。 1/10可以写成0.1,0.1读作:零点一 1/100可以写成0.01,0.01读作:零点零一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
延伸: 师:这样继续分下去,可以把1米平均分成10000份,100000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0.0001米,0.00001米-------, 九、总结小数的意义: 师:回顾刚才的认识学习,小数到底是什么样的数?它究竟表示什么意义呢 明确:小数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就是 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 |||||||
主备教师 | 李老师 | 复备教师 | 张老师 | 时间 | 4月 | 科目 | 数学 | |
备课内容 | 小数的读写法及小数大小比较 | |||||||
教学目标 | 1、 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认识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2、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探索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 |||||||
重点和难点 | 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认识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 |||||||
教具准备 | ppt | |||||||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读写法及小数的大小比较。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3, (1)尝试(2)交流。 172.31读作:一百七十二点三一 30.402读作:三十点四零二 0.098 读作:零点零九八 2,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 老师:观察小数数位顺序表,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理解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172.31 百位上的“1”表示100,百分位上的“1”表示0.01。 老师:根据上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172.31各个数为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老师小结:读小数时,先按整数的读法读整数部分,接着读小数点,然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议一议,老师:怎样写一个小数? 使学生明确:些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3,教学例四: (1)尝试(2)交流。3.5>2.7>0.6>0.4 引导学生认识: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如果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打的那个就大。 4,即时联系:1>0.99 2.1>1.85 0.08<0.1 1.62>1.602 5,概括。老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较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那个数较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则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老师:读写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72.31读作:一百七十二点三一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402读作:三十点四零二 0.4 0.6 2.7 3.5 0.098 读作:零点零九八 3.5>2.7>0.6>0.4
教学反思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一开始,通过让学生对整数进行比较,回想整数比较的方法: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通过整数的比较法则,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 1、回忆学过的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顺序表。 2、回答 (1)百位上的“7”表示(),个位上的“7”表示() | |||||||
主备教师 | 李老师 | 复备教师 | 张老师 | 时间 | 4月 | 科目 | 数学 | |
备课内容 | 小数的性质 | |||||||
教学目标 |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2、借助直观教具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 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 |||||||
重点和难点 |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借助直观教具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小数性质。 | |||||||
教具准备 | ppt | |||||||
复习: 学过的知识。
1,教学例6 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虽然两个图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但是两个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一样大,即0、3=0、30 2、总结和归纳。 师: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0、5米=0、50米=0、500米,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改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小结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书68页1、2、3题 第1题。说一说连线的依据。 第2题。 7/100=0、07 70/100=0、7 9/1000=0、009 19/1000=0、019 300/1000=0、3190/1000=0、19 使学生明确:把分数改写成小数,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成最简单的小数。 第3题 0、65=65/100 0、08=8/100 0、7=70/100 引导学生说明把0、7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思考过程。0、7=0、70=70/10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明 0、7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0、7=0、70=70/100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5 、 5分米=0、5米 50厘米=0、50米 500毫米=0、500米 因为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所以0、5米=0、50米=0、500米 例6、 0、3=3/10 0、30=30/100 因为3/10=30/100 所以0、3=0、30 课后反思: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5=0.5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我这里有一段5分米长的铁丝(出示铁丝),除了用数据5分米(板书)表示它的长度以外,你还可用哪些数据表示?(学生口答,教师随答随板书)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 5/10米 50/100米 500/1000米 0.5米 0 .50米 0.500米 学生说出上面一些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区别?”生答:它们表示同一段铁丝的长度,它们有相等的关系。但它们选用的度量单位不同,选用的数也不一样,有整数、小数、分数。 | |||||||
主备教师 | 李老师 | 复备教师 | 张老师 | 时间 | 4月 | 科目 | 数学 | |
备课内容 |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 |||||||
教学目标 |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千”作单位的小数。 2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尝试和交流探索新知。提高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千”作单位的小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 |||||||
重点和难点 | 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千”作单位的小数。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尝试和交流探索新知。提高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 | |||||||
教具准备 | ppt | |||||||
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把十进分数改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分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改写数时,改写的数和原数相等。 引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教学例7:出示例7的统计表。提醒学生注意:表中的数据是以“万辆”为单位表示的数。 (2)议一议: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体会到:用较大的单位表示较大的数简明,便于读写。 (3)探索方法.老师:为了读写方便,人们常常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较大单位的数。 每辆汽车96200元,可以写成9.62万元。 让小组四人说说:怎样把大数改写成用“万”“千”作单位的数? 引导学生认识:1,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方法:在万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小数末尾有0应去掉。 2,改写“千”同上
1、第一题: 8050000=805万 163000=16.3万 2、第二题: 1500米=1.5千米 1600米=1.6千米 板书设计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8050000=805万 163000=16.3万 1500米=1.5千米 1600米=1.6千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位数不够需要补0的情况。这里,我把这种题出现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遇到什么困难了?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接着再出示一道需要补两个0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补0?补几个?分别补在哪里?
