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电子课本图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1-4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绿色行动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组合方法、迁移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3、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以及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口算并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创设和谐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本节课我一改往日的教学过程先出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进行试算,然后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太集中了,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两道题再出一些题,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又高了起来,而且出的题也很好。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时数:12课时。


1.信息窗1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活动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6+3=□(个) 

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 

及时达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      4+53=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即时表扬或奖励)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生:我想知道“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列出算式:         26+30=□(棵)  或30+26=□(棵)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1) 26+30=56(2)十个十个的数26、36、46、56小练习: 

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当堂达标:

24+3=     52+3=    46+2=     36+3=

24+30=   52+30=    46+20=     36+30=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当堂达标:

1.43页自主练习题1、2、3 、4。课上做,接着订正。

2.选做题:45页第7题。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29(棵)                         26+30=56(棵)

 

24+3=     52+3=    46+2=     36+3=

24+30=   52+30=    46+20=     36+30=

 

六、教学反思:

 

 

2.信息窗1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练习课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100以内数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数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出示卡片。

1.10+50=     60-20=  48-8=  4+13=

13-5=        20+70=    18-3=       

100-60=     15+4=      79-70=

2.30+6=       5+20=

30+60=      50+20=

60+2=        30+5=

60+20=      30+50=

二、说出下列各数的分成.


3.信息窗2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环保教育。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环保教育:你看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怎样?如果想要周围的环境更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保护环境的事情啊?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再来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2、学生提问: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我们先来解决“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好吗?

4、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怎样列式?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7+6=

看一看想一想27+6=与前几天学的26+3=有什么不同?(个位满10了)

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计算哪?

(1)独立思考。

(2)如有困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向组内的伙伴介绍一下。

(4)组间交流,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并解释自己喜欢此法的理由。(学生进行自我优化)

5、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2: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同桌进行交流。

 及时达标:

课本47页自主练习1.

当堂达标:

48+7=   56+6=  38+8=  25+5=

64+7=  73+9= 35+6=   48+5=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当堂检测:47页自主练习2、3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6=33(个)              22+8=30(个)(满10进1)

 

教学反思:

 

 

4.信息窗2   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数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小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卡片。

师:38+9  53+5  27+4  42+7   81+7   48+5、

4+76  28-10 39-3 

二、课本练习

1.48页第4题,同位互相出卡片做题

2.48页第5、6题,学生自己做,几天订正,注意第6题的书写过程。

3.自主练习P48 :T7

师读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先让生独立算出每个筒上的得数,再根据题意找出得数大于45的筒和得数小于45的筒。把大于45的涂上红色,

把小于45的涂上绿色。

4.自主练习T8。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那你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三只小蜻蜓一共吃了几只小虫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列算式。38+7=45(只)

师: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2:四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来帮他解决?

生:6+27=33(只)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3:左边的两只小蜻蜓比右边的那只小蜻蜓多吃了几只小虫子?

师:谁来解决?

生:38-7=31(只)

师:还有吗?

生:右边的三只小青蛙比左的一只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

生:27-6=21(只)

 

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法(进位)练习

6.  24+8=32(瓶)

32=32

够了。

 

教学反思:

 

5.信息窗3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新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        62+6=      66+3=      50+40=   

 5+65=         48+7=      4+64=      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  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   54-2=  32-2=   45-4=

56-3=   76-4=  85-4=   98-7=

当堂达标:

49-40=   63-60=  65-40=  76-30=

59-20=   85-40= 57-20=   54-20=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1.50页自主练习1、2、3、4学生自己做接着订正。

2.51页第7题。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                           45-20=25(个)

 

65-3=   54-2=  32-2=   45-4=

56-3=   76-4=  85-4=   98-7=

 

49-40=   63-60=  65-40=  76-30=

59-20=   85-40= 57-20=   54-20=

 

七、教学反思:

 

 

6.信息窗3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加深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微机、课件

教学过程

1.  拨珠算数

通过让学生拨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理与算法。

42+5=         46-5=        20+30=    

70-30=        58-20=       63+10=

2.让生说一说图意并列算式解答

3.是利用计算器呈现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练习。

课件出示计算器,让学生看明白题意,然后填写算式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和得数。

4.51页第6题,口算练习,师计时间,生直接写答案。

5.51页第7题,讲数学故事,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说一些比多少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问题的综合练习,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小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补充练习

7.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练习

42+5=        46-5=         20+30=    

70-30=        58-20=        63+10=

 

8.教学反思:

  

 

7.信息窗4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新课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做了很多环保的事情,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绿色家园图画展,你们想不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这是我们一年级三个班的画展,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展出9幅画,一年级二班展出30幅画,一年级三班展出38幅画。

  2、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

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幅画?

