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级地理上下册课程知识精讲+教案课件汇总(文末查看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人教版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精讲】

全册知识点精讲

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全解读

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复习提纲知识点汇编

期末复习试卷汇编下载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从世界看中国 名师精讲
第一节 疆域 名师精讲
第一节 疆域 微课精讲
第二节 人口 微课精讲
第二节 人口 名师精讲
第三节 民族 名师精讲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环境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微课精讲
第二节 气候 微课精讲
第二节 气候 名师精讲
第三节 河流 名师精讲
第四节 自然灾害 微课精讲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土地资源 名师精讲
第三节 水资源 名师精讲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名师精讲
第二节 农业 名师精讲
第三节 工业 名师精讲

课件文档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20_37_43
或扫码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知识点精讲】

全册知识点精讲

全册知识点归纳

全册复习提纲

全册电子课本

全册知识复习要点汇编


名师微讲课视频: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名师精讲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祖国的首都-北京 名师精讲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名师精讲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地区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名师精讲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名师精讲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九章 西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名师精讲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走向世界的中国

附录一: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图文讲析:第五单元 中国的地理差异5.0《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单元 北方地区6.1《自然特征与农业》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6.4《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七单元 南方地区7.1《自然特征与农业》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八单元 西北地区8.1《自然特征与农业》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第九单元 青藏地区9.1《自然特征与农业》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十单元 中国在世界中10.1《中国在世界中》第五、六、七、八章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5套)

课件文档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20_37_44
或扫码下载


●特别推荐

初中地理7-8年级教学资料汇编

湘教版初中地理7-8年级知识点总结精讲汇编

怎样看全部的空中黔课地理视频

长按二维码识别打开

可修改日期回看全部

必考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纬度带地区,小部分位于纬度带地区,没有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纬地区气温,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º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º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º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º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县、市);(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探究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影响。


位      置

影                  响

类型

特   点

优    越    性

不   足    之     处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①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多火山地震;

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台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

纬度位置

南北跨纬度近50º,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知识点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从而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人口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我国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导致人口问题过多,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破坏污染环境、住房交通拥挤、就业机会减少等,给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我国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界线】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我国前六个面积大省】

新疆内蒙和西藏;青海四川黑龙江;(内蒙与西藏串位,是为了押运)

【我国前十个人口大省】豫鲁川粤苏、冀湘皖鄂桂;

小;⑥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1、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答:①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②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开发历史的综合影响,我国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多、西北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我国的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总计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只有0.3万人。

二、民族分布

【各民族的分布状况】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中部最为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总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区别】


阶梯及界线

地形类型

平均海拔

第一级阶梯

高原和山地

4000米以上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高原和盆地

1000——2000米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平原和丘陵

500米以下

二、地形复杂多样

【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导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主要山脉及走向】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山脉所在的主要省(区)

东西走向

最北列

天山—阴山—燕山

天山(新)、阴山(内蒙古、冀)

中间列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昆仑山(新、藏、青)、秦岭(青、甘、陕、豫)

最南列

喜马拉雅山—南岭

藏、桂、湘、粤、赣

东北—

西南走向

最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大兴安岭(内蒙古、黑)、太行山(晋、冀、豫交界)、  巫山(鄂、渝交界)、雪峰山(湘)

中间列

长白—武夷山

长白山(黑、吉、辽)、武夷山(赣、闽交界)

最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

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新;黑

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

甘、青、新交界;藏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

贺兰山(宁)、六盘山(陕、甘、宁交界)

横断山

川、藏、滇交界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2、三大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四大盆地】

地形名称

位    置

地   形   特   点

所属阶梯

塔里木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侧

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全国最大的盆地。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

第二阶梯

准噶尔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北侧

内部平坦,风蚀地貌显著

第二阶梯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

典型的内陆高原上的荒漠盆地,东部多沼泽和盐湖,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第一阶梯

四川盆地

四川省东部

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

第二阶梯

【四大高原】


名   称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位置与范围

范围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之间

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北至国界,南至古长城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至古长城,南至秦岭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所属阶梯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二阶梯

第二阶梯

跨主要省区

青、藏及四川西部

内蒙古大部分,甘、宁、冀一部分

晋、陕、甘、宁

云、贵

地形特征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表形态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荡,

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草原广布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河流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

面积最大,黑土广布,多沼泽,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黄河、淮河、海河,黄河为主力,又称黄淮海平原

地势平坦

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抵海滨

东西狭长

长江及其支流

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辽宁省东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上;江南丘陵

东南丘陵: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  闽浙丘陵

两广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题】

1、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等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个积温带的区别】

温度带

范   围

≥10ºC积温

作  物  熟  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ºC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600—3400ºC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3400—4500ºC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ºC

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ºC

水稻一年三熟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春冬;空间分布:东南西北

【四类干湿区的区别】

干湿地区

降水状况

分  布  地  区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水田

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400—800 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草原