| 复习引入 1.复习。 (1)保留两位小数:10.09466.29647 (2)精确到十分位:2.54640.3496 (3)1400000=()万 307800000000=()亿 2.引入。师:为了读写方便,人们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前,我们学过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 |||||||
第七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元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标对本单元的内容的要求: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在从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条形统计图。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读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和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测量身高“等。
本单元认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每格表示相同的单位的一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是在一个条形上用不同的色块表示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三是第一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数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材的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本单元坚持全套教材统计图认识的建构原则,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统计图的特征,认识不同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的作用,进而学会用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单元教学目标:
1.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 能从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得数据,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能用自己的评议说明统计图表达的意思,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发现、提出简单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解答,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对各种条形统计图感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和情况都可以用复式统计图表示和交流,初步养成独立思考,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单元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用其有效的表示数据的过程。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元整体感受课与
尝试研究课1《一般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整合
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三种形式:每格表示相同的单位的一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在一个条形上用不同的色块表示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一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数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利用教材80页例1的典型事例和两种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两点,一是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直观表示计划销售或实际销售一组的数据信息,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有效地表示两组数据,还能直观地显示出两组数据的差距。二是复式条表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两个条形表示每个月的两个数据,并用图标标出不同颜色的条形表示数据,其他的与单式统计图相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在读统计表和统计图、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图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读统计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出示条形统计图
主持人:同学们,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答)
主持人: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它们的家族成员还有很多,例如:
这些都是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都是条形统计图的新成员——复式条形统计图,本单元这们就来一一学习这些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复习,为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并对本单元要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二、课上尝试小研究
1.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4月份的实际销售比计划销售的台数( )。
(2)5月份和6月份实际销售都比计划销售的台数( )。
(3)实际销售的台数( )月最多。
(4)我还发现了
2.出示计划销售和实际销售数量的单式统计图。
从上面的两个统计图中,你分别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统计图上能直观看到每个月计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差距吗?
为了直观比较计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情况,需要用能同时表示两组数据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
3.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比较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再通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互助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的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3、组内讨论:通过探究你发现了那些新知识,准备全班交流。
交流不同想法,在交流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重点要说出是怎样想的。形成组内统一意见,待全班展示。
(小组活动时,要求同学无论好与坏,做到人人发言,让小组成员真正动起来。交流大约5分钟)
教学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四、班级展示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儿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教师点拨
1.单式统计图只能直观表示计划销售或实际销售一组织数据信息,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有效地表示两组数据,还能直观地显示出两组数据的差距。
2.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两个条形表示每个月的两个数据,并用图标标注不同颜色的条形表示数据,其他的与单式统计图相同。
3.作统计图时,先了解图标表示的意思,以及每格表示几人。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六、挑战自我(书上81页试一试和82页练一练)
1、
(1)独立完成以上统计表和统计图。
(2)这一周平均每天有多少名女顾客理发?
(3)这一周平均每天有多少名男顾客理发?
(4)这一周平均每一天有多少名顾客理发?
