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天地第七讲 ③《丹道法诀十二讲》
龙虎山
编者按:胡孚琛教授,男,1945年12月生于河北省吴桥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道家与道教文化,现从事中国哲学研究。1980年,胡孚琛教授接受钱学森院士关于调研佛、道二教的修持法诀,为人体科学作贡献的嘱托,破涉江湖、遍际山林、亲赴康藏、出入禅密,历时30年。终于完成了丹道、禅宗、密宗的调研任务,于2009年9月将80万字的《丹道法决十二讲》(三卷书)交到钱老手上。转载此文,仅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两重天地第七讲 ③《丹道法诀十二讲》
第四节 两重天地的发现
我们再回到本文开头一节的话题,“执于一而万事毕”。西方学术由古希腊的自然哲学逐步分化出许多门类,越分越细,每个科学家终生只能研究一个狭窄的门类,精于一种只有经过多年训练的少数专家才能读懂的语言。例如在数学界,自希尔伯特(D.Hilbert)之后,就再没有一个数学家,而只有拓朴学家、数理逻辑家、几何学家等。这样,各门类的专家虽然由科学的高速发展变得越来越聪明,但在本专业之外的众多领域却仍觉愚昧。钱学森教授曾作过学术分类的研究,他将全部科学分为十大门类,并以哲学为最高概括的学问。马克思甚至预言过人类的知识将不断综合,最后仅剩一门学科——历史科学。我是在翻译凯德洛夫的《伟大发现的微观剖析》一书时了解这一观点的。我也认为人类分门别类的学术最终也将归结为一门学科,这就是道学。道是人类智慧的枢纽,庄子称为“道枢”,又称“环中”。人们只要沿着一门学问认真钻研下去,总有一天触摸到人类智慧的枢纽,心灵的火花突然爆开,就会“一窍通百窍通”,达到道的境界。道学是人类智慧的枢纽,掌握了道学,就会打通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填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就会如庄子所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由此可知,钱学森教授倡导的“大成智慧学”,就是我们正在开创的新道学。
我已经初步揭示过新道学的理论在现代科学前沿的应用,并坚信由此会触发一场新科学观的革命。下面我再揭示一条新道学的重大发现,就是“两重天地”的新宇宙观。道学的历代宗师,如伏羲、黄帝、老聃、关尹子、列御寇、文子、杨朱、庄周、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陈抟、谭峭、张伯端、王重阳、白玉蟾、张三丰等,发现了宇宙人生的一个大秘密。这种秘密,佛陀等哲人也曾用不同语言进行了揭示,丹家将其概括为“两重天地,四个阴阳”,也有的丹家秘传为“两重天地,三个阴阳”,弄不懂这个秘密是无缘进入丹道之门的。吕祖《指玄篇》诗云:“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江”。又云:“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会得此玄玄内事,不愁当道有狼豺”。《周易参同契》号称丹经之祖,其中隐藏着许多最关键的丹道法诀。《参同契》开头六句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门为双为阴,户为单为阳。乾南坤北为伏羲先天八卦,离南坎北为文王后天八卦。先天之世界(古称世界为天地)为虚空世界,在人体为法身。后天之世界为实体世界,在人体为色身。《参同契》这六句话,将“两重天地,四个阴阳”的真谛和盘托出。两重天地分虚无的天地和实有的天地,四个阴阳即先天阴阳和后天阴阳。从另一方面说,宇宙是一大天地,人体乃一小天地,各有阴阳对应关系,也称“两重天地,四个阴阳”。还有“两重天地,三个阴阳”之说,其中三个阴阳指自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两重天地即为形而上的道世界(虚无空灵的天地)和形而下的器世界(后天实体的天地)。所谓先天的道世界,包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三个生化过程,一直到“三生万物”,都是先天阴阳在起生化作用。“三生万物”则由先天转化为后天,由“无色界”生出“色界”,虽转为后天阴阳用事,然仍是阴阳在万物中起生化作用。阴阳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一定“关系实在”中被称为“阴阳”,切不可将“阴阳”固定不变地指称为某种实体。因为在此一关系实在中被称为“阳”的东西,可能在彼一关系实在中被称为“阴”,切不可以西方第一性质“拜物教”的机械观硬套新道学的概念。根据新道学的“太极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无论先天或后天的生化作用,都离不开阴阳相互作用。孤阴不生,寡阳不化,法身先天成丹,色身后天生人,凡是要生出个什么东西,凡是要变化成什么新状态,都要靠阴阳交和,离了阴阳道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永远处于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以上是道学《太极图》的真实含义,也是三家阴阳丹法的理论根据。
我今打破盘中之谜,将中国内丹学家历代相传的这个大秘密揭示出来,阐明东方圣人的宇宙论。原来在内丹家眼里,除了我们这个有形、有象、有质、可观察测量的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无形、无象、无质、难以观察测量的虚无空灵的世界,这就是说宇宙中存在“两重天地”。“两重天地”都是关系的实在,但前一重天地为实体,后一重天地为虚体。前一重天地是实数的时间空间,后一重天地的时空是虚数(即超时空)。这就是说,前一重世界是“三生万物”而成的后天世界,后一重世界是万物未生之前的先天世界;前一重是“形而下”的“器”世界,后一重是“形而上”的“道”世界;前一重即佛教所谓“色界”,后一重即佛教所谓“无色界”。“色界”在佛经中简称“色”,在道经中简称“有”,是实数表示的世界;“无色界”在佛经中简称“空”,在道经中简称“无”,是虚数表示的世界。色界里的万物运动以光速为极限,受时空界限的限制,受当代科学中物理定律的支配,可以用西方发明的科学仪器观察测量;无色界乃万物未生前的先天世界,超越时空的限制,现代科学的物理定律和时空观尚不能解释无色界的现象,西方发明的科学仪器也无法观察、测量无色界。