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立峰:万物收缩的速度难以描绘

2017-08-23 徐立峰 星期一诗社

新日子


小河南岸,有一红一白的

两只雎鸠在问答。

早上,天空打开,

照亮她婴儿般的睡眠。


瓶里有黄花,我有幽静,

风轻,光线长,

四周都是些各不相干

又平衡共处的旧物件。


黑夜与白昼,此消彼长。

我要醒了,并且,

正在醒来。

我怀着一种说不出的感激之情。




午间独饮帖

兼寄善饮者津渡


午间阳光,这时陪着我。

白墙陪着我的影子。


我伸出左手,

十一月窗外,开阔,清朗。

万物收缩的速度难以描绘。


我撤回左手,

看见酒杯,陪着右手。

生命的烈性在问候掌纹。


一个人独饮,像在

试探。我对周围那种

变化的好奇,今天尤其大。




清晨帖

兼赠城西


小雨下得随意。

山水活泼,在城市线条外,

玲珑宛转随随便便。


喜悦自细微处来。

新的一天,被光追着。

像柏拉图,在娓娓

诉说着一件理想物继而掀开

她动人的细节有声有色。


被我们称之为美的事物及所有

我们命名为爱的情感,

被光推着。熟悉如昨日。


我在等待清晨第一行

诗句的到来。小雨

随意。鸟鸣声干净剔透。




致诸友帖


你们写下我每天遇到的一切。

蔷薇和黎明。候鸟的

路线图。忧患,黑夜及救赎。

你们记录真实,同样地

也面临着对自身命运的不确定。


生活在别处,你们思考,

让诗句从体温中出现,

携各自腔调,随风潜入我的存在。

头顶,是同一片天空,

碧蓝而高远,而且终极。

忠实于美,我们都是被语言运用的人。


每天被不确定的风声触动。

读你们,重新认识自己,共有

一种寂寞。捂住痛,心怀感激。

传递爱,内心倾向神奇事物。

也带着必要的遗憾,

一次次,孤身往返于往事的迷宫。




电话帖


桌前,我用静默叫醒一株

文竹的青枝绿叶。

正值仲秋,天气凉,灰尘,

总是灰尘在重新布局屋子。


等电话的时候,继续翻阅那部

长篇小说的中间部分。

所谓结局,仍在一个漫长

故事里,纠缠。变异着。

缓慢推进。是语言和叙述,

使一名旁观者,如我,

拥有了身为亲历者的为难?


这间配有七扇窗户

十道门的屋内,有时,偶尔,

亲历者如我也会从旁观者的角度,

把自我拆开,

观察,或怀疑一遍。


等电话的时候,怀疑在通过我

占领书中那位寂寞妇人

明亮的下午时分。由此

惊扰到,叙述者精心的伏笔。

这,正是我要的。

多么抱歉!严谨的福楼拜先生,

等你的电话时,我有点

担心。担心我也是你笔下的人物。




四月散章


一大早,四月雨后的清亮,

像饱受抑郁之苦的眼神。

楼上有谁离开,传来锁舌轻微的

转动。门开了,门又关上。


窗外在书桌以南。流水穿过拱桥,

一直那样流着,不需要

理由,数量从不曾减少。


布谷声婉转黏稠,在重提

日常以外的事。之前对美的历险,

细想起来,恍然已是

相忘于琐屑的另一张脸了。

自不必多问,关于相爱和衰老,

其中的种种努力和失败。


此时光线均匀,清淡如

老年苏东坡的文字。

它翻窗进来,占领屋子和你。

而你侧躺着,刚一觉醒来。


你瞥见微尘在空气中跳跃,旋舞,

吃惊于他们卑微的韧劲。

不禁动容了。于是起身,

你要借望出窗外庆祝你的肉体。




减法里的齑粉


我从书桌前凝视她的手,

想象罗丹,怎样从芸芸众生找出

一双使周围安静的手。想象

思想刹那间的流动所携带的

神迹。沉思的世界充满细节,

而生命力,可以在一切可能的地方。

比如这块石头,比如,

那双睡在它里面的手。

静观者自有一番获得静穆的手段。

从刹那,到永恒,对减法的运用,

则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占有。

“实际上全都是服从啊,”他笑了。

读到这儿,我忽感豁然。秋天,

正朝我的书房扔阳光。

多么从容。而雕刀和石头的齑粉,

沾着四面八方的记忆落下,

被一双手慢慢收拢在一种

线条里。我于是从故我翻阅到今我,

这时我脸部的变化,一定很慢。




当一列火车专注于奔跑


天上没有云,蔚蓝纯粹极了。

原野覆盖着单一的绿,

原野上一列火车在奔跑。


在纯粹与单一之间,

是一列火车在奔跑。


现在它的奔跑缺少参照物。

它像没有跑一样

向前移动。看上去毫无负担。


一列火车就这样,

在连续奔跑中

抵达它梦寐以求的静态。




推荐阅读:

陈白衣《南风过境与镜像》

樊子《春天的雨水也是麻烦的》

大解《凡是太快的事物都容易消亡》

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

僧垚《鹿鸣山庄》

西渡《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

曹凯强《阴影》

何三坡《灰喜鹊》

王之峰《寒鸦》

潘舜霞《我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