(5)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回答。
2、四年级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挑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反思梳理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设计意图: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八、拓展延伸
课本82页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示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附课上尝试小研究
1.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4月份的实际销售比计划销售的台数( )。
(2)5月份和6月份实际销售都比计划销售的台数( )。
(3)实际销售的台数( )月最多。
(4)我还发现了
2.从上面的两个统计图中,你分别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两幅统计图上能直观看到每个月计划销售和实际销售的差距吗?
3.比较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点?
《简约复式条形统计图》尝试研究课(二)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学的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与一般的统计图相比,有个不同点,就是统计图中第一格是断开的,表示的单位量与其他格不同,这样的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是:在用象形统计图表示一组较大的数据,而数据之间的差异又不是很大时,可以把0到某个值得格数进行特殊处理,进行简化,在第一格用断开、或特殊画符等形式表示较多的数量。这样的统计图,既可以有效地表示数据,又可以使统计图简单、整齐、美观。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特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较大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交流、讨论等认识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用特殊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丰富实践经验。
教学重点:
认识特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理解断开部分的意思以及每个小格表示2厘米,学会用特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画图表示不在整格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有关统计知识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并且是关于盟军方面机智的统计学家的故事,数学在二战期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故事与德国坦克有关。我们知道德国的坦克战在二战前期占了很多便宜,直到后来,苏联的坦克才能和德国坦克一拼高下,坦克数量作为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的数据是盟军非常希望获得的情报,有很多盟军特工的任务就是窃取德军坦克总量情报。然而根据战后所获得的数据,真正可靠的情报不是来源于盟军特工,而是统计学家。
统计学家做了什么事情呢?这和德军制造坦克的惯例有关,德军坦克在出厂之后按生产的先后顺序编号,1,2,…,N,这是一个十分古板的传统,正是因为这个传统,德军送给了盟军统计学家需要的数据。盟军在战争中缴获了德军的一些坦克并且获取了这些坦克的编号,现在统计学家需要在这些编号的基础上估计N,也就是德军的坦克总量,而这通过一定的统计工具就可以实现。
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对统计有了更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一)课前尝试小研究
调查全班同学穿鞋的号码,并整理在下表中。
小学四(2)班学生穿鞋号码统计表
36号以下
36号
37号
38号
39号
39号以上
男生
女生
1、把全班男女同学穿鞋的号码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2、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 )
【设计意图:运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安排这样的调查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课上尝试小研究
师:大家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用统计图表示了数据,大家表现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统计图,看看大家能从中发现什么。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8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2)11岁男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在几岁的时候,男生与女生的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与西苑小学同龄的小朋友比较,是高还是低?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年龄时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有何变化?
(6)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三、小组合作探究
1、组内交流课前尝试小研究,在交流之前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的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②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及时进行评价、补充、质疑,组内达成共识。
③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示做准备。
2、组内交流课上尝试小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收获。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炼,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
四、班内展示升级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引向深入,总结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互相纠错。
同桌或者同组内的同学检查一下,尝试小研究中的题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互相纠错,讲解的过程中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巩固提升的过程。】
五、教师点拨:
1、在实际应用中,当用统计图表示两个数据时,人们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来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2、学生在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从0到100中间断开线,100以上每1个大格代表10厘米,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并讲解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六、挑战自我:
1、数学书84页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七、反思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八、拓展延伸:
调查我校参加各个社团的男女学生人数,并试着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建议?(温馨提示:至少调查五个社团的学生人数)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同样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并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找出解决的办法。】
课前尝试小研究:
(1)调查全班同学穿鞋的号码,并整理在下表中。
小学四(2)班学生穿鞋号码统计表
36号以下
36号
37号
38号
39号
39号以上
男生
女生
(2)把全班男女同学穿鞋的号码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3)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 )
课上尝试小研究:(投影出示83页统计图,生仔细读图)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8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2)11岁男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在几岁的时候,男生与女生的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与西苑小学同龄的小朋友比较,是高还是低?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年龄时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有何变化?
拓展延伸:
调查我校参加各个社团的男女学生人数,并试着把统计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建议?