其实用于观察、测量的科学仪器,仅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观察不到的东西,只说明其没有人类感官的在场性。语言和数字无法描述的东西,也只说明其缺少可言说性。其实宇宙中人类无法以感官观察和不能用数字、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人类感官及语言的有限性,能感知和确切描述之物仅是特殊的存在。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目前的发展水平仅能研究色界的物质运动,尽管科学家已发现暗物质、反万有引力的存在,但是足以打破现有时空观的新物理学革命毕竟还没有发生。然而中国古老的道学智慧却早已深入到无色界,可以认识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也即道的世界。新道学可以打破“色界”和“无色界”的界线,揭示出“色界”和“无色界”的共同规律,可以极大扩展人类的眼界和智慧,开创新的时空观,引发21世纪的科学革命。
所谓“色界”和“无色界”,都是由道缘起而生的关系实在,并且二者之间也是互为缘起的。我们决不能以西方过时的机械论时空观猜测它们,误以为在色界宇宙之外另有一占据空间的无色界宇宙,就像两只并排存放的箱子那样。实际上,我们生存的“色界”宇宙本身也是一个“无色界”宇宙,色界和无色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缘,亦此亦彼,即此即彼的,这才是新道学的宇宙观。西方现代科学已经有初步认识的色界宇宙,同时也是道学早就揭示的无色界宇宙,虚无空灵的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不过人们囿于西方时空观的局限,对它还缺少认识罢了。佛陀《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老子《道德经》讲“有无相生”,实际上都是新道学的自然定律。《关尹子•七釜篇》云:“有即无,无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实即虚,虚即实,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龟筮。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窥他人之肺肝。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龙虎。知象由心变,以此观心,可以成女婴。知气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炉冶。以此胜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惟有道之士能为之,亦能能之而不为之”。新道学的自然律,其实际运用是奥妙无穷的。
考古希腊之宇宙观,无论是被前苏联哲学教科书称为“唯物主义”的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还是被定性为“唯心主义”的柏拉图的理念论,都没有东方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那么高的抽象思维水平。古希腊原子论和理念论都是一种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具有某种粒子性的思维模式,而且都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以丹道心理学的语言说,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就是一种常意识层次的推理判断。佛陀的佛教唯识论哲学则不然,乃是比西方哲学高出一个层次的真正的“唯心主义”。佛陀对宇宙本原的认识来自于深层心灵的顿悟,是元意识层次中阿赖耶识所藏无垢种子(阿摩罗识)的体悟,由此得到宇宙万有自性本体的认识。据此,佛教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由此认识心物一元的自性本体的实相,这是一种心性本体论的哲学。老子的道学则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一种由信息、能量、物质因缘和合的关系实在,前者为大宇宙,后者为小宇宙,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化模式的产物,其本原都是道。人类心灵的元意识层次可以体道合真,心灵既是道的生化运动的结晶,又可以通过修炼同道一体化,达到“即心即道”的境界。至此一境界,心与道不再是能见与所见的二元对立,而是同归于无生无灭的无分别相,归于虚无的绝对本体,即佛学之真如实相,道学谓之以心契道。由此可知,道学可以包摄佛学的科学成果,是心物能一元论的哲学,但却是区别于心本论的道本论宇宙观。道学的心性论虽通于佛学,但并非纯粹的主观唯心论,而是仍具有道学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特色。新道学“两重天地”的理论应是对21世纪科学革命的一大贡献。
附:《丹道法诀十二讲》 【上 卷】 目 录
引 言
三家四派第一讲(上)(下)
理事兼备第二讲
第一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节 形、气、神三层次功法要点
净化身心第三讲(上)(下)
附录:丹道之防危虑险(上)(中)(下)
补亏正法第四讲(上)(下)
辟谷胎息第五讲
第一节 辟谷简论
第二节 胎息概说
行功语要第六讲
第一节 丹道行功的姿势
第二节 建筑心灵堤防
第三节 虚寂恒诚及“忘”字诀
第四节 丹道之火候
第五节 修阴神功法
两重天地第七讲
第一节 大同世界的道德社会
第二节 什么是道
第三节 道的宇宙论
第四节 两重天地的发现
第五节 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第六节 “两重天地”理论在丹道学中的应用
双修漫谈第八讲
第一节 双修功法的秘密
第二节 闭固之法
第三节 男女相恋之真谛
第四节 肉体返还之功
开悟禅定第九讲
第一节 禅法略论
第二节 何谓开悟
第三节 何谓禅定
第四节 入定的证量
第五节 开发灵性思维
第六节 自己作得了主
究竟境界第十讲
第一节 丹道的究竟义
第二节 内丹学的根本修持法诀
第三节 丹道秘传的方便法门
第四节 真人的境界
第五节 有关丹道生活化的法诀
第六节 新道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