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6《哈姆莱特(节选)》朗读精讲+知识点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知识点精讲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目录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精讲

《齐桓晋文之事》朗读精讲

《庖丁解牛》朗读精讲

2《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精讲+知识点
3《鸿门宴》朗读精讲+知识点
4《窦娥冤》朗读精讲+知识点

5《雷雨》朗读精讲+知识点

知识清单

1、《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


2、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3、《哈姆雷特》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4、《哈姆雷特》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5、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6、《哈姆雷特》是悲剧的集大成者。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悲剧性爱情是其中重要的悲剧元索。


7、该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而著称。


8、除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语言运用的适当与精美,《哈姆雷特》的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它情节的丰富与生动


9、《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


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哈姆雷特的思想有了重要的转变,他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变得很坚定,他打算奋起反抗,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克劳狄斯: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克劳狄斯是莎士比亚刻画的一个丑恶的人物形象。为了权力,他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娶了嫂子为妻,夺得了君主的位置;同时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他设计杀害哈姆雷特,同时还要让舆论有利于自己。他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也是一个阴谋家。他是一个十分阴险的人,但是却从不外露,是一个隐性的暴徒。克劳狄斯的性格是资产阶级形象,而不是封建君主,在他眼里,自己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乔特鲁德是一个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女人,她需要的只是一个能给她安定生活的男人和她王后的地位。她不爱先王,缺乏女子对爱情的忠贞,经不起诱惑,她只能从外表上装出贤淑的样子来掩盖她对先王的背叛。而她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她没有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什么个人理由,她有的只是她的虚荣,她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宫廷的生活,为了自己的欲望伤害了自己的孩子,直到死前她才醒悟。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是一个心胸狭窄但自尊心很强的人。他虽本性善良,但却经不起教唆和激将。

奥菲莉娅波洛涅斯的女儿。奥菲莉娅是莎士比亚笔下优美绝伦的女性代表之一。她天生丽质,有着十分美丽的外表,同时她感情纯真、心地善良。奥菲莉娅是封建贵族少女的典型代表,她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坚守封建主义道德,保守软弱,以家庭为中心。她虽然爱慕哈姆雷特,但是在父亲和兄长的教唆下,她不敢和哈姆雷特接近,又在父兄的影响下去接触哈姆雷特刺探消息。封建社会的道德和她受得封建教育思想使她对父兄绝对服从。


阅读在线测试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剧作,也是他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而且篇幅最长的一部。该剧三幕一景中哈姆雷特有一段独白,无论原文或译作均脍炙人口。《哈姆雷特》被誉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从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


知识点讲解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字词汇总

    吮舐(shì)    砧(zhēn)石    哀恸(tòng)     傀儡(kuǐ lěi)    

同衾(qīn)    觊觎(jì yú)   赫卡忒(tè)     暴虐nüè)   

延宕dāng)    虔敬qián)     嫁奁(lián)     横暴(hèng)

课文精要

理清结构

1.写从英国逃回来的哈姆莱特向朋友说明事情真相商讨复仇计划。

2.写奸臣奥斯里克诱骗哈姆莱特比剑。

3.写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与敌同归于尽。

知识迁移

(2016 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

4.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 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1. 考据学对作者生平也很重视。

2.B(B项“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其中“无意义”理解有误,从后文可以看出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

3. (1)用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2)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是一种反省的理解;预存美丑的标准,把自己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

4.C(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C项:第⑨⑩段不是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5.B(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CD说法错误。

6. 相同点:注重自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欣赏的态度忌杂有任何城建,把自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不同点:印象派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欣赏的态度全凭直觉。作者认为内行与外行的印象得出的价值未必相同,除直觉外,还要能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拓展阅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五幕节选)

莎士比亚

帕里斯及侍童携鲜花火炬上。  

帕里斯  孩子,把你的火把给我;走开,站在远远的地方;还是灭了吧,我不愿给人看见。你到那边的紫杉树底下直躺下来,把你的耳朵贴着中空的地面,地下挖了许多墓穴,土是松的,要是有踉跄的脚步走到坟地上来,你准听得见;要是听见有什么声息,便吹一个唿哨通知我。把那些花给我。照我的话做去,走吧。  