(温馨提示:至少调查五个社团的学生人数)
《读生活中的复式条表统计图》尝试研究课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统计图数据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来讲既有学习的需求,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要读懂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分析、说明问题,需要学生理解数据所反映的事物。另外,因为涉及的数据单位和数额都太大,用条形表示数据不容易把握条形顶端线的位置。本节课的设计有两点:一是让学生认识并读懂现实生活中这种条形统计图,了解统计图在表示数据中的作用;二是通过用一般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读懂现实生活中一些特殊的统计图表,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素材,经历读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交流信息、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统计图描述和交流,知道获得数据信息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读懂现实生活中一些特殊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问题。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你们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二、 课上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一
从上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条形的下半部分粉色表示( ),上半部分绿色表示( )。
2.2006年我国的货物出口总额是( ),同年的进口额是( )。
你还有哪些发现?
3.用这个统计图能直观比较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多少吗?
1.上面两个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小组互助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的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3、组内讨论:通过探究你发现了那些新知识,准备全班交流。
交流不同想法,在交流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重点要说出是怎样想的。形成组内统一意见,待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时,要求同学无论好与坏,做到人人发言,让小组成员真正动起来。交流大约5分钟)
教学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四、班级展示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儿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研究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教师点拨
1.运用横向、纵向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两种统计图对比,可以发现一般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几组数据的比较;提供的信息更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明确一般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六、挑战自我
课本86页、87页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挑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七、反思梳理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 拓展延伸
课本87页第4题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附课上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一
从上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条形的下半部分粉色表示( ),上半部分绿色表示( )。
2.2006年我国的货物出口总额是( ),同年的进口额是( )。
你还有哪些发现?
3.用这个统计图能直观比较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多少吗?
尝试小研究二
1.上面两个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测量身高》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以“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综合实践活动,共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活动一: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将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统计表中。然后把全班同学的身高按男生、女生分类,分段整理在复式统计表中。活动二:用统计图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教材已经给出了有图标的统计图。活动三:描述统计的结果,回答问题、自己能提出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身高的活动,能把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并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分析问题、说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测量身高活动,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加测量、数据统计活动,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用统计图描述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介绍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二、尝试小研究:
(1)课前尝试研究
1、活动要求: 小组成员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本组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一式六份。(教师辅助收集)
姓名
身高(厘米)
姓名
身高(厘米)
姓名
身高(厘米)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调查的结果,和去年自己的身高比一比,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体验、经历测量身高的调查过程和方法,教师辅助学生收集身高数据,这样使问题数量及难度都降低,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保持对小研究的探索欲望,为课上的交流学生做好准备。】
(2)课上尝试研究:
1、小组共同分享各组测量结果,将全班同学的身高分段整理,并填在下表中。
学校四( )班学生身高统计表
身高(厘米)
130以下
130-139
140-149
149以上
男生(名)
女生(名)
2、试着用统计图描述上面的数据。
3、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
(2)男生在哪个身高段人数最多,女生在哪个身高段人数最多?
(3)身高在140厘米-149厘米之间的同学共有多少名?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读图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
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的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3、组内讨论:通过探究你发现了那些新知识,准备全班交流。
交流不同想法,在交流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重点要说出是怎样想的。形成组内统一意见,待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时,要求同学无论好与坏,做到人人发言,让小组成员真正动起来。
教学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四、班级展示:
1.同组内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儿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教师点拨:
1.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测量中的错误。
2.注意测量要领,数据尽量准确。
六、反思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七、拓展延伸:
下面是语文老师设计的调查表。
喜欢语文情况调查表
喜欢程度
特别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男生
女生
1、请你按照上面的要求在全班做一次调查。
2、试着用统计图把调查数据表示出来。
课前尝试小研究:(教师辅助收集)
1、活动要求: 小组成员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本组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一式六份。
姓名
身高(厘米)
姓名
身高(厘米)
姓名
身高(厘米)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调查的结果,和去年自己的身高比一比,有什么变化?