旱地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畜牧业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畜牧业

三、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冬、夏季风的区别】


发 源 地

风   向

性质

影 响 范 围

冬季风

西伯利亚地区和

蒙古高原一带

从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西北风或东北风)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四川盆地外)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热带洋面

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风气候的特点】低纬地区气温、温差,降水;高纬地区气温、温差,降水。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雨热同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名称

影响程度

降     水

气温  

地  区

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显著

降水多,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温差小

东南部地区

界  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非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不显著

降水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温差大

西北部地区

【气象灾害】


名称

发生季节

原       因

危   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的强烈活动

狂风和特大暴雨

加强预报、建设防护林

洪涝

雨带持续时间长,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建水利工程

寒潮

秋末、冬季

或初春

发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的活动

严寒、大风、

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春 、冬

降水异常减少

土地干裂、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

  【降水形式的区别】


降水形式

发生地区

成          因

锋面雨

季风气候区

冷、暖空气交锋时,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地形雨

山地迎风坡

暖湿气流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山脉阻挡,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对流雨

赤道地区

暖湿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成云致雨。

四、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优势】

1、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区别】

气候

类型

热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

气候

高原山地

气候

分布

地区

滇、粤、台南

部,海南全部

东部纬度较

低的南方地区

东部纬度较高的北方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青藏高原

地区

气候

特征

高温多雨,降

水集中于夏季

冬暖夏热,降

水集中于夏季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冬冷夏热

降水稀少

冬冷夏凉,

降水稀少

主要

差异

全年高温,

降水最多

温差小,

降水较多

温差大,

降水较少

温差大,

降水最少

全年低温,植被垂直变化显著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流

【天然河流的分类及区别】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域。

天然河

去  向

水源补给

水量

流程

汛期

其它

内流河

未流入海洋

高山冰雪融水

高温期

季节河

外流河

流入海洋

天然降水

雨季

北方有冰期

【人工河——京杭运河】

人工河流

开凿

时间

长  度

经过的

省区

沟通的

河流

作   用

京杭

运河

隋炀帝世界

最早

1800千米

世界最长

京、津;冀鲁、苏、浙

海、黄、

淮、长江、

钱塘江

过去和现在沟通南

北交通;将来是南水

北调工程的输水管道

二、黄河的治理与长江的开发

【长江、黄河的概况】


源地

入海

源头

形状

流程

长江

唐古拉山

东海

沱沱河

“VW”形

6300千米

黄河

巴颜喀拉山

渤海

约古宗列曲

“几”字形

5400千米


流量

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

长江

1万亿立方米

180万平方千米

雅、岷、嘉、汉;乌、沅、湘、赣

黄河

600亿立方米

75万平方千米

湟、洮、渭、汾


各游分界

流经的省区

流经的地形区

长江

宜昌(鄂)、湖口(赣)

青、藏、川、滇、渝;

鄂、湘、赣、皖、苏、沪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河口(内蒙古)、孟津(豫)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开发与利用

危害与治理

塑造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灌溉;水能开发;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的开发;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

电站:二滩、龚嘴、葛洲坝等

危害:洪涝灾害;荆江“地上河”;川江滩多流急;

治理:在中、上游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治理荆江、川江河道,建设三峡大坝;

塑造了华北平原和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灌溉;水能的梯级开发;

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危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凌汛;

治理:上、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修水库;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黄淤灌,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长江水能】

长江水能蕴藏量居世界位,占全国总量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集中分布在源头到宜宾的上游河段。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二滩、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但是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长江水能利用率只占可开发利用的8.6%。

【长江航运】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货运量占全国的60%,居全国内河运输第一位,是我国东西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有“黄金水道”之称。

【湖泊的分类】

内流湖(咸水湖):位于内流区域(属青藏高原湖区)。不与海洋相通,蒸发量,含盐量。如,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外流湖(淡水湖):位于外流区域(属东部平原湖区),与江河相连,通向海洋,不含盐度。如,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物质能量的总称。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而且种类,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难利用的土地,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类   型

名   称

主    要    分    布    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  湿  地  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山地和丘陵

草   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高原和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沙漠、戈壁、石山、冰川

【三大林区】

林区名称

东  北  林  区

西  南  林  区

东 南 林 区

分布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丘陵地区

主要树种

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红松)

常绿阔叶林

(红木、楠木)

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

林区特点

最大的天然林区

第二大天然林区

人  工  林  区

【四大牧区】

牧区名称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分   布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细毛羊、伊犁马