侍童   (旁白)我简直不敢独自一个人站在这墓地上,可是我要硬着头皮试一下。(退后。)  

帕里斯  这些鲜花替你铺盖新床,惨啊,一朵娇红永委沙尘!我要用沉痛的热泪淋浪, 和着香水浇溉你的芳坟,夜夜到你墓前散花哀泣, 这一段相思啊永无消歇!(侍童吹口哨) 这孩子在警告我有人来了。哪一个该死的家伙在这晚上到这儿来打扰我在爱人墓前的凭吊?什么!还拿着火把来吗?——让我躲在一旁看看他的动静。(退后。)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锹锄等上。  

罗密欧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只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胳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决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擘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发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活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侍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去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迈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还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一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登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来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身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

【名师点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著名悲剧。它描写了两个热恋的男女被拆散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英国维洛那城。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互相知视,因为两家有着积怨很深的世仇,大有不共载天之势。在一次盛大华丽的宴会上,凯普莱特大人美丽多情的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大人英俊、潇洒的儿子罗密欧一见钟情,罗密欧无法抑制自己对朱丽叶的爱,向她求爱,朱丽叶幸福地拥入了他的怀抱,两个家族的深仇大限阻挡不了爱情的狂潮,花前月下,他们互诉衷肠。来自两个家庭的强烈反对,反而使爱情之火越燃越旺。他们私订终身,并在好心的神父劳伦斯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朱丽叶望着身边英俊而多情的罗密欧,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谁知,罗密欧在街上与凯普莱特的侄子提伯尔特相遇,提伯尔特故意挑衅,两人发生了格斗,罗密欧杀死了对方,被逐出维洛那城。

朱丽叶含泪送别了罗密欧,她的心和情已随着罗密欧去了,她丧魂失魄地思念着罗密欧。然而,父亲却逼她忘了这个家族的仇人,嫁给帕里斯伯爵。朱丽叶不敢背叛家族,又不愿意背叛心上人的爱情,她的心被痛苦和矛盾撕咬着,左右为难。好心的劳伦斯神父再次帮助朱丽叶,让她吞服安眠药,以假死来搪塞帕里斯的求婚,拖延时间。

不明真相的凯普莱特一家人信以为真,伤心地为朱丽叶送葬。这时罗密欧悄悄地潜回了维洛那城,他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急急忙忙地赶到墓地,望着安详、苍白、停止了呼吸朱丽叶,他千呼万唤,悲痛欲绝,他无法离开他心爱的朱丽叶,他无法孤独地、没有爱情地活着,他喝下毒药倒在朱丽叶的身边。可不一会儿,朱丽叶的药性过了,她苏醒过来,惊喜地发现心上人就在身旁,但罗密欧告诉他,他快要死了,朱丽叶抱着他,不相信这一切,然而他一点点衰弱下去,朱丽叶不能离开罗密欧,哪怕赴黄泉,他们也不再分离,朱丽叶毅然用短剑结束自己年轻生命。他们拥抱着爱情升入了天国。

一对情人殉情而死。他们的鲜血终于唤醒了两个互相敌视的家族言归于好。

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剧本中的人物,语言简练,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脚(liǎo) (ɡuǐ)计  (lǚ)   (bì)

    B.(máo)贼  (línɡ) 浅(báo)  (nì)

    C.(chán)(xiāo)(xiáo)乱 (duò)手

    D.(chàn)悔 剑(shāo) (qì)约   (wàng)

2.(2016  江苏新丰中学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现金支出后,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用英语表达就是‘Chemistry’,两人很默契!”

