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青《礁石》

艾青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礁石》这首诗写于1954年,距1985年已经三十一个年头了。经过了漫长的时日,而在这漫长的时日中,诗人还经历过二十年的磨难。其生命差不多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在好不容易复出之后,诗人仍然牢记着这行诗:“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可见这行诗在诗人心中的份量。这行诗差不多已成为诗人的座右铭,诗人还希望成为青年人以及其他人的座右铭。
这行诗的含意确实深刻而丰富,说它是诗人一生经验的总结,也并不过分。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历史,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诗人以“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八个字来概括了。这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总之,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也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这行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姿。也可以说,是我们了解诗人、认识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一把钥匙。理解了这行诗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就可以理解诗人一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诗人创作中的基本旋律了。这行诗看来得之轻而易举,实则它是诗人生命的结晶,越了解诗人,就越会感到这行诗的钢铁般的沉甸甸的份量。



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这首诗是写礁石,着重在写礁石的坚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从少年时代起,诗人就显示出一种倔强的品格。他不屈服于父亲的压力,毅然和地主的家庭以及这个家庭的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决裂。而后他在敌人的监狱中,这种倔强又经过了淬火,变成顽强、甚至英勇了。再以后的二十多年磨难,使这种顽强变得更加沉勇了。当然,这种坚强不只是一种个人品格,它是以对于生活的坚定信念,对于正义的无比坚贞为基本构成要素的。
不仅如此,这首诗还具有着广泛的意义。礁石的形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形象,它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精神境界,是社会生活中呈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生中最美的境界之一,不仅是诗人所倾心的,也是社会上正直善良的人们所倾心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美的一种理解,一种崇尚。在社会生活中什么是美的?在诗人看来,礁石就是美的,尽管“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伤痕累累。也可以说,在诗人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在诗人对于诗美的顽强而执著的追求中,礁石所呈现出的美,是诗人追求诗美的重要内容。看了《礁石》一诗,很自然地会使我想到《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等,塑造战士光辉形象的诗篇。礁石的形象,也在这众多的动人形象间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对于这种诗美的理解和追求,诗人是持续不断的,几十年来,可以说这种诗美在诗人的创作中,构成了一道绵延不断的高耸的山岭,从三十年代,一直连续至今。这首诗只有八行,写得是明白无误的。浪,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代表着艰难,代表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坚强的正义的化身。然而,有人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说礁石是自傲的载体,要“与大大小小的航船为敌”。这真有点让人费解,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了。



推荐阅读:

艾青诗选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太阳》

海子《亚洲铜》

海子《以梦为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远和近》

顾城《一代人》

席慕容《莲的心事》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成仿吾《序诗》

臧克家《有的人》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王独清《但丁墓旁》

汪静之《伊底眼》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袁可嘉《上海》

袁可嘉《出航》

袁可嘉《冬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