课上尝试研究:
1、小组共同分享各组测量结果,将全班同学的身高分段整理,并填在下表中。
学校四( )班年级学生身高统计表
身高(厘米)
130以下
130-139
140-149
149以上
男生(名)
女生(名)
2、试着用统计图描述上面的数据。
3、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 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
(2)男生在哪个身高段人数最多,女生在哪个身高段人数最多?
(3)身高在140厘米-149厘米之间的同学共有多少名?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拓展延伸:
下面是语文老师设计的调查表。
喜欢语文情况调查表
喜欢程度
特别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男生
女生
1、请你按照上面的要求在全班做一次调查。
2、试着用统计图把调查数据表示出来。
《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元梳理课与达标评研整合课
-----1课时
一、尝试小研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尝试小研究作业,并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2、班级展示。
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分析,选出最好的作品,各小组进行展示。学生间进行补充、完善。另外,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梳理图。
三、课上完成达标评研卷。
四、课上研讨。
1、小组研。小组研学生解决了简单的题,标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研,解决小组研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研分四步:
(1)自主问
每组提出本组的问题,其他组回答。
(2)考考你
上一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不好意思提出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作为问题去考其他组。
(3)举举例
下面这道题容易错,你会吗?(可以摘抄平时你作业中的错题,也可以自行进行设计易错题)
(4)巧整理
做完这份题,我要整理:(可以说哪些题有陷井,容易错;也可以整理出自己的好办法与同学分享;也可以说自己的发现;选一项认真完成)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达标评研试卷可以采取“花瓣式”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从达标评研卷的拟定,到课上研讨,两个环节突出显示了个人能力的绽放和团体力量的强大,体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我是独立的,但我不是孤独的。”从传统的“等”老师出试卷,“等”老师判卷评分,“等”老师讲题,到自己动脑拟题,自己做,小组研讨,全班提升,多面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课前尝试小研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
2. 结合自己的错题集以及对这部分知识的薄弱点、模糊点进行整理,并形成一份试题。
2019—2020第二学期冀教版小学数学单元评研测试
四年级 第七单元
本次试卷共4 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50分钟
直接写得数(10分)
5.7-3= 4.9-1.7= 11.2+9.3= 8.1-5.1=
0.78-0.24= 1-0.98= 1+0.8= 4.5-4=
5.7+3.3= 10-4.4= 9.5+2.7= 1-0.55=
14.6-0.4= 10+0.11= 9.1+5.8= 5.2+4.5=
5-0.08= 11.1-1= 8.34-6.22= 6.3-56.2 =
一、填空:
1.有﹙ ﹚种或﹙ ﹚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
二、判断: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要标出图例。﹙ ﹚
(2)单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数量。﹙ ﹚
(3)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直条来表示几组数据是为了使统计图看起来美观,漂亮。( )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图例颜色可以相同。﹙ ﹚
三:仔细分析,再解答。
1.这是新苗小学四(1)班和四(2)班在卫生检查中所获得的红旗面数。
月份 面数
班级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四(1)
21
20
24
25
四(2)
13
15
11
10
新苗小学四(1)、四(2)班第一学期卫生检查得奖旗情况统计图
回答问题:(10分)
① 四(1)班( )月得到的红旗数多,四(2)班( )月得到的红旗数少。
② 9月份四(1)班比四(2)班多( )面。
③ ( )月两班的差距最大。
2.选择:
下面是四、五年级的同学所喜欢的周末运动的统计图。
根据图中资料,下列哪一种结论是正确的?( )
A四年级比五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B四年级和五年级大部分人都喜欢郊游;
C参加调查的人数,五年级比四年级多;
D喜欢滑冰的人,五年级是四年级的2倍。
3. 下表是某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填空。
(2)这个年级喜欢( )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 )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女学生喜欢( )项目的人数最多,男学生喜欢( )项目的人数最少。
4.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电脑打字速度情况统计图。
(1)1分钟打字的个数在30个以上的共有多少人?
(2)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写出3条)
1. A停车场共停车多少辆?
2. B停车场停放的哪类车比A停车场多?多多少辆?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答。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