D.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四级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繁茂,因为和平女神永远戴着她的荣冠,      _____彼此的情感。

②他杀死了我的父王,奸污了我的母亲,_____了我的嗣位的权利,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

③我用诡计害人,_____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A.沟通    撺掇    反而    B.勾通    篡夺    从而

C.沟通    篡夺    反而    D.勾通    撺掇    从而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德国的莱辛、黑格尔、歌德、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以及法国的伏尔泰、雨果等众多哲人和文豪都熟读莎剧,并有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认识。

B.莎士比亚不拘一格,充分融会经典文学、民间文化和当时的戏剧实践,不论写哪一种戏,都超越了前人和同代人,做到了出类拔萃。

C.据统计,莎士比亚用词高达两万个以上。他广泛采用民间语言(如民谣、俚语、古谚语和滑稽幽默的散文等,)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

D.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5.2015-2016  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自知理亏,备受孤独,于是外相东跑西跑,逢人说项,试图绑架不相干的国家,结果撞了一鼻子灰。

B.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之下走上了致富之路,知恩图报的他煞有介事地表示:“乡亲们的帮助我决不会忘记,一定会报答大家的。”

C.你看他摇唇鼓舌的样子,胡说什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人都是拙嘴笨舌的蠢材,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最聪明。

D.受叙利亚局势的影响,中东四面楚歌,持续动荡不安。近日,伊朗、土耳其等国爆发大规模游行,严重影响民众生活。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其剧本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B.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和《麦克白》,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五幕悲剧。剧本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歌颂了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加丘的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珂德》,英国乔叟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7.对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一时代大背景是引发诗人思考的土壤。

B.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C.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D.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想。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奥斯里克上。

奥斯里克   殿下,欢迎您回到丹麦来!

哈姆莱特   谢谢您,先生。向霍拉旭旁白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

霍拉旭     (向哈姆莱特旁白不,殿下。

哈姆莱特   (向霍拉旭旁白那是你的运气,因为认识他是一件丢脸的事。他有许多肥田美壤;一头畜生要是作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了。他“咯咯”叫起来简直没个完,可是——我方才也说了——他拥有大批粪土。

奥斯里克   殿下,您要是有空的话,我奉陛下之命,要来告诉您一件事情。

哈姆莱特   先生,我愿意恭聆大教。您的帽子是应该戴在头上的,您还是戴上去吧。

奥斯里克   谢谢殿下,天气真热。

哈姆莱特   不,相信我,天冷得很,在刮北风哩。

奥斯里克   真的有点儿冷,殿下。

哈姆莱特   可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体质,我觉得这一种天气却是闷热得厉害。

奥斯里克   对了殿下真是说不出来的闷热。可是,殿下,陛下叫我来通知您一声,他已经身上下了一个很大的赌注了。殿下,事情是这样的——

哈姆莱特   请您不要这样多礼。促奥斯里克戴上帽子。

奥斯里克   不,殿下,我还是这样舒服些,真的。殿下,雷欧提斯新近到我们的宫廷里来;相信我,他是一位完善的绅士,充满着最卓越的特点,他的态度非常温雅,他的仪表非常英俊;说一句发自衷心的话,他是上流社会的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

哈姆莱特   先生,他对于您这一番描写,的确可以当之无愧;虽然我知道,要是把他的好处一件一件列举出来,不但我们的记忆将要因此而淆乱,交不出一篇正确的账目来,而且他这一艘满帆的快船,也决不是我们失舵之舟所能追及;可是,凭着真诚的赞美而言,我认为他是一个才德优异的人,他的高超的禀赋是那样稀有而罕见,说一句真心的话,除了在他的镜子里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跟他同样的人,纷纷追踪求迹之辈,不过是他的影子而已

奥斯里克   殿下把他说得一点不错。

8.“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这句话中的“水苍蝇”指的是谁?它表现了什么? 

9.哈姆莱特再三催促奥斯里克戴上帽子,这反映了什么?奥斯里克先是说“谢谢殿下,天气真热”,后又说“真的有点儿冷,殿下”,最后又说“对了,殿下;真是说不出来的闷热”,这一系列的改口,表现了奥斯里克怎样的性格? 

10. 奥斯里克为什么极力赞扬雷欧提斯?这反映了奥斯里克怎样的性格?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奥菲利娅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荚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荚貌,在疯狂中凋谢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11.奥菲利娅在这段话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12.这段话对刻画哈姆莱特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3.这段台词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哪些特点?



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