师:怎样列式:

生:9+30=

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30-9=

生2: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个人?

师出示问题,算式。24-8=

3: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板书:30-9=

师:30-9=

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1,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减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减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及时达标:

20-6=    40-8=  30-7=   50-8=

60-5=   80-4=  90-5=   60-7=

30-8=   50-9=  70-3=   40-2=

师:那么24-8怎样算?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答案。

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数出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再数出4根,就是24根。 

生1:谢谢! 

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20-4=16) 

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 

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 

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 

师小结并板书:24–8=16

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当堂达标:

60-6=   23-4=   50-2=  54-8=

70-5=   64-6=   80-2=  35-6=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当堂达标:53页自主练习1、2、3、4、5。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30-9=21(幅)                          24-8=16(人)

 

 

 

 

 

8.信息窗4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100以内数减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使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数减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小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卡片做。

师:45-3   36-4   27-5    58-6  45-7

36-8   27-9   58-9

二、自主练习

1.P54  T6

师读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54页第7题,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做,几天订正。

3.T8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生1:原来每人有22个气球,小明被踩破了几个气球?

师:谁来解决?

生:22-4=18(个)

生2:小田被踩破了几个气球?

生解决:22-5=17(个)

生3:小林被踩了几个气球?

生解决:22-2=20(个)

生4:小明剩下的比小林剩下的多几个?

生解决:4-2=2(个)

生5:小明剩下的比小林剩下的少几个?

……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编数学故事给同学们听,并根据编的故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T9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根据图上的内容提出问题吗?

……

5.聪明小屋:

下面的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

(1)0、10、30、     、100

(2)100、90、70、                                   、0

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1)0、10、30、                   ——、100

(2)100、90、70、——0

 

教学反思:

 

 

 

9.复习课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进位、退位加减法

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微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为了奖励大家今天老师带同学到数学乐园里逛逛吧!

(一)速算厅:卡片出示:

45+6   45-6  46+50   46+5   82-40  70-30 

60-7   60+7  40+50  38+60  38+6  38-6  52-30   52-3 52+30   52+3   27-5 58-6  58-9   45+3

(二)出示课件。

小熊做客。

师:猜猜看,小熊可能走哪条路?为什么?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学生根据算式说出原因。

52+9=61(米)   40+7=47(米)8+46=54(米)

33+60=93(米)

47最小,所以应走这条路。

(三)我学会了吗?

课件出示春游图。

师:这是什么季节啊?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是春天,花开了,草绿了,小朋友在放风筝。

师:那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出问题吗?并解决出来。

生1:一共有多少只鹅?

生解决:

生2: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生解决:

生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生解决:

生4:男小朋友比女小朋友多多少?

生解决:

……多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只鹅?

30+6=36(只)

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37+7=44(只)

屋里的小鸟比屋外的小鸟多多少只?

26-10=16(只)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

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1元、1角、1分人民币。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1

                          —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归纳出1元=10角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                  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以及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

同学们,买过东西吗?买过什么?(去什么地方?买过什么?和谁去的?花了多少钱?还记得吗?)(指名说)买东西时我们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陈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出示课件)里去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你们都见过哪些人民币?(生可能说:100元、50元、20元、5元、1角……)

 2、打开你手中的信封,看看里面有什么?(人民币)你都认识它们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指名到前面来认识)(从哪看出,有什么特点?)

(1)、如果介绍100元:你从哪看出是100元的?(有数字)数字下面是大写的文字,我们数学课堂上就写小写的就可以了。还从哪看出是100元?100元里还藏着很多小知识呢?想不想知道?(看课件)(介绍防伪线、盲文)(有国徽,国徽代表我们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问:还有哪些人民币上写着元呢?看看它们是多少元?(指名说)(出示课件:是这些吗?这些人民币里都有元,这些人民币就是以元作单位的。(师板书元)

 哪些人民币的单位不是元,你看看他写的是什么?

(2)、如果介绍角:你都看到了几角的了?(指名说)有谁拿的是五角?谁和他拿的不一样,但也是五角?(指名说)师:噢,人民币有纸币也有硬币。(出示课件:是这些吗?)这些人民币里都有什么?(角)角就是这些人民币的单位(师板书角)

(3)分同上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看板书:元、角、分)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发现同学们真能干,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看看谁在游戏中表现最出色!(老师说价钱你来拿(1元、7角、6分、)(有谁拿法和他不一样?)