牦牛、河曲马

牦牛、藏绵羊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水资源

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分    布

危           害

解  决  措  施

夏秋多

汛期河水暴涨,易造成洪涝灾害

修建水库,可以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夏季储水防洪,春冬供水抗旱

春冬少

河流进入枯水期,出现春冬旱情

南方多

水资源占80%,土地资源只占40%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

北方少

水资源仅占20%,土地资源却占60%

二、中国水能的开发

水能蕴藏量

分 布  地 区

主    要   水   系

集中的河段

6.8亿千瓦,

世界第一

西南五省市区

川、黔、滇、

藏、渝

长江2.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

其次为雅鲁藏布江、黄河、珠江

长江、黄河、

珠江和上游河段

三、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②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③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解决水危机的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西部地区密度


【主要铁路干线】

走    向

干   线   名   称

起     止     点

南北干线

(五纵)

京哈———京广线

哈尔滨——北京——广州

京   沪   线

北京———上海

京   九   线

北京———香港九龙

同蒲——太焦——焦柳线

大同———焦作———柳州

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干线

(三横)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运费

运量(吨)

速度(千米/小时)

运输货物的特点

铁路

较低

较大(上千吨)

较快(60—10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陆上运输

公路

较高

较小(几吨)

较慢(40—60)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路途不远

水路

最低

最大(几万吨)

最慢(30—4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水上运输

航空

最高

最小(400人)

最快(400—1000)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小

管道

气体或液体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总称为畜牧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各部门的分布】

部门

分布地区

干湿状况

季风、非季风区

地形

生产基地

畜牧业

西部

半干旱和干旱

非季风区

高原、山地

四大牧区

种植业

东部

湿润和

半湿润

季风区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盆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林业

山地和丘陵

三大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

舟山渔场、  渔米之乡

【主要农作物的南北地区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旱    地

水    田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高粱、谷子

水稻、冬小麦

油料作物

华北平原的花生、东北平原的大豆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油菜

糖料作物

甜    菜

甘    蔗

棉    花

新疆南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耕作制度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①与城市或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

地  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熟   制

主要作物

东北

平原

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地广人稀,雨热同期

热量不足,生长期短,低温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华北

平原

地势低平,

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水源不足,多旱涝、盐碱、风沙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长江中

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气候优越,水源充足,水稻土肥沃

多水旱灾害,

春季低温

一年两熟

或三熟

水稻、油菜、

棉花、甘蔗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工业的分类】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

二、工业空间分布

【工业分布大势】

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沿海四大工业基地】

基 地 名 称

工  业  中  心

工  业  特  色

辽  中  南

沈阳、大连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京  津  唐

北京、天津、唐山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  宁  杭

上海、南京、杭州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广      州

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②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③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步较,但发展迅猛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 我国的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 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读课本P6图)


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影响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4、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地势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气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半湿润区。


4.黑土地和黄土地: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由于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门江、鸭绿江(中国的朝鲜的界河)。


4.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近邻着冬季风源地,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5、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东北三省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6、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了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辽中南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和我国的西北部内陆地区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四大区域结合部)、北连长城、南抵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4、黄土地貌景观: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川的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5、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6、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7、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8、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1.主要城市职能:我国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名胜古迹: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遗址、天坛、明十三陵。(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3.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与河北,天津相邻。


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北京旧城是在元朝的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紫禁城居于旧城的中心,面向南方是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


5.北京的中央商务区(CBD)是朝阳区。高新技术中心是中关村


6.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道路网,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5.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和黄海,南邻南海。


2、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受季风影响,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被称为“红土地”。其中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广布。(桂林山水、兴文石海、僰王山等也是喀斯特地形)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6、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1、江海交汇之地


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3)核心城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城市、我国最大的港口,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5、同城效应: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6、旅游:

A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

B水乡风貌: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西塘

C其他: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特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祖国内地优势: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政策支持等

(2)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3、香港是转口贸易中心,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北邻东海,南邻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2、台湾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平原。


3、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其中,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4、气候: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5、河流:台湾岛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旅游胜地)


6、台湾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7、台湾岛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中部山脉森林)面积广阔,岛上有一半以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红桧是台湾特有是树种。


8、台湾岛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等初级产品。


(2)20世纪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等工业制成品。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薪技术产业,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

 

“干旱”西北地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典型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A深居内陆,距海较远B重重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3、灌溉农业:

1):西北地区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引水工程—坎儿井)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气候: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有丰富的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主要分布地区


4、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天然气储量的1/4。 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


5、西气东输的意义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典型的自然特征:“高”,“寒”


4、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冰雪融水丰富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气候: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日光城:拉萨) 。藏族的传统服装 藏袍。 


 6.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 


7.高原之舟 :牦牛


8.牧区:高寒牧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臧山羊。


9.河谷农业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   低   ,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  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    地,东部的  湟水  地,这里:气温较 温凉   ,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  青稞     小麦   生长。


10.生活习惯: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也爱吃牛羊肉,爱喝青稞  酒。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 平顶碉房。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水源来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和沼泽


5、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生态环境问题:

A,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B,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保护措施:A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


2、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 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东中西不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解决措施:大力实施西部发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4、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5、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6、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