请你们快速的把学具收起来,我们不拿了,我说价钱看谁能说出应该怎么拿?(师说4角、5角)(注意区分方法)

不用看就能说出怎么拿,你们的本领真大!那这个你还会吗?(看价钱说出是多少)(课件演示))

(二)、学习进率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们知道吗,它们之间还有很大关系呢!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名无目的的说)

1、          了解1元=10角

当孩子说到1元=10角时,师说: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有这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同时板书:1元=10角))

 你们真聪明,果然是这样。那你们知道这些吗?(出示习题生填空)还知道哪些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当生说出1角=10分时,课件演示过程,同时板书:1角=10

 知道这些吗?(出示习题生填空)

还知道哪些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指名说)

歌曲中的小朋友真是个好孩子,知道拣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我相信如果是你们,也会这样做的,是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你们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怕不怕?好,自信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

三、     实践应用(课件演示)

(一)、换一换

1、 一张二角可以换(  )张一角

2、 一张五角可以换(   )张一角

3、 一张一元可以换(   )张二角(   )张五角

4、 一张五角可以换(  )张一角和(  )张二角

(二)、小小超市

1、师:设置小情境:孩子们,我来到你们的学校看到你们学校真的很漂亮,你们穿的衣服也很漂亮,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穷的孩子,别说穿漂亮衣服了,就连上学用的学习用品都买不起呢!你们想不想帮帮他?(真是有爱心的孩子,那我们去超市帮他选些学习物品吧!

 如果你有一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有剩余的时候问还剩多少?)(指名说)

 你的一元钱能买几支铅笔?(指名说)

 如果给你一元钱去买本子,你可以怎么付钱?(指名说)

买订书机够不够?差多少元?

师:我们的零花钱不乱花,用来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真是个好孩子。

2、有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有爱心,他拿了50元的压岁钱去超市买物品,打算送给山区的小朋友呢。(出示课件: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乒乓球拍15元、铅笔盒6元、网球拍9元、书包28元)

(1)、猜一猜小明都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2)、如果给你10元钱去买一个乒乓球拍,还差多少元?

(3)、去买书,应该找回你多少元?

(4)、书和和闹钟一共多少元?

师:你还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指名问,自己找同学回答)

 师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相信山区的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一定也会象你们一样快快乐乐上学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人民币已经是第五套了,还有四套呢,想不想看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国家的五套人民币吧!(伴随音乐欣赏)

一、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们还知道别的国家的钱币叫什么吗?(欣赏各国钱币)

二、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1角=10分

        1元=10角

 

 

三、     教后反思:

 

 

信息窗2    小小存钱罐

                —购买文体用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小文具店看看,但是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去,我们试试吧!

【课件出示:1元=()角 10分=()角  

 ( )角=6元   7元5角=(  )角  

24角=( )元   9元=(  )角】

活动一

师:大家完成得真棒,我们快进去瞧悄吧!【可件出示问题商店的图片(教科书第60页情景图)】

师:店里有什么呢,你知道哪些商品的价钱?

师:你想买哪些物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

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由代表说出解决的办法,可以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了,比如,把1元换成10角,再用10角减去橡皮8角就能很快的算出还剩的钱。

活动二:

师:我们看看谁来了?(课件播放:凯蒂猫手拿5元钱,说:“我买一块橡皮。”)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板书问题)请你自己先试着做做,再把你的方法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你有1张2元钱,你想买什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师:请你独立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出来。

师:谁能把自己做的题给大家说说?

活动三: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标有价钱的实物图片和人民币图片。小组成员轮了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看看看看那位售货员收的钱和找出的钱最正确。  

当堂达标:

小猴买水果

小猴有15元,

(1)  如果想全部花完,可以买那几样水果?

(2)  如果想使买的水果种类最多,可以买哪几种水果?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布置:

必做题61页自主练习1、2、3题。

选做题61页自主练习4题和课外实践。

板书设计:

小小存钱罐

                           ——购买文体用品

        6 角 + 7 角 = (1)元 (3)角  (  6角+7角=13角  )

1 元 – 8 角 = (2)角          (1元=10角)

教学反思:

    本节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使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第三课时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    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重点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  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朋友到文体用品商店购买自己所需的文体用品的情境图。)

小红:我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钱?小朋友们,你能帮我吗?

(1)  师:我们该怎样帮小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买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应付多少钱;再让学生到图中获取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价钱的信息,并列出算式。

对于如何计算7元6角+8角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体会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及单位之间的转换。

(2)  师:我们帮小红解决了问题,小明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

(课件出示)小明:小华买一块橡皮,我要找多少钱?

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才能知道要找多少钱;再让学生到图中获取小华带着多少钱和一块橡皮的价钱的信息,并列出算式。

对于如何计算5元-7角的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体会相同单位的数相减及单位之间的转换。

 

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三、巩固新知

1、比一比:

5角()5元           30角()3元

40分()4角          6元()10角

3元9角()4元      7角3分()73分

5角5分()1元      8元4角()48角

2、找朋友:

1元-2角        8元

6分+6分        1角1分

3元+5元        8角

1分+1角        1角2分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三次探究、合作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谈论反先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精神的体现。


第七单元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课时安排:17课时。

 

      信息窗1   赶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 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 小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 + 6 = 8,10 + 20= 30,12 + 26 = 38。

生2:26 + 10 = 36      36 + 2 = 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    41+35=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小结: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65页自主练习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12+26=38(只)



信息窗2   摆贝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情境图、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进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3、问: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 1 )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

( 1 )探究学习:

①问: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

( 2 )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 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 (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

( 3 )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 1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 2 )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小鸟送信。

①尝试解决问题(连线)

②解释(说思路)


信息窗3   参观水族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参观水族馆”的话题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二、合作探究、及时达标

(一)、师: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各小组派代表

组一:口算

组二: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

组四:用计数器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交流:……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当堂达标

1、列竖式计算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学反思:

 

信息窗4    参观标本馆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教学目标: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师:小朋友真棒,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师板书) 72-56=16(种)



信息窗5     买纪念品---—两位数的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纪念品”的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管区。妈妈决定带小红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去,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及时达标

36-27+14   60-12-37

56+24-15   64-15-6

4+50+32    62-35-5

三、当堂达标

课本第3题解决问题

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还剩多少枝?

□○□○□=□(枝)

第5题火箭金晶判对错


         50-13-17=20      13+17=30

                                  50-30=20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阿福的新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书第七单元信息窗口一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后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的观念

教学措施:

通过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产生思考,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借助学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教具:尺子,课件

课时:5课时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直尺   1厘米的小棒  几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5、生活举例:

(1)(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2、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五、当堂达标

量一量:                                 (    )cm


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1、     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  讨论:1米=100厘米

2、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     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  黑板的长度  课桌的长度  凳子的长度

2、     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一张床长2( ) 一枝冰糕长12( )

  小明的鞋子长23( ) 一棵大树高5( )

  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 )米

  六、当堂达标

1、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米( )厘米

2、 教室的高大约有( )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米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八、作业布置:

课本98页,必做题:1、2、题

               选做题:3题

板书设计:           阿福的长袍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  学 目  标 

1、初步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  点 难  点 

1、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教学过程设:

 

一、忆一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厘米、米,还会用直尺进行测量,你想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自由说)师说测量要求:测量前,先估计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测量后,与估计的比一比,看看你的眼力怎样?  

1、学生活动,自由测量。2、交流测量情况。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你能发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达标测试题。(1)量一量。(2)填一填  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 ) 楼房高15( )  

四、总结延伸。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直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回家后测量一下你家的床,桌子等物体的长度,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来。

 

 

我们身上的 “小尺子”

教学目标: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

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可以用小手指来量。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活动三:用拃、庹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分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并汇报交流。如: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同学的身高等。学生交流: 

1、黑板的长度是4米80厘米,我量了4庹,一庹是1米20厘米,4庹就是4米80厘米,大约5米。  

2、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m30cm,因为我刚才量的我的身高是1m20cm,他比我高一些,我觉得他应该是1m30cm。 

3、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m28cm,因为我刚才量我自己的身高就是这个,我觉得我们两个一样高。......

4、我估计××同学的腰围是50cm,因为我刚才量了我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和我的身高差不多,是1m20cm,现在,我一只胳膊就能将他的腰围住,说明他的腰围跟我的胳膊的长短差不多,我看最多也就50cm吧。等等 

5、我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长度大约是10米。我先测量出我的一步大约是50厘米,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我走了20步。 

活动四:活动小结,学生谈感受。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第九单元      我换牙了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能够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措施: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具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在统计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统计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都有些什么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玩具还不少,那么你知道哪种玩具喜欢的人最多吗?就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二、分组统计 

1、各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统计本组同学都喜欢哪些玩具,并做好记录。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的活动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学看钟表。

教学措施:“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图形”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教具准备:钟表,米尺,计数器,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4课时检测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2、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减法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认识

教具:表,米尺,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2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3、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及时达标、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三、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

四、当堂达标,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

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110页,必做题:1、2、4、5、6、7、8、9、10、11、13、17、18题

 选做题:3、12、14、15、16题本总复习题分两课时做完


教